(33)动机很重要

  今天是我们2018年春节过后的第一讲,也是《楞严经》的第十一讲,第十一节课。上回大家还记得吗?我们讲到了佛陀问阿难,你是在佛法中见到了什么,才会“顿舍世间深重恩爱”,毅然出家?下面大家请各自找到经文,我们来看看阿难尊者的回答。

  「阿难白佛。我见如来三十二相。胜妙殊绝。形体映彻。犹如琉璃。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爱所生。何以故。欲气粗浊。腥臊交遘。脓血杂乱。不能发生胜净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从佛剃落。」看到了吧?阿难尊者很实在,他没有吹牛说自己是“为法而来,为法出家”的,而是老老实实地承认说:我是因为亲眼看见如来世尊的三十二相,那种殊胜庄严,妙绝人寰,无法形容,无与伦比,那个身形法体的优雅、伟岸、光明照耀,内外映彻,就像琉璃一样的清净纯粹,没有丝毫的瑕疵无染,实在是太圆满、太帅锅了!超越世出世间、古往今来的一切人!

  因此阿难尊者就经常在私下里猜测思维,佛陀能有这样庄严到不可思议的身形相貌,那肯定不是通过什么淫欲贪爱而产生的,换言之,我们凡夫男女之间的那种欲望占有的自私小我的爱,是不可能生出像佛陀这样清净、无垢、光明、超越的圆满法体的,因为这个因和果之间完全对不上号!

  所以阿难尊者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意识到佛陀“非人”、“超人”的一面了。他的因果推论很简单,像什么欲界凡夫,一般男女之间的那种爱欲交合,那往往都是比较“粗浊”、“腥臊”的(注意这两个词),那些分泌出来的精血夹杂在一起就像是鼻涕和流脓一样的不净、污秽,是不是这样?你们这些已经结婚多年,或者已经很有男女经验的“老司机”,你们说是不是这样?诸位“老司机”?你们承不承认是这样?呵呵,老司机面带笑容,会心一笑是吧?其实你们承不承认都是这样子,阿难尊者说的并没有丝毫夸张或贬低,这种如实的描述,我们想逃避、想不承认、想不认帐都不行。

  所以问题来了,像这样粗浊、腥臊、污秽的男女交合的因,怎么可能生出像佛陀那样殊胜清净、微妙光明、庄严无暇,犹如紫金光聚的佛身?那样的因,导致不来这样的果啊,对不对?所以阿难就心想,佛陀肯定很了不得,肯定大不简单!他因此“心生渴仰”(注意这个词),一种非常强烈的、就像沙漠里的旅人对饮水的那种强烈的渴求和向往,他也因此就非常想要得到和佛陀一样的殊胜妙相,所以才能够毫不犹豫的“顿舍世间深重恩爱”,发心出家,从佛剃度。

  呵呵,原来阿难尊者是这样的动机和心理。他这个发心就像现在的很多人,为了追求所谓的“美貌”而去韩国花钱整容一样,都是类似的痴迷。以这样的动机来出家、来学佛,那搞不好就会越修离佛法越远,就会出问题。

  我们这部《楞严经》在后面也讲了,“因地不真,果遭迂曲”,又讲“若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因为阿难尊者他所渴仰追求的那种妙相成就,虽然殊胜无比,的确殊胜无比,但那毕竟只是佛陀的一个幻化身,在示现上还是有生有灭的,并不是我们佛法的究竟处和解脱处。

  佛陀示现这种相好庄严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我们众生执迷不悟的,所以佛陀才会在《金刚经》里反复提醒,“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但阿难尊者却偏偏要以自己生灭分别的一颗心,去追逐佛陀生灭幻化的那个相,以此为出家修行的目标目的,那当然就是大错特错了!

  这个学佛和出家的发心动机不对啊,因一错,那佛法的知见往往就会出错,就很难有正见正思维;而没有基本的正见正思维,那往后的一系列修持也肯定就是错的,就会有“迂曲”,就会走歪走偏而不自知,那么当然就不会得到正定解脱的果!这个逻辑思维清晰吗?所以师父经常说“八正道首重正见”,而正见之前最重要的,那是什么?那就是发心——动机很重要!牢记啊,动机很重要!

  所以我们作为一个佛弟子,我们就算是要混饭,那是不是也应该经常反思反省一下自己,问问自己学佛的动机到底是什么?诸位,到底是什么?我们学佛乃至出家,我们是为什么学佛乃至出家的?你是为了身体健康,长生不老,长生不死?还是为了升官发财保平安?还是为了追求人天福乐、人天福报?还是说想要了生脱死?或者究竟成佛度众生?

  不同的动机,就会有不同的道路;什么样的动机,就会对应什么样的道路,这个需要我们大家自己去想清楚。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大家要留意。








(34)三十二相度众生

  倒是阿难尊者的这段话,对我们佛陀庄严身相的描述,让师父想起了几个相关联的问题、几个话题。

  那前几天,又有居士拿着一张照片、图片来问我,这到底是不是释迦牟尼佛的画像?这张图片相信你们很多居士、很多佛弟子都见到过,很出名哦,就是那张留着长头发、椭圆脸、小眼睛的画像,长得还没有无染帅的那个图片,知道吗?见过吗?很多人以讹传讹,传得神乎其神的,据说是存放在什么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是由十大阿罗汉之一的富楼那尊者亲手为佛陀画的——这纯粹就是放狗屁!

  大英博物馆根本就没有这张假冒伪劣的狗屁画像,据了解,有人就去查证,这个实际上是已经嗝屁玩完的日本邪教奥姆真理教的那个创始人、那个教主麻原彰晃的画像,他自称是佛陀的化身,大妄语!所以才造了这么一个荒谬无比的像,供他的那些脑残粉顶礼膜拜。不知道这张图片是什么时候传到我们中国的,还被不知道哪个王八蛋添油加醋写了文字说明,骗上加骗,忽悠了无数的网民和佛弟子。记得我在二十年前刚出家的时候就见过这玩意儿,很多居士甚至师父都在供,很是流行了一阵子,没想到时隔多年到现在还有人被骗,还有人搞不拎清,还有佛弟子“傻傻分不清楚”!

  说实话,我每次看到有佛弟子不假思索地就把这个图片当真,尤其是出家师父还煞有介事地把这个图片高高供起、顶礼,那我都会在心里叹口气,然后骂一句:唉,又是一个善良的、自以为有信仰的蠢货!为什么这么骂?师父为什么骂这么严厉?

  我说,你们作为皈依多年、学佛多年的所谓“佛弟子”,你们难道没有看过佛经的吗?那么多佛经里,包括我们这部《楞严经》里,在在处处都说佛陀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说佛陀的相貌庄严无比、圆满无比,“相好庄严无等伦”,你们没看到?居士没看到还罢了,出家师父也没看到?可能吗?还有寺院里塑的那么多佛像,你们没看到、没看过?你们瞎啊?还是你们不敢相信,不敢坚持自己的信仰?反而一看到一张破绽百出的、明显不符合佛说的画像,长得还真没无染帅呢,还不如俺帅呢,某些人居然就盲目的相信了。佛陀的三十二相还没有我们一个普通人帅,可能吗?你们真当古印度的人没见过帅哥啊?对不对?很简单的道理。

  所以我骂这些人是没有脑子的蠢货,是没有信仰的,那真是一点都没有冤枉他们!提醒一句,郑重提醒一句,所有曾经把这张画像当真、相信,所有曾经把这个邪师像当成佛像来供养、顶礼的人,你们那时其实是被魔所摄,你们已经种下了很不好的愚痴、邪谬、对错不分的种子,甚至,你们已经破了基本的三皈依戒体,不再被三宝所摄受、护持,这会有什么样的问题?这会导致你们在今生后世、在长劫的流转中,远离三宝,沦落魔外,最终搞不好就会堕入恶道,受苦无穷,不得解脱!

  师父可不是在吓你们,那些邪师害人,断人慧命,就是这样的“杀人不见血”,比杀人放火还要可怕、还要狠毒!所以提醒大家要提高警惕,要赶紧知错就改,赶紧去重新求授如法的三皈依,并且多多念佛勤求忏悔,只有这样才能化解那份深重的惑业乃至恶业。明白吗?师父说得够清楚吗?

  我们看看本经阿难尊者所描述的,他说他亲眼看见佛陀的三十二相是何等的殊胜庄严、光明清净,大家觉得可以想象吗?无法想象是吧?那么我们就来百度一下,看看这个三十二相的具体内容,我估计大家看完后可能会觉得更加神奇、更加难以相信、难以想象,因为佛陀的形貌完全就是类似于人,但又有很多特征是不同于人、超越于人的,像是外星人,但又不是,很难下定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师父尽量给大家做一个简洁明快的介绍。之前讲经的时候,讲到三十二相这个概念,从来没有比较详细的介绍,那么这次就补上:

  第一相是“足安平相”,也就是说佛陀的脚下长得非常平坦厚实,脚底没有我们普通人这种弯曲的弧度,悉皆饱满。大家可以去参考寺院里或者佛堂里供的佛像的脚,这种脚可不是什么扁平足哈,莫搞错!佛足厚实饱满,不染尘垢,这是多生多劫修持布施、持戒等六度万行,自利利他所感得的相,是有因果的。你想长这样的足你还长不出来,扁平足容易得,佛足难得!

  第二相是“千辐轮相”,是指足心肉纹的纹路它自然就形成了一个千辐轮宝的样子,非常清晰。我们普通人脚底的纹路往往都是杂乱相,但佛陀的却是一个规规整整的宝轮相,这是千生万劫对一切众生修持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破邪显正,摧伏魔外,而得来的相。你们谁谁的脚底如果有七颗痣,这个至尊宝的相就不要露出来了……

  第三相是“手指纤长相”,指佛陀的手指纤秀圆长,端直光润,看上去非常的优雅大方,比那些什么钢琴家的手都要健美多了,你们的手就不用看了。这是千生万劫不杀不盗,守护正法,并且恭敬礼拜师长,破除骄慢之心所感得的相。

  第四是“手足柔软相”,意思是手和脚都极其的柔软温润,远超常人。据说佛陀的手掌又厚又软,他老人家的手指就像没有骨头一样的,可以一直往后翻知道吗?这样的手很适合结手印,现在好像还有这样的人,我们留意去看一些有大福报的人,他们的手也往往都是又厚又软的。这是以敬爱调柔之心,千生万劫以美妙的饮食衣具供养师长,或者在父母师长生病的时候,亲手伺候他们而感得的相。

  第五是“手足缦网相”,这就比较奇葩了。意思是佛陀的手指和脚趾之间,有一种像丝缦一样的网状纹路,还有很神秘的图案,形成很神秘的图案。这个手指脚趾一张开就能看得到,一并拢就看不到了,这有点像是白鹅的脚上的连蹼,这很显然不是一般人能有的相。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科幻片,叫做《大西洋底来的人》,里面的那个男主角能在水里呼吸,他的手指之间就长得有点像连蹼、像缦网,现在这种人到底还有没有很难说。佛陀的这个相,是千生万劫修持四摄法、慈悲摄持众生而感来的。

  第六是“足跟满足相”,意思是脚踝脚后跟长得很饱满圆润,肉乎乎的,看不到骨头腱筋啥的。这是千生万劫由持戒、闻法、勤修一切善行而感得的相。

  第七是“足趺高满相”,意思是说佛陀的脚背饱满高起,看不出骨头血管啥的,而且色如真金,脚背上的毛发也是青琉璃色的,妙好圆满,不同凡俗。这是千生万劫勇猛精进、修积福德、广利众生、无有疲厌感得的相。

  第八是“腨(shuan)如鹿王相”,这个“腨”是指整个大腿部位的肌肉,形容人的大腿很结实有力,线条强壮纤圆,犹如鹿王。这是千生万劫专心闻法、演说正教所感得的相。

  第九是“垂手过膝相”,意思是说双臂修长,在站立的时候,双手自然下垂,就可以过膝,比膝盖还长。你们谁的手有这么长吗?我们一般人很少见到那么长的手臂,据说三国的刘备就是手长过膝,历史记载的很多皇帝也是这个相,自古就被视为异相或天子之相。而佛陀的这个相,是千生万劫远离我慢,常乐惠施,心不贪著,于诸众生不生害心所感得的相。

  第十是“马阴藏相”,这是一个很隐私的相,意思是指男人的这个阳根、生殖器官,平常它都是收缩隐藏于体内的,就像公马一样,公马也有类似的生理特征,这个常识你们知道吧?听说曾有修炼内功、童子功或丹道的高人也能够做到这样,做到类似,我们一般人那是绝对不行的。一般人不了解情况,做父母的如果看到这个相那非吓坏不可,医生说我们生的明明就是男孩儿,那怎么没有小鸡鸡啊?那父母肯定就吓坏了,无知的父母肯定就担心死了!

  在经论中曾有记载,说“如来阴藏,平如满月,有金色光,犹如日轮”——哦,开什么玩笑?!意思是如来马阴藏相的这个部位,清净无垢,看不到男根外显,但又不是女人哦,而且还有金色的大光明,就像太阳一样的灿烂庄严,不可思议——这简直就是非人类嘛!对不对?

  据记载,在佛陀示现涅槃后,天上人间的无数众生就伤心欲绝,就纷纷前来,都希望能够看佛陀最后一眼。那当时,迦叶尊者正带领着僧团、带领着僧众从外地赶回来,那僧团的一切就由阿难暂时全权负责。阿难尊者当时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他很绅士地让女人女士们先礼拜如来的遗体,这个是没错的,但是他接着就把佛陀的衣服掀开,把如来的金色身相和马阴藏相就展示给了那些女人看,看一眼就马上盖住了。阿难的本意也许是想让广大的女众能够增上对佛陀的信心,也的确就有女众当场就悟道了,但是阿难尊者这么做也还是很不妥,所以他后来就被迦叶尊者和僧团给狠狠地K了一顿。这个记载也从侧面证明了佛陀的“马阴藏相”是真实不虚的,不是什么神话。这是佛陀千生万劫断除邪淫、救护恐怖危难中的众生、扬善隐恶而感得的相。

  第十一是“身广长等相”,意思是说佛陀的身仪端正,左右上下,竖纵横广,无不相称,他的双臂伸展和身高完全相等,周匝圆满,非常的匀称。这是千生万劫常以正法教化众生,常劝众生行持三昧,作无畏布施而感得的相。 

  第十二是“一毛一孔相”,指佛陀身体的所有毛孔,都是一孔一毫毛,不多不少不乱,毫毛呈现青琉璃光色,一一毛孔皆出微妙香气。这是千生万劫尊重供养一切有情,诲人不倦,亲近智者,远离愚人,然后修整道路,扫除荆棘所感得的相。据说有人如果能够看到佛陀的这一毛孔身相,能够被一毫毛的光明所照,那么他就能够灭除、消灭二十大劫的重罪,永不堕恶道。当然我们现在的福报太差,估计只有往生净土以后才能看到了。

  第十三是“身毛上靡相”,意思是指佛陀全身的所有毫毛,都是顺时针右旋向上,而贴服在皮肤表面的,一丝不乱,而且其色绀青如琉璃,清净透明,皆有光明。这是千生万劫修一切善法而感得的相,能令有缘看到的众生心生欢喜,获益无量。

  第十四是“身金色相”,意思是指佛陀全身的肤色均为紫磨真金色,光明晃曜,庄严无比,能令见者灭罪生善。这是千生万劫远离嗔恚,慈眼视众生感得的相。

  第十五是“身放光明相”,佛身恒放光明,不像一般人,佛身光明任运普照三千世界,而平常则是四面身光各一丈,这是化身佛的境界。这是千生万劫发大菩提心,修无量行愿,常以饮食、衣服、卧具、医药、香华、明灯布施于人而感得的相。

  第十六是“皮肤细滑相”,你们女众会比较感兴趣,了解这个因果,自己也好好修。意思是佛陀的皮肤细腻润泽,一切尘垢不染,超过天人。这是千生万劫以清净的衣服、卧具、房舍、楼阁等等施与众生,远离恶人,亲近智者所感得的相。

  第十七是“七处平满相”,指这个两手心、两足心、两肩膀、还有脖颈等七处部位,都长得非常平满、柔软。这是千生万劫毫无吝啬,能够舍得把自己喜爱之物施予众生,不观福田及非福田,平等施与而感得的相。

  第十八是“两腋充满相”,意思是左右两腋的下面,腋窝是平满而不凹陷的。这是千生万劫给予众生医疗和饭食,又自己能够看病所感得的相。做医生的以后会有这个好像。

  第十九是“身如狮子相”,指佛陀的上半身看上去非常的宽厚广大,行住坐卧威仪端严,如狮子王。这是千生万劫于无量世界中,从未曾两舌挑拨,教人以仁慈和平,远离我慢而感得的相。

  第二十是“身端直相”,指身形永远端正平直,没有任何扭曲不通的毛病。这是千生万劫施药看病,远离杀盗,远离骄慢所感得的相。

  第二十一是“肩圆满相”,指两肩圆满丰腴,看上去很平直庄严,不像我们都塌斜的。这是千生万劫造像修塔,作无畏布施所感得的相。

  第二十二是“四十齿相”,我们普通人一般只有三十六颗牙齿,甚至还不够数,只有佛陀才具足四十颗牙齿,而且颗颗都长得平齐周正,色如白雪,不会有什么虫牙、掉牙的事情。这是千生万劫远离两舌、恶口、嗔心,修习平等慈所感得的相。我们大概可以想象得到,拥有四十颗完美牙齿的佛陀,他的头颅、骨架又该是如何的完美,对不对?就会影响到相貌……

  第二十三是“齿白齐密相”,指佛陀的四十颗牙齿都长得非常的白净齐密,不粗不细,整整齐齐,没有一点毛病。这是千生万劫以十善法教化利益众生,并且常常称扬他人功德所感得的相。像师父经常骂人,常行十恶,所以这个牙齿就长得很对不起观众,这点要深刻忏悔,忏悔完后再犯再忏悔,永远都要忏悔!

  第二十四是“四牙白净相”,是指两颗门牙和两颗犬齿,莹白光洁,锐利坚固,犹如金刚。这是千生万劫恒常思惟善法,修习慈心而感得的相。

  第二十五是“两颊隆满相”,指两颊隆起而圆满,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面容饱满,脸上没有凹陷。像宗武法师你们看一看,脸上没有凹陷,很像弥勒菩萨。这是千生万劫常发善愿,凡是有来请求帮助的都会随意给与,尽量满足,因此而感得的相。每一相的成就都不容易。

  第二十六是“常得上味相”,指口腔咽喉中常有津液,如甘露流注,为一切美味中的最上妙味。这是千生万劫等视众生如子,满足众生的一切饮食需求,复以一切善法功德回向菩提所感得的相。

  第二十七是“广长舌相”,这是很著名的一相,佛经中经常能看到的。意思是指这个舌头很大很长,又薄又软,它伸展开来可以覆盖到发际这里,把整个脸都盖住。这是千生万劫发弘誓心,善说经法,从不妄语而感得的相。你们的舌头伸出来往上翻,能碰到哪里?试试看?不敢伸出来是吧?师父的舌头勉勉强强可以碰到鼻子下边,说明这个妄语说得比你们少,但跟佛菩萨一比那就差远了,没办法!

  第二十八是“梵音深远相”,指佛陀说话的声音和雅悦耳,清净美妙,犹如天乐,而且远近皆闻,无有障碍。这是千生万劫说诚实语、慈爱语,远离一切恶言恶语,不说人短,不谤正法所感得的相。

  第二十九是“目绀青色相”,指佛眼大而深邃,颜色绀青,如青莲华。这是千生万劫以慈心慈眼和欢喜布施之心摄受一切众生所感得的相。像师父经常“恶眼视众生”,就感得小眼,感得眼睫毛很短。

  第三十是“眼睫如牛王相”,就指这个眼睫毛了,指眼睫毛又长又密又软,非常好看,就像牛的眼睛。一般男人的眼睫毛长得比女人还好看的不多,尤其女人还有“假眼睫毛”来辅助,那更是没得比哈。像无二居士在美国生的那个洋娃娃,那个男孩子——见过的居士就能知道——那个男孩子他的眼睫毛就让我联想到佛陀的,是我目前见过最好看的,你们看过照片的就晓得,那真是可爱极了。据说这是“慈眼视众生”,见一切怨憎敌人而生欢喜心,乃至观一切众生如父如母,平等爱护一切众生如子如女而感得的相。

  第三十一是“眉间白毫相”,这也是很著名的一相。是指在佛陀的两眉之间,有一根白毫如玉,柔软如棉,长一丈五尺,右旋宛转,收在这个眉间,而且常放大光明,摄护有情。这是佛陀在因地时,看见有众生修持“戒定慧”三无漏学而随喜赞叹,千生万劫称扬其善,于是就感得了这个无比的妙相。

  第三十二相,最后一相,“顶上肉髻相”,这是指佛头的顶上有顶骨自然隆起,再加上螺旋形的头发,就形成了一个好像扎着发髻的形状。也称作无见顶相,表示九法界一切人天有情,从凡夫到菩萨,都不能完全见到佛的境界。这是千生万劫礼敬供养圣贤和尊长,教导众生受持十善法,欢喜赞叹,自亦受持,又以无量大悲之心,发弘誓愿,摄受一切众生归趣正法而感得的相。

  那么,这三十二相讲完,大家觉得如何?像佛陀这么明显的不同凡俗的样貌,大家觉得是神话?还是吹牛?说说你们心里的想法、真实的想法?大家还记得《金刚经》说的,佛陀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吗?所以经典的记载既不是神话,更不是谎话,那只是非常如实真实的描述而已。

  因此什么邪师邪人随便画张狗屁不通的像,就想要冒充佛陀,那也只能去骗骗笨蛋,骗不了真正信佛明理的人。

  嗯,突然想起一个问题,佛陀的三十二相这么异于常人,现在那些想要拍什么佛教电影电视剧的,他们想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佛陀的扮演者,那岂不是难于上青天,太难太难?!这应该算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全世界估计连“形似”佛陀的人都找不到半个,那就更不要奢求什么“神似”了。所以我们看电影电视剧里边那些饰演佛陀的,那怎么看怎么不顺眼,怎么看怎么别扭、怎么讨厌,越是内行越了解佛陀的庄严就越是看不下去!

  我以前不是发愿说过等时机因缘成熟的时候,就筹集资金找合适的导演、合适演员拍一部叫《佛陀》的电影吗?师父曾经发过这个愿,不知天高地厚的愿。但我只要一想到佛陀的演员实在太难找,我就觉得这个电影还是别拍了,这个大愿还是放弃算了!我绝对不能容忍自己拍出一个不伦不类的、矮矮胖胖的、还涂口红的佛陀,我晕!那我自己还不如把自己掐死算了!

  有些事儿啊,宁可不做,也千万不要做砸了!不能自欺欺人,不能自我感觉太良好了,我们佛弟子至少要对自己的信仰负责!








(35)佛是西天老比丘

  扯远了,现在我们还是回到三十二相的问题上来。我们看佛经、看佛说就知道,如来的这个三十二相可不是什么“无缘无故天生就有”的,而是佛陀在因地一点一滴自己修来的。

  在《大乘百福庄严经》里,佛陀说一般必须要修好一百福,才能圆满庄严一相。所以菩萨往往要经过一百大劫的专门修持,才能成就相好无比的庄严,这就是所谓的“百劫修相好”,听过这个词吗?据说佛陀在因地的时候,“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特别的精进不懈,但即使如此,他老人家也要经过九十一大劫才圆满了这个相好的修持。

  所以大家不要以为佛陀的庄严身相得来很容易,那九十多大劫或一百大劫是什么概念?对我们来说,那几乎就是一个无限漫长的生命历程,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时间长度,想象都想象不出来。不过如果把佛陀换成是我们的话,那么这个时间再长,估计我们也修不出几个相好来,我们可能修什么修罗相、地狱相、饿鬼相、畜牲相,也许会比较熟悉、会比较快些……是不是这样?

  那么在当时,佛陀的这个三十二相的应化身,是一切凡夫和阿罗汉都能用肉眼亲眼看到的,只要不是瞎子,就都能明确看出佛陀身上所具有的非同凡响、内外一如的一种超然的神圣性。不知道有多少尊贵或贫贱的人,只要一看到佛陀,就会情不自禁的心生欢喜,生大恭敬,乃至当场就跪下顶礼、皈依,甚至当场就证入圣果的也有不少,像阿难尊者那样毫不犹豫就追随佛陀“顿舍”出家的,那就更是太多太多了。

  其实阿难尊者这件事(插个话),因为欣慕佛陀的相好而出家这件事,严格来讲也不能说是错,因为想要得到同样的相好,那他就必须要去修学跟佛陀一样的发心和行持才行,这也算是契入佛道的一个方便,所以佛陀对阿难并没有说什么过分苛责的话。

  那么,既然佛陀示现相好庄严的神圣性是有目共睹的,是不容抹煞的,那么师父这里就有几个问题要提出来请大家思考了。

  以前曾有人问禅宗的祖师德山大师:如何是佛?德山大师的风格一向比较喜欢棒喝,比较凶,他从来不会按照经典上说的去回答问题,他没有说什么“佛是大圆满的觉悟的圣者,佛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等等,他反而斩钉截铁地说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他说:佛是西天老比丘!

  记得还有一位祖师也曾说过类似的话,他说:佛,只是一个无事的凡夫!

  对比佛经,记载明明,貌似佛陀一下子就被从神坛上给拉下来了,你们说这两位祖师算不算是在谤佛啊?嗯?算不算?点头还是摇头?你们倒是出声给个准话啊?!算,还是不算?(众答:不算。)嗯,算你们聪明哈!(众笑)

  如果你们回答“算”,那么你们就是在谤祖,就是在活埋祖师;如果你们回答“不算”,那为什么不算?道理在哪里?祖师为什么不按照佛经标准答案来接引后学,而偏偏要“平地起风波,无风三尺浪”?祖师的用意在哪里?

  以后大家再碰到类似的禅宗公案,不能做到不假思索当下豁然,那么就不要再去追求什么顿悟了,很少有人是那块料,不妨退而求其次,不妨依法慎思,去做多方面多角度的灵活思考,思考各种可能性,这样也许会让我们比较贴近真实,不至于太离谱的错解“祖师意”,了解吗?

  所谓“佛是西天老比丘”,“佛只是一个无事的凡夫”,祖师的用意,至少有一个用意很简单,那就是让修行者的心停止追逐,回归自性,不要再向外去“执相而求”,不要再有那种自我的、刻意的、狂心妄心的有为造作。从“消解神圣性,回归平常心”的角度来看,佛陀也只是一个普通的老比丘,暗示了佛陀的道力妙用也只是在“日用平常间”,神圣不离平凡。了解吗?这其实也是我们禅宗“祖师禅”一直以来的一个宗趣,“歇即菩提,本来即是,本来无事”——祖师千方百计想要我们后学顿悟承担的就是这个!

  但如果没有真正透过去,没有真正达到祖师那种“凡圣一如、无凡无圣、廓然无圣”的境界,没有那种心境,没有那种横说竖说、正说反说、“言满天下无口过”的辩才智慧,那么后世的禅和子搞不好就会堕入狂禅、邪禅、野狐禅的陷阱,害人害己而不自知,那还真不如老实念佛来得更稳妥。所以大家要有自知之明,如果我们没有祖师的境界,没有祖师的用意,也没有合适对机的“当机众”,那么我们就不能随意模仿祖师,不能随意去消解佛陀的神圣性!有些话祖师说是对的,有些话我们说那就是谤佛了,因果可畏,不可不慎!

  像最近几十年海内外佛教界最流行的什么“人间佛教”这个概念,大家都听说过、都熟悉吧?本来把佛法修持落实到人世间,融入生活的各个层面,从世俗化的角度去普及所谓的“菩萨道”,以接引更多更广泛的社会大众正信学佛,这本来是件好事,这个理念本来是很有可取之处的。但凡事就怕过犹不及,这个人间佛教世俗化久了,那流弊毛病就出来了,有些大德法师就情不自禁地开始用自己的“半桶水”知见去消解佛陀和佛法的神圣性,开始把“生死解脱、究竟成佛”的了义佛法矮化成只追求现世慈善或当来人天福乐的世间善法,把现世慈善或当来人天福乐的圆满当成了佛法的目标和追求,那就错远了,这不得不说是对社会大众的一种严重误导。

  比如台湾某个很著名的佛教慈善团体,他们用机构创始人的凡夫像来取代了传统的佛陀圣像,以供大众礼拜,这是很极端狂谬的一种妄图以塑造凡夫的“神圣性”来消解佛陀神圣性的做法,罪过极大,后患无穷。你们知道我说的是哪个……

  此外还有另一个很著名的佛教大本山,他们的信众弟子之间,现在见面都不说“南无阿弥陀佛”了,而是改说“吉祥”——呵呵,“吉祥”!问题是天天说“吉祥”也未必会“吉祥”,而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那肯定会更“吉祥”,还有比佛陀的这个福慧大圆满、可以导向净土解脱的光明圣号更吉祥的吗?只有脑子进水了,或者是不了解佛法的外行人才会这么去改!自以为是好心,却办了错事、蠢事!这个改动虽然小,但“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就可以据此观测到某些道场的知见和发展倾向已经很有问题了。

  虽然我们管不了太多,也不能改变啥,但我们至少可以“以人为鉴”,吸取他人的经验长处,避免他人的谬误短处,我们至少可以提醒自己和周边的有缘人不要去犯类似的违背佛言祖语的低级错误、明显错误,以保证自己是走在遵循佛说的正确道路上,最终达成我们今生的终极解脱!望了解,大家能明白吗?

  那么,今天的讲经时间到了,我们下节课再见。佛陀和阿难尊者之间的精彩问答,著名的“七处征心,八还辨见”马上就要开始了,让人很头疼“烧脑”的经典段落就要开始了。还是那句老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我们大家下节课再见。南无阿弥陀佛。








(36)佛身大光明

  今天是我们《楞严经》的第十二讲,第十二节课。上节课我们讲到了阿难尊者因为见到了佛陀的三十二相,那种光明相好的不可思议摄受,所以心怀渴仰,他也想达到同样神圣庄严的那种伟大的境界,所以才会“顿舍世间深重恩爱”,就那么痛快的出家了。

  这个出家的动机理由,说实话,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可能有点奇葩,不好理解。现代人会为那些什么帅锅美女大明星而疯狂,而追星,甚至流泪自杀,但是有谁会因为谁长得太帅太美而出家修道的吗?有没有?不可能对吧?这个真正的出家绝对是理智的抉择,那种因感性感情的冲动而生起的行为往往是走不通、走不长久的。

  所以阿难尊者这次的抉择会让我们一般人觉得很难理解,但其实这是因为我们无福无慧,福德浅薄,没有机会亲眼看到佛陀的缘故!如果我们能生在佛陀的时代,如果我们能有幸亲眼看到佛陀的话,那么相信大家就应该会理解阿难,甚至就会有和阿难一样的“冲动”了,你们信不信?

  这里有个真实的故事,上节课忘了和大家分享,本来想是不是就不讲、就算了,但后来仔细想想还是忍不住要跟大家说一下,这个不说的话师父心里就会搔痒难熬、浑身不舒服、夜不能寐,很严重!所以现在要讲故事了,你们知道怎么配合吗?(众鼓掌)一看就是老居士、老油条,知道怎么配合,有经验了哈。

  根据《付法藏传》的记载,在佛陀示现灭度大概一百年的时候,那时还有一位活了一百二十岁的老比丘尼、老师太,她说她在年轻的时候,就曾经亲眼见到过世尊,那也是促成她出家的一个因缘,跟阿难尊者有点像。这位老人家是这么说的,她说:那时我年纪还很轻,有一天突然听说佛陀要到村子里了,已经快到村子里了,那大家都非常欢喜,欣喜若狂,一个个都纷纷的呼喊着“佛陀来了!佛陀来了!赶紧去啊,赶紧去迎接……”那么这个老师太她也就跟着大家一起出来迎接佛陀,一走出村子,就看到了一片大光明!只见光明,不见其人。

  我估计当时佛陀去到村子里的时间应该是清晨,天还没有完全亮,还有点黑,因为根据原始佛教的传统,那个时候正是化缘斋饭的时候,知道吧?那佛陀晚上一般都是打坐入定、静坐入定的,不会像我们似的到处闲逛,大白天的话那个佛光又不会太显眼,肉眼应该看得不会是很清晰,所以我判断那个时间应该是在清晨左右,不知对不对?那么这位老师太,当年的年轻女子,她一看到那片大光明,她当时心里就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和祥和,她马上就向着那片大光明五体投地拜了下去,行了一个最高的大礼。

  估计当时的她也非常激动和紧张,周边的人也是人挤人乱糟糟的,她这么一拜下去,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头上的金钗给弄丢了,掉在了地上。那种情况下掉个小东西本来是很难找的,因为村口的树林里还是黑漆漆的,比较阴暗,天还没亮。但是因为佛陀的到来,因为佛陀身上的大光明,照耀十方,使得整个林子的范围内到处都是明亮的,一片光明,比十五的月亮还要亮,犹如白昼,所以这个年轻女子她就很顺利地就找到了自己的金钗。

  大家想想,这个眼睛能够看到地上掉落的一个小小金钗,那个能见度、所需要的光明至少要有多大?问题是一个人能发出这样的光明,说实话那还是人吗?那还是凡夫吗?你我有时候也被称为“人形电灯泡”,我们能发出啥样让人讨厌的光明啊?所以这个佛陀的身相光明,三十二相之一,我经常是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

  而那个找到金钗的年轻女子,就在那一刻,她也找到了她生命中最重要、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她就在那一天下定决心,追随佛陀,非常欢喜的出家了!

  真是让人非常的赞叹和感慨,师父每次想到这个故事,都会情不自禁地和现在做个对比,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相比之下,我们现在末法时代那真就是一代不如一代,那个福德和智慧、素质和修行都是越来越差了!何以见得?我们现在见不到活生生的佛陀那就不用说了,我们现在连佛陀身有光明绝大多数人都不见得信了,甚至连佛菩萨到底存不存在都有人怀疑,甚至还有出家的所谓“大法师”、所谓“慈善团体”想要用自己的凡夫像取代浴佛节的“太子像”,甚至还有赫赫有名的“出家大师”其实完全不学无术、完全错解佛说的净土经典,乃至在祖国的广大土地上,还有多少寺院是被官商操纵、是佛弟子有家不能回的、甚至出家人想进寺院还要被收门票的?

  凡此种种,玷污三宝的事情层出不穷,以后估计也不乐观,只会越来越多。当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绝大多数人,开始无知无畏的践踏神圣、贩卖神圣,那就说明这个国家或民族的人已经开始少福少慧,乃至无福无慧了,这个道理是不是这样?这个因果跑不掉的。

  只有极少数的人,从来都是极少数的人,只有他们才能对三宝具足正信和正见,最终得到佛法的真实大利,得到真实的解脱。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成为这极少数的人,成为暗夜里仅存的灯火,要好好护持自己纯正的信解,要好好珍惜!

  有点扯远了,现在我们回到经文,看看佛陀是怎么收拾阿难、教诲阿难的,《楞严经》比较烧脑的部分马上就要开始了,大家要集中精神、要打起精神注意听了,否则不一定能听懂。








(37)无始无终深义藏

  看经文,「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这里佛陀在指出阿难尊者错误之前,先赞叹了他一句“善哉”,因为阿难见相出家的发心虽然不是很正,但毕竟已经算是很难得很难得的善根福德因缘,所以佛陀他老人家是“欲K人,先赞叹”。

  然后佛陀就开示说:你和大家都应当先了解一点,十方三世的一切有情众生(包括九法界从地狱、饿鬼、畜生、人、阿修罗、天道,乃至声闻、缘觉和菩萨法界的一切有情,只不过这个有情分两种,一种是觉悟的有情,一种是还在身不由己六道轮回的无明的有情,就包括我们,佛陀针对的主要是后一种),他们从无始以来,就莫名其妙、颠颠倒倒地在六道轮回中生死相续不停,不得解脱!

  这里佛陀提到了一个概念,一个我们佛弟子应该是很熟悉的概念,“无始”,“无始以来”,这个“无始”往往是跟另一个词“无终”组合在一起的,叫做“无始无终”,这实际上是我们佛教里面一个非常重要、非常伟大的概念,但是很多人往往都会忽略它、错解它。这是一个直指生命实相、直指时间真相的概念,所谓“无始”,大家千万不要理解成“很久很久以前”,不要理解成“无法计算的时间之前,一个无法计算的开始”,听得清楚吗?那就和外行外道没什么两样了。

  很多外道和科学家,一直都想找到我们生命最初发生的那个“点”,那个“起始点”,那个“原点”,一直都想知道生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他们所有的推测,说实话其实都是在瞎扯淡、瞎扯谈,都是瞎子摸象摸不着,所以后来就搞出了一个什么“鸡生蛋蛋生鸡”的悖论思考题,玩残了无数人的脑花儿。你们大家被玩过没有?有没有自己玩过自己这个脑子?其实生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在什么时候消亡的?这个标准答案佛陀早就在几千年前说过了,那就是“无始无终”!

  答案就是字面的意思,无始,没有开始,无终,没有终结。有人可能听了就会迷糊了,生命怎么会没有一个开始?没有开始生命是怎么来的,我们是怎么来的?没有终结,那我们死了不就终结了吗?无数生命死了不就终结了吗?对不对?不符合道理啊,佛法真没道理,故弄玄虚,不科学!呵呵,其实是怪自己笨,没有智慧,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被那种线性时间的幻相结构束缚住了思维,自己都不知道。不过“无始无终”这个概念的确是挺深奥的,佛弟子如果没有圆通正见,没有大开圆解,那么想要正确理解它,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想要实证到这个“无始无终”的实相境界,那就更不可能了。

  其实师父在这里加一个定义词你们可能就会比较容易明白了。所谓“无始无终”,没有开始,没有终结,它的更精准含义是“没有真正的开始,没有真正的终结”,听得清楚吗?似乎有开始,似乎有终结,但实际上根本就没有真正的开始,没有真正的终结——这就是生命和时间的真相!其实跟我们以前反复很多次讲过的那个“一时”的奥义有关联,是一样的道理。

  因为在佛陀实证到的那个无上解脱的境界里,所谓生死和时空都是被超越的,一切众生的六道轮回就像是一场大梦,实质上就是一场大梦,梦里的一切有情无情、一切历史、一切境界、一切故事,统统都是缘起的、空性的、无我的、假的、虚妄的,根本就不是真实的!一切梦境里的“生”其实都是幻生,一切梦境里的“灭”其实都是幻灭,假的!师父尽量讲得比较慢,这样子容易听得懂吗?一切生灭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不生不灭的空性的幻化,所以哪有什么真正的开始和终结?因此佛陀才会说出“无始无终”这个概念,非常的精妙和精准。

  唯有站在大觉和实相的高度、角度,才有可能正确理解这个微妙义。但是还活在六道轮回这个大梦里的一切众生不懂啊,他们不知道也不相信自己是活在一个梦境里,他们不知道也不相信自己是空性的、无我的、假的,他们把一切虚妄当真,认假为真,认贼作父,佛陀就把这个状态定义为了“无明”,不了解不明白自我生命的真相,就像是生活在黑暗里,看不到光明,所以就叫做“无明”。

  这些无明的众生,迷惑认同于有生有灭、有始有终的一种无常的生命状态,佛陀说,他们因此反而迷失了真正的生命,不知道自己有一个不生不灭、无始无终、超越生死、如如不动的“常住真心”。这个真心非常的不可思议,虽然能生万法,但是它的体性却始终是空的,一尘不染,一法不立,无住亦无得——创造了六道轮回、森罗万象的宇宙万有,无比复杂和精妙的生命境界,种种的生命境界,但实际上它仍然还是一尘不染、一法不立、一丝不挂的。同时它还有一种清净光明、本来圆觉、本自具足的特质。换言之,佛陀讲的这个真心其实也就是他老人家在经典里经常描述的法身、佛性、涅槃、真如、如来藏等等,同体而异名,证悟到这个就能得解脱,觉悟到这个才会生起般若、所谓的般若,生命才会开始摆脱小聪明,消除大愚痴,才会真正具足无上的大智慧。

  不然,我们众生再怎么造作身口意,再怎么发明、创造、探索、研究,那也只是在“用诸妄想”,是“妄用其心”,而不是“善用其心”,了解这意思吗?我们一切众生平常都被这种意识思维的心理状态——妄想所支配,认为这个能够思想妄想的,就是自我,就是自己的心,“我思故我在”嘛,对不对?却不知道这种不假思索就把思想当真、就把无常身心认同为“我”的妄想境界,其本质上就是虚妄的,不是真的,一开始就是错的!

  所以佛陀才说,“故有轮转”,那种对自我生命的无明、迷执和错误认同,乃至由此发展出去的一切身口意的业力造作,就是导致我们一切众生不由自主流浪三界、轮回六道的罪魁祸首。说到底,是我们自己自作自受、自己谋害了自己!

  这就是之所以会有众生、会有轮回的最根本因由,佛陀说得非常言简意赅。这一段开示,我们可以视之为《楞严经》这整部经典的总纲,以下佛陀的千说万说,横说竖说,种种演绎也都是不离于此,本乎于此,万变不离其宗。这点希望大家能了解。








(38)直心和征心

  下面继续看经文。

  「汝今欲研无上菩提。真发明性。应当直心。酬我所问。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这里佛陀就开示阿难说:你如今想要研求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佛果,想要真实发明这个本具的真心佛性,那么你就应该以正直无伪之心,来回答我下面的问题。因为十方诸佛如来,他们都是遵循着同一个大道,都是以同样的直心来出离生死的,没有任何例外。

  所谓“直心是道场”,修行者如果能够像佛陀说的,心直言直,心口如一,内外相应,乃至从始至终,都能够一心一意正念真如,这样因果一致的修持下去,很自然地就能够远离一切魔外魔事,不会有什么中途走歪走偏甚至退转堕落的“诸委曲相”(留意这个词),换言之,就是不会再有“自欺欺人被人欺”的事情发生了。修行者由此“因地真实,果无迂曲”,因果不相违,所以自然就能够“直取无上菩提”,否则那是不可能的。

  这也是关于我们佛法“初发心”的一个修持窍决,很简单,也很明了。很多人为什么在学佛的道路上老是碰到妄语邪见,老是碰到邪师邪人,老是碰到魔障违缘?而自己的正信正见又老是树立不起来,碰到骗子却当成好人,被人骗了还帮人数钱,慧命被人断了、被人带到地狱里去了还感恩欢喜五体投地,为什么会这样?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初发心”这里,很多人从来就没有仔细地反省检点过自己,从来就没有用真正的直心信心去依止佛陀,发心不正而不自知,再加上我们无始以来的“贪嗔痴慢疑”等等业障,因缘一成熟,那就会情不自禁的老是碰到邪因缘,碰到很多邪师邪人、恶友恶知识了,而碰不到善因缘,就算碰到了也往往当面错过,不以为然,这样的人俺们见过不少。

  这其实也是一种“善根福德”不够的表现,智慧也不够,木有办法。我们大家要引以为鉴,警惕小心,要赶紧去调整自己的发心,要多多修福修慧,这个福报智慧从来就没有嫌多的。

  下面,佛陀开始提问了,「阿难。我今问汝。当汝发心缘于如来三十二相。将何所见。谁为爱乐。」这是说,佛陀提问:阿难啊,我现在问你,你当初发心出家是因为见到了如来的三十二庄严相,那么你是用什么来看见的?又是谁生起了爱乐欢喜的感受呢?

  佛陀的这两个问题咋一听很普通,有点明知故问的意思,但实际上暗藏陷阱。同样的问题我们大家也都可以问问自己,当我们看到佛堂上庄严的佛菩萨圣像,我们是用什么来看的?我们的恭敬欢喜心又是从哪里来的(有的人心里边不要骂粗口,什么“傻缺这还用问”?不要乱骂,这个习惯不好,骂人的习惯不好)?想过这个问题吗?很多我们平时习以为常、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根本经不起严谨缜密的推敲,都是可以被智慧和观照给粉碎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佛陀的手段,大家要静下心来仔细听,尽量提高你们的智商,要努力跟上佛陀的思辨节奏才能听得懂。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是爱乐。用我心目。由目观见如来胜相。心生爱乐。故我发心。愿舍生死。」阿难果然是犯了和一般人同样的错误,他低估了佛陀提问里潜藏的深义,可能压根儿就没想到。所以他就回答说:世尊,那种爱乐欢喜的感受,是由我的心和眼睛而来的。我是用眼睛看见了如来的庄严胜相,然后从心里生起了强烈的爱乐欢喜,生起了仰慕,所以才发心出家,愿舍生死。换言之,能看见的是我的眼,能爱好的是我的心。但这个是凡夫的回答,貌似无谬,实则大错!

  大家觉得阿难尊者的回答错在哪里?这两个问题如果让你们来回答的话,你们会怎么说?无萩无言会怎么说?几位法师会怎么说?看东西,用眼睛看有错吗?有谁会用脚丫子看?而心生欢喜,那当然是用心啦,有谁会用屁股?除了心之外,还有别的可能吗?所以阿难尊者错在哪里?我们乃至满世界的人,又错在哪里?开始烧脑了哈。

  像这些问题,貌似最简单、最不用思考的问题,其实是我们绝大多数人从来就没有去深思细想过的、涉及到最根本奥秘的问题,就像“我是谁”这个问题,这个千古一问也是类似的——这就是梦里众生的状态,一种很难觉察的、深深的、无明的意识状态,似乎有一种力量在屏蔽障碍着我们,不让我们去反思反省自己的生命真相,所以古往今来,觉醒者几稀!

  下面,「佛告阿难。如汝所说。真所爱乐。因于心目。若不识知心目所在。则不能得降伏尘劳。譬如国王。为贼所侵。发兵讨除。是兵要当知贼所在。使汝流转。心目为咎。吾今问汝。唯心与目。今何所在。」

  这段话的意思应该比较简单好懂,这是佛陀顺着阿难尊者的话告诉他:就如你说的,你的一切爱乐欢喜都是因为心和眼睛而来,那么你真正了解自己的心目在哪里吗?不然你想要降伏尘劳烦恼那是不可能的。就像国王要发兵讨贼,首先就要搞清楚贼在哪里,有的放矢,否则那就会徒劳无功了,这个道理很简单。

  所有爱憎取舍都能让我们人在轮回中流转不休,这些过咎都是由心和眼引起的。那么我现在要问了,你这个能爱的心和能见的眼,到底是在哪个地方?

  佛陀在貌似无问题的地方却逼问了这么一句,诸位,你们也来回答一下如何?答对了要给师父红包,答错了师父要收你们的红包,你们怎么样都不会吃亏哈。(众笑)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阿难尊者的回答,「阿难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间十种异生。同将识心居在身内。纵观如来青莲华眼。亦在佛面。我今观此浮根四尘。只在我面。如是识心。实居身内。」阿难尊者的回答也不难懂,只有一个“十种异生”的专业名词,我们需要简单的给大家解释一下。

  但是,很不好意思,今天的讲经时间我们要提前结束了,因为今天师父要出差,所以就把这个时间提前结束,只能暂时先放大家一马。我们还是那句老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我们大家下节课再见。阿弥陀佛。








(39)一切都是妄想

  今天是我们《楞严经》的第十三讲,第十三节课。上节课讲到了阿难尊者正在回答佛陀的逼问,这个能爱的心和能见的眼,到底在哪呢?下面我们就来再看一遍阿难尊者的回答。

  大家看经文,「阿难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间十种异生。同将识心居在身内。纵观如来青莲华眼。亦在佛面。我今观此浮根四尘。只在我面。如是识心。实居身内。」这段经文看到了吧?阿难的回答和我们绝大多数凡夫一样,都是自以为是的理所当然。他说:世尊,一切世间的所有众生,大概可以分为十种不同的种类,但是它们的意识之心却都是同样的居住在身体之内。纵然是如来能看能观的犹如青莲华一样的佛眼,也是长在脸面上的。我如今仔细观察我的眼耳鼻舌四根,这四个器官,它们也都只是长在我的脸上,不在别的地方。而那个能够认识和分辨的心,很显然就在我的身体之内,真实的感受就是如此。

  阿难尊者的这个回答,咋一听好像没毛病,大家觉得有不合情理的地方吗?佛陀问“唯心与目,今何所在”?这是第一处征心,也就是第一次寻找我们这颗能够爱憎取舍、喜怒哀乐的心在哪里?阿难回答说“眼在脸上,心在身内”,那是个人都会这么回答,有什么不对吗?如果换了是你们,你们会有什么别的答案没有?有没有!不可能有,对不对?你们的脸上,眼在哪里?你们的心在哪里?我们一般人和阿难一样,不假思索的,通常都会认为“眼在脸上,心在身内”,是不是这样?

  但问题就在于,佛陀如果需要的是这个答案,那他老人家又何必问?他老人家自己不知道答案吗?而且佛陀又怎么会认为阿难尊者这么笨到连这个普通的答案都不晓得?所以佛陀的问题里,那个“目”和“心”,其实是别有所指、别有深意的,并不是文字表面的那个意思。

  在我们佛法里,所谓“眼目”,也就是“眼根”,乃至其余的五根“耳鼻舌身意”,加在一起就是“六根”。这个“根”大概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就是阿难和我们普通人所认知的,比如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也就是这个肉体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这五大类器官,再加上一个意根,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心”,这玩意儿是无形无相的,并没有什么固定的形态。

  我们这个肉体的五根,按照佛法的观照,它们是由色香味触四尘,结合地水火风四大,再加上一种执著的意识心,多种因缘条件的和合而成,在本质上就是空性的。所谓的六根、六尘、六识、四大、五蕴,这些生命的构成要素,仔细去观察和分析,有哪一个不是空性的?它们彼此之间互相和合、成就,非常复杂的关联在一起,没有哪一个是能够单独形成生命的。就好比一个普通的人类生命,那就必须要这些因缘要素缺一不可的组合在一起,才可以说是完整的、标准的。不过这种缘起性空的生命形式,在先天上、在本质上就决定了它一定是生灭的、变异的、脆弱的,充满局限,无常幻化,犹如浮尘,五蕴六根皆如是,所以叫做“浮尘根”。

  我们的五官乃至六根,就叫做“浮尘根”,这个概念很有意思。

  师父现在讲的,实际上已经开始涉及到“物质生命是怎样构成的”这个奥秘,大家必须要对六根、六尘、六识、四大、五蕴等等,必须要对这些关联性的概念,要非常熟悉和通透才行,否则你们可能很难听懂师父在讲什么。你们迷茫的小眼神会让人很受伤,知道不?伤人不用刀……

  或者、或许,我们还是只能用比喻,用做梦的比喻,也许能让大家对这个物质生命的这种因缘和合的身心构成,有一个比较粗浅的、但是毕竟准确的理解。我们做梦的时候(大家都做过梦吧?没做过梦的奇人很少见),那么在梦境里的“自我”(梦境里也会有一个“自我”,有个“小我”),这个梦境里的“自我”和“他人”是相对立的,也都同样有一个六根六尘六识和四大五蕴组成的身体,是不是这样?梦里下意识地、不加思索地就认同。我们梦醒之后再回头观察和分析,很容易就会发现这一切都是“唯心所造”的,但是在梦里觉察不到这个,梦醒了回过头来想才会发现这个真相——唯心所造的,而这个心性的本质也都是“空”的,没有定法,所以才会有森罗万象,无限的幻化,无限的可能——大家注意听,这就是一切时空世界和生命创造的最根本法则,是一切“内在”和“外在”的最根本法则(这个“内在”和“外在”是打双引号的),法尔如是,毫无例外。

  那么,这个梦里的身体,我们所认同和感受到的“物质身体”,它的“眼耳鼻舌身”这五根,实际上是属于五蕴概念里的“色蕴”的范畴,“色声香味触”这五尘则属于“受蕴”的范畴,而“意根”和“法尘”则属于“想蕴”的范畴,因为六根六尘的不断和合而缘起的那个六识妄心,则属于“行蕴”和“识蕴”的范畴。色受想行识,五蕴和六根六尘六识的关系,大概、简单讲就是如此。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这个在梦里看起来真实无比的六根,体验起来也真实无比的五蕴身心,到底是什么力量让它们在梦里如斯呈现的?

  这个问题一般人就很少会这么去思考,会这么深入地去触及了。这里师父只能做一个提示,提示你们参悟的方向,去了解的方向,毕竟这么深邃微妙至不可思议境界的生命奥秘,你们如果不想用心、不求实证的话,仅仅只凭自己随便听听看看而来的一点语言文字的描述,就想要完全搞懂,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我们佛法所揭示的那幅宏大浩瀚的生命实相的画卷,你们如果能稍微有点正见的话,那么就应该生起无比的敬畏,就应该心生向往才对。

  在本经的后面,在如来讲到“五十阴魔”的时候(我们这个算是提前剧透了),佛陀他老人家曾用五个非常精准的概念,来定义了这个五蕴“色受想行识”的根源和由来。比如说一切色蕴都是“坚固妄想以为其本”,一切受蕴都是“虚明妄想以为其本”,一切想蕴都是“融通妄想以为其本”,而一切行蕴都是“幽隐妄想以为其本”,最后一切识蕴则是“颠倒妄想以为其本”。仅仅是第一个,“坚固妄想”这个概念,那就非常有意思了,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这个肉体居然是一种非常“坚固”的妄想所成就,梦里梦外皆如是,这个你们能相信吗?是不是很值得参一参?

  所以这个“五蕴皆妄”的经文说明了什么?说明不管这个身体的六根六尘六识和四大五蕴,不管在体验上是多么的真实,但它们在本质上其实都是“妄想”,一层比一层更加精微奥妙的妄想!“五蕴皆妄”其实就是“五蕴皆空”,这个道理是相通的,明白吗?但是这个层层妄想所成就的身心世界、身心大梦是如此不可思议的“真实”,所以我们这些梦里的众生才会把梦里的身体当成了“自身相”,才会把梦里的心意识当成了“自心相”,这种错误的认同所导致的错误执著,这个根深蒂固的“妄想”,一般人怎么可能突破得了?怎么可能觉醒得了?那个难度有多难?!可以想象得到……

  所以越学佛越了解生命,就越知道解脱的不易、成佛的艰难,就越会顶礼佛陀,就越会打消自我的慢心……希望大家能听明白。那么关于这个“五十阴魔”和“五蕴皆妄”的具体内容,大家得空的时候可以自己去仔细闻思,里面有非常多的奥秘值得我们去研究。








(40)眼不是眼 心不是心

  好像有点跑题了,跑题了是吧?那我们还是回到原来的话题。通过前面这么多开示,相信大家已经可以理解“浮尘根”的含义,这是“根”的一层意思,此外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指的“胜义根”。

  “浮尘根”可能比较好理解,眼耳鼻舌身意,五大类肉体器官加一个精神性的思想意根,但是这六根本身并不具备能看、能听、能嗅、能尝、能触、能思辨的功能,换言之,也就是说我们这个六根的本身并没有什么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思考的能力。想过这个问题没有?

  勉强打个比方,比较简单的比方,这个六根就像是一个信息采集的工具、仪器,分为了六个不同的功能,它们负责把貌似“外在”的这些色声香味触法、把六尘的信息一刻不停地给采集反馈回“内在”,在这里六根六尘和六识妄心的生起、也就是身口意的造作几乎是同步的,那么这所有的信息就以比光速还快的速度反馈到貌似存在于“内部”的一个无限庞大的“中枢处理器”——那就是如来藏的阿赖耶识里,在被永久纪录保留为“信息种子”的同时,与之相关联的被业力因缘所主导的无始以来的“习气种子”也会被激发,进而形成种种的分别判断、种种的虚妄境界,然后同步的,这一切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了六根六尘和六识的身口意造作。

  那么,由于每个众生业力因缘和习气种子的不同,所以即使是面对同一个境界、比如同一碗水,那么在人眼中看到的水,在天人眼中看到的就是甘露,在饿鬼眼中看到的就是脓血,境界天差地别,其中道理就在这里。

  在唯识学里,这个生命的动态过程就叫做“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轮回不断,无休无止。这个貌似由外到内、又由内到外的过程听起来很复杂吧?但实际上的运作要比师父描述的更复杂亿万倍、无数倍,复杂到而且快速到我们这个粗浅的、粗鄙的心识完全无法觉察,我们这个散乱、妄想之心,完全无法觉察到这个真相。但不管再怎么复杂,这个生命的本质都是无我的、空性的,但“凡夫之人以为有我”,其实不过是执著妄想,如此而已。何等“坚固”的执著妄想!何等“真实”的执著妄想!

  这里面的道理,很简单的道理,比如我们以为这个能看能想能感觉的小小身心就是“我”,以为这个浮尘六根就是能看能想能感觉的,但实际上我们的寿命因缘一到,死神一来,俺们一嗝屁,等意识完全消散,那么这个身体的眼耳鼻舌身五根就算还在,还没开始腐烂,那也没啥用了,不可能再看再听再嗅再尝再触再动,是不是这样?这时的“我”在哪里?

  我们管这个六根工具的因缘生灭的现象叫做“死亡”,但其实生命并不是“一死如灯灭”的绝望,并不会从此就没有了,那只是外道的一种无知的断灭邪见,千万别被忽悠了!我们佛教发现的那个六道轮回,乃至涅槃解脱的无上境界,那才是所有生命的真正的实相。

  那么,这个表面的浮尘根还比较容易搞明白,但是和浮尘根紧密相依的“胜义根”,这个概念就比较难懂了。有的人认为它就是意根,但我个人觉得有待商榷,因为在师父粗浅的观照体验里,意根意识只是“六尘缘影之心”,是缘起的妄念妄心而已,但有假名,都无实义,跟佛说的“胜义根”的定义内涵有很大不同。

  按照佛陀的说法,这个胜义根虽然依于浮尘根,不离浮尘根,但是它并不同于眼耳鼻舌身的这种粗浊血肉之体,也不同于意根的完全无形无相,它是由非常清净微细的地水火风四大所合成,精微奥妙,犹如琉璃,据说我们人类的肉眼是看不到的,只有佛眼和天眼才能够看到。

  我们的浮尘根之所以能够产生什么感觉认知的作用,就是因为有胜义根在中间做桥梁、做“镜子”,在八识海之间来回传递身口意的指令信息的同时,它还像镜子一样具有“照了”、感知的基本功能。有人就据此猜测说,这个胜义根也许就是现代医学所发现、所认为的维系五官的神经系统,在功能上这两者很相似,但形态上是不是呢?目前还不敢百分百确定。

  比如我们眼根的浮尘根主要是指整个眼球部位,这个没有疑议,但有人说眼根的胜义根就是指这个视觉神经再加上大脑掌管视觉的那一部分,其它耳鼻舌身四根的胜义根也可以按照这个道理去类推,云云。这个说法师父觉得可以参考,但到底对不对则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求证,现在大家稍微了解一下就好,不想花心思研究的那就老实念佛,等以后往生净土了再说。呵呵,佛陀对我们这些懒人加笨蛋,那真的就是照顾得无微不至……

  那么,啰啰嗦嗦介绍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佛陀在前面提问阿难的“唯心与目,今何所在”,实际上佛陀真正想问的,并不是表面的那个眼睛的浮尘根,也不是念念生灭的意识妄心,甚至也不是什么胜义根。以我个人浅薄的妄测,我觉得佛陀他老人家其实是明知而故意提了这么一个问题,因为他知道阿难尊者肯定会答错,所以他实际上是想用“否定、否定、再否定”的一种教育方法,想通过对阿难尊者错误答案的一再否定,从而让正确答案自然浮现,同时也让大众得到一次非常深刻的了悟和启迪。所以我们看下面佛陀和阿难尊者的一问一答,那个模式毫无例外就是这样的。

  在这里还有一个专业概念、专业名相,所谓“十种异生”,之前说过要跟大家简单解释一下的。像师父这么细致的跟大家讲解,你们听着觉得能接受吧?这样细讲感觉进度会比较慢,你们觉得是快点好还是就这样好?

  因为要对佛陀佛法负责,要对众生的慧命负责,所以师父就想尽量对一些要点讲详细些,尽量给后世留下一个比较精准、同时也比较深入浅出、比较让人乐意闻思的版本。因此大家要配合师父慢慢来,师父要讲完了才往生,你们也一样,要听完了才能走哈……

  下面言归正传。








(41)复杂的生命

  所谓“一切世间十种异生”,这里的“一切世间”是指所有三界轮回的六道境界,六凡法界,不包括阿罗汉、缘觉、菩萨和佛的四圣法界,这个圣凡之间,界限分明。只有在六凡法界,才会有所谓的“十种异生”。

  在《楞严经》的后面,佛陀曾经说六道轮回中“有十二类生”,也就是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共有十二大类的生命形态。现在这里只说“十种异生”,这是一种简化的表达,是把十二类生中的“无想”和“无色”两种给暂时拿掉了。

  就好比“六道众生”的概念,有时候佛经里也会简化说成是“五道众生”,因为阿修罗这种生命形式在天道人道鬼道里都有,所以简单点就只说“五道”,阿修罗道就不单独说了。那么本经这里的“十二类生”变成“十种异生”,这里面也是有类似缘由的。

  比如这个“无想”,它并不是指色界“无想天”的天人,这个“无想”“生出来”的其实并不是什么有情生命,而是精神所化的土木金石、山河大地等等,这些物质,并不是有心有情有思想的“活”的生命,就跟我们梦里的山河大地一样,看着是物质,但其实是心念精神的一种幻化。能理解吗?我们反过来推论和思考,就会知道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的土木金石、山河大地等等无情之物,所有的物质,原来在本质上也都是精神性的,也是“唯心所造”,是一切众生精神心念中“无想无觉,昏沉迷昧”的那部分庞大业力的投射,就跟做梦的原理是一模一样,简单讲就是这样。

  那么“无色”呢,其实是指无色界天的某种很奇妙的生命状态,空散消沉,心无定处,修无色界的“四空定”就会这样,那种生命状态有跟没有一样,说跟不说一样,难以形容,所以干脆就不提了。因此在本经这里,阿难尊者就把这个“无想”和“无色”给省略掉了,因为这两种“生”都没有所谓的“心和目”,跟佛陀问的问题无关,所以只讲“十种异生”就行,明白了吗?

  这十种异生,是佛陀对于生命形态的一种洞察和归纳,跟现在生物学的划分不太一样,六道的一切众生,都不外乎这十种类型:

  第一是胎生,是指在母亲的子宫内成胎、孕育,直到形态基本完整才从娘胎里生出来的,像人类、马牛猪狗等牲畜,还有龙之类的就是胎生。嗯,有胎生反应?(众笑)俺们在座的应该个个都是胎生对吧?有没有谁是从石头缝里、莲花里蹦出来的?有没有?有的请举手。没有?我对你们很失望……

  第二是卵生,是指从卵壳、蛋壳内孵化而生的,比如鸡鸭鹅鱼、鸟雀龟蛇之类。

  第三是湿生,是指在潮湿、污秽的地方才能够出生成长的生命,比如蚊子苍蝇、细菌微生物之类。

  以上这三类,基本都是需要通过父母淫欲的结合才能出生下一代(当然湿生里的细菌微生物不是这样的),这应该算是我们欲界人道众生最熟悉的一种生命形式了。那么下面的这几种“生”,我们可能就比较陌生了,陌生的多,熟悉的少。

  第四是化生,是指从无到有、不用依赖父母的,突然在业力的作用下就出生了,这一类众生。比如饿鬼道、地狱道的众生、天道的众生等等;此外还有一种是脱离了原来的旧形体,完全蜕化成为了另外一种全新的生命形式,比如蚕蛹化为飞蛾、毛虫化为蝴蝶等等,这种也算是化生的范畴。

  第五是有色生,是指有明显的形体或色相作用的一类,比如萤火虫、珠蚌之类,还有执著于吸收日月精华、感通星辰明耀而和合光明的一类生命,很难准确形容和定义,像历史上记载的某些“妖怪作祟”就是跟这类玩意儿有关。

  第六是有想生,是指由众生但主要是人类共同相信、祈祷和忆想所感生的一类生命,它们往往也有情有想、有自我错认,但是没有具体的色相,却可以依附于神像、祠堂、草木、山石、空房之类的“显灵作祟”,或显灵、或作祟,这其实也就是我们中国人都知道的所谓“神鬼精灵”,比如城隍、土地、魑魅魍魉、山海风精之类的,很复杂,种类千奇百怪。

  到了现代社会,你说这些没有嘛,但时不时就见诸于报道,有类似的这种事情发生;你说有嘛,但一般人又接触不到、见不到。但不管它们再怎么样的千奇百怪,再怎么样的复杂都好,它们的本质也都是缘起性空的。

  第七是非有色生,是指一种虽然有形色,但是却只能假借其它物体才可以显现的生命,比如有一类水母、寄生虫、还有依草附木的鬼神,这里和上面讲的“有想生”有点交集。

  第八是非无色生,是指一种本来没有色相和情想,但是却因为某种祈祷、咒语的声音呼唤,从而感召示现某种神异、灵异的形态和力量,这一类生命。像那些预言吉凶祸福的乩坛、咒语招来的妖怪精魅等等,个个都喜欢称仙称道、称自己是某某佛菩萨的化身,其实往往都是很低层次的阴魔灵鬼之类的,都是颠倒妄心的产物。

  历史上好像不多的,只有两次、目前师父所知的只有两次,是真正的大菩萨临坛作的示现,那就是印光大师也很赞叹的《西方确指》的作者“觉明妙行菩萨”,还有一位是叫“哆哆菩萨”,具体事迹大家可以自己去百度,两位大菩萨的开示都非常精彩,完全符合佛说,值得我们所有人仔细参学。但也仅仅就这两次而已,其它绝大多数这种扶乩、乩坛所感召来的,绝大多数都是灵鬼,低层次的这种生命。

  第九是非有想生,是指有一种生命很奇怪,比如有一种虫,它本身并没有想做什么细腰蜂,一种野蜂,但是当这个小虫被细腰蜂给抓到蜂巢里之后,这个细腰蜂就会开始发出一种很坚定的想法,类似于诅咒一样的,翻译成我们人类的语言,那意思大概就是“像我像我像我”,不断地这样子想……这个细腰蜂它就会不断地这么去想去思维,那么往往七天之后,这个被抓的小虫子整个就变了,模样就变成了细腰蜂的样子,就这样做了细腰蜂的孩子。奇葩吧?这一类生命我们好像见得比较少,这种就叫做“非有想生”,也是妄想和合而成就。

  第十就是非无想生,这个“非无想”并不是没有思想的意思,而是指思想很不正常的一类生命。比如据记载,说猫头鹰和破镜鸟,这猫头鹰又叫做枭,另一个名字,据说喜欢抱着一个卵形的土块儿当作自己的孩子那样来孵;破镜鸟则喜欢抱着一种毒树的果子当作自己的孩子那样来孵。等到这个孩子居然真孵出来了,那么这个鸟类父母就都会遭到这个孩子的吞食,恩将仇报,曾经的恩爱之想断绝,所以叫做“非无想”。

  但是佛经里面记载的这种猫头鹰,也许不是现在科学家研究的那些猫头鹰?因为现在的那些都是很正常的生蛋孵蛋,并没有抱着土块生一个怪鸟,然后就把父母都给吃掉了,现在好像没发现有这种行为,难道是古人看错、记载有误?还是古人看到的境界跟我们现在看的不一样?不晓得。但是,是真有这一类生命的,应该不是假的,有待进一步求证。

  这十种异生或十二类生,不管有多复杂,不管有多不可思议,但是它们在本质上都是“唯心所造”的,都是各种妄想妄念因缘和合的产物,你们大家发现了没有?这个特点很明显。

  此外,佛陀他老人家归纳划分的这十种生命类型,彼此之间有时候也并不是绝对毫无关系的。就拿我们人类来说,人类在初期受精卵的阶段,似乎像是卵生的;但是这个受精卵离开了母体却不能存活,它必须要在母亲的子宫内,在羊水的包围中,逐渐发育成为一个胎儿,这就有点湿生的意思了;而胎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刚开始每个胎儿其实都是男女两套生殖器官同时具备的,知道吗?阴阳同体,很奇妙!等到了一定时候,才会在基因、业力的作用下,其中一个性别的生殖器官才会退化,从而让这个胎儿具有单纯的性别,在此过程中还会有鳃和尾巴的出现和退化,这就有点化生的意思了,对不对?这个退化如果过犹不及的话,可能就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健康的胎儿,各种各样的问题。最后十月怀胎圆满,婴儿从娘胎里生出来,那这就绝对是胎生了。

  所以生命有多复杂、多奇妙,仅仅是人类就具足了“胎卵湿化”的所有变化过程,这里面隐藏的奥秘,可能我们永远也发掘不完。

  那么,这十种异生讲完,今天讲经的时间好像也差不多了,我们下节课就要回到佛陀和阿难尊者的征心问答。还是那句老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我们大家下节课再见。








(42)首楞严王妙庄严

  今天是我们《楞严经》的第十四讲,第十四节课。上节课我们讲到了阿难尊者对佛陀的回答,他说“眼在脸上,心在身内”,他认为那个能觉知能思考的心就在自己的身体之内,这个貌似理所当然的答案,其实只是貌似无谬而已,跟很多编造出来的故事一样,都经不起严谨的推敲。

  所以下面佛陀就问了,「佛告阿难。汝今现坐如来讲堂。观此陀林。今何所在。」大家看经文,找到这段经文,看到了吗?佛陀真是循循善诱,他就顺着阿难尊者的思维和逻辑,就追问道:你现在正坐在如来的讲堂之中,那么在你看来,这个讲堂和园林,是位于什么地方呢?

  那阿难就回答说,「世尊。此大重阁清净讲堂。在给孤园。今此陀林。实在堂外。」这个阁楼重叠、庄严清净的讲堂,就在这个“给孤独园”里,而我看到的树木园林,就在讲堂的外边。中规中矩的回答。

  「阿难。汝今堂中。先何所见。」佛陀又问了:那你如今在讲堂之中,最先看到的是什么?

  「世尊。我在堂中。先见如来。次观大众。如是外望。方瞩林园。」阿难就回答说:世尊,我现在讲堂之中,最先看到的是您——尊贵的如来,然后看到的是法会大众,接着向外看去,最后看到的才是这个清净的园林。

  「阿难。汝瞩林园。因何有见。」佛陀就继续提问说:阿难啊,你现在讲堂之中,却能看到外面的园林,你是为什么能看到呢?

  「世尊。此大讲堂。户牖开豁。故我在堂。得远瞻见。」阿难就回答说:这个大讲堂,门窗都是敞开的,所以我虽然身在里面,却能够看得到外面远远的这片广大的园林。

  「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及诸大众。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汝今谛听。阿难顶礼。伏受慈旨。」这是讲,佛陀在听完阿难的上述回答之后,就在大众之中,在众目睽睽之下,伸出金色的手臂,以佛手轻抚跪在身前的阿难的头顶,表示安慰和加持,同时还对所有人做出了重要的开示。

  佛陀说:有一个无上了义的三摩地、三昧正定正受的大总持法门,名为“大佛顶首楞严王”,是一切修法中的“王者”。修此法门可以圆满具足一切菩萨万行,乃是十方诸佛如来都要受持行持的一个究竟法门,十方如来无不依此行门,超越一切因位,直趋果上菩提。所以这是一条顿修顿证、顿超生死、微妙庄严的圆顿解脱之路,你现在要好好仔细的聆听了。

  那阿难尊者立刻就至诚恭敬的顶礼,表示无限、无条件地接受和顺从佛陀慈悲的教诲。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林园。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佛陀这时就告诉阿难说:就像你说的,你现在身在讲堂,因为这个门窗敞开的缘故,所以能够远远地看到外边的园林,那么假如有众生现在身在讲堂之内,却看不见如来,只看见外边的园林,你觉得如何?

  「阿难答言。世尊。在堂不见如来。能见林泉。无有是处。」阿难的回答很快,因为这个答案很明显,他说:世尊啊,如果有人在讲堂中看不见您老人家,那么明显的都看不见,却能看见外边的树林泉水,那是不可能的,无有是处!很简单的道理。

  这时佛陀的棒子就敲过来了,「阿难。汝亦如是。汝之心灵一切明了。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尔时先合了知内身。颇有众生。先见身中。后观外物。纵不能见心肝脾胃。爪生发长。筋转脉摇。诚合明了。如何不知。心不内知。云何知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很复杂的一段话。这是讲,佛陀顺着阿难的逻辑就把阿难的错解给破掉了。佛陀告诉阿难说:你也是同样的“无有是处”,你的心灵觉知一切,明明了了,如果你现在认为自己这个明明了了的心,确实是存在于身体之内的,那么你就应该先看到自己身体内部的情况才对。听得清楚吗?

  这世上可有这样的众生,是能够先看见自己的身体内部,然后才能看见外物的吗?呵呵,有没有?就算不能看见心肝脾胃肾,但也应该能够看见爪牙头发的生长,看见血脉筋骨的动转,对这些都应该时时刻刻非常清楚明了才对,那么我们的心为什么对此完全不知?如果我们的心在身内,却不能了知身体内部的情况,那么这个心又是怎么能够了知一切外物的?这确实很奇怪,不符合道理,但是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众生,可能都没有这么去思考、这么去想过这些问题。

  所以现在就应该晓得,阿难你所说的这个能够觉察明了、能够知道一切的心,是住在身体之内的,这个知见大错特错,是不成立的,“无有是处”!

  佛陀在这里把阿难尊者所认为的观点,实际上也是我们绝大多数众生所以为的观点给彻底否定掉了,这就是第一处“征心”。

  我们其实还可以顺着佛陀的破斥,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一些思考。比如我们一般人虽然看不见身体的内部,但是什么酸麻胀痛、冷暖饱饿、正常不正常的这些基本感受都还是有的,虽然的确看不到五脏六腑,看不到更微细的运作。我们人类关于五脏六腑,关于血液骨骼乃至细胞原子的知识,更多应该还是来自于解剖学、现代医学,来自于科学仪器的观察。

  但是早在现代医学和显微镜等仪器出现之前,早在几千年前,佛道两家就已经有很多通过修炼而达到“内视”的境界,能够看清这个身体内部状况的修行者,有很多这样的记载。我们中国古时候所谓的练气士、修仙修道者、道医中医等等,有的甚至还留下了非常复杂而清晰的关于气脉、经络、奇经八脉等等学问的传承,这是现代医学用再精密的仪器也观测不到的关于我们身体内部更加隐密无形的一种至关重要的运作方式和运作规律,中医的很多有效治疗手段就是建立在对这种运作方式和运作规律的甚深了解的基础之上的。师父说的够清楚吗?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我们人类通过某种修炼方法是可以“亲眼看到”身体内部的,虽然用的不是肉眼,而是用的“心眼”,但这是不是就说明“心在身内”了呢?很显然不是!佛陀对这种“内视”的功夫境界,甚至是“神通境界”,对身体“内在宇宙”的了解,可以说没有谁能比他老人家更透彻更清晰的了。比如我们佛教“白骨观”和“不净观”的修法,修成了看人就像有X光和显微镜似的,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再比如“三脉七轮”的修法,揭示了这个身心内部更精微莫测的连接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另外一套生命系统,那些有成就的人自古以来层出不穷,他们可以很完整完全的洞见这个身体的奥秘,乃至打破迷执,更进一步,洞察这个身心小我的空性实相。

  所以佛道两家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了解的生命奥秘,对现在的科学家来说仍然还是未知的,毕竟能够实证到“非凡”境界的永远只是极少数,对绝大多数众生来说,“心眼如盲”,看不到自己身体内部的情况,这是常态。

  那么关于“非常态”,那些极少数能够“内视”的人,对他们而言,是不是就可以说“心在身内”了呢?其实真修到“内视”境界的人,他反而会比较容易了解所谓“心无所住”、“心无处所”,这个心并不是固定于某一处的道理——他们反而会比较容易了解,比一般凡夫更容易了解。

  佛陀对这个“内视”境界的修证原理,我没记错的话,在本经的后面好像也有提及,所以我们往后讲到的时候再来详谈,现在就不啰嗦、不多扯了。总而言之,以为心在身内的某处,这个观点是经不起推敲的,很不靠谱,这个谬误必须要打掉,大家要切记。








(43)你的心在天边

  下面我们来看看另一种不靠谱。

  「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所以者何。譬如灯光然于室中。是灯必能先照室内。从其室门。后及庭际。一切众生。不见身中。独见身外。亦如灯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是义必明。将无所惑。同佛了义。得无妄耶。」其实有时候我是挺佩服阿难尊者的,他那么一个天资绝顶的再来人,一个大菩萨的化身,为了启迪我们这些后世的笨蛋,为了配合佛陀演戏,他老人家却偏偏要扮成比我们还笨的样子,这真是难为他了。

  这里讲,阿难尊者在听闻佛陀的破斥之后,他并没有“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并没有表现出那种传说中的无比的聪慧,他反而显得很笨拙的样子,一点点地为我们展现出“心在哪里”的各种可能性,然后让佛陀来逐一破除——不得不说,佛陀和阿难他们师徒两位,那个演技还真是“奥斯卡”级别的,那个苦心却是慈悲至极!这点希望大家能了解。

  那么这里阿难向佛陀恭敬行礼,然后就禀报说:我听闻了如来的分析、如来的法音,现在我明白了,我的心原来并不在身内,而是在身外。什么原因呢?为什么这么说?

  阿难讲到这里还打了个比方,他说:譬如一盏灯在房间的里边点燃,那个光芒肯定是先照亮房间内部的,然后才能照亮房间的门口,最后才可以照亮房间外面的庭院,没有说房间里边的灯光是先照亮外边,却不能照亮内部的,反之亦然。这个道理很好懂吧?是常识,很简单。那么,一切众生之所以看不见身体的内部,只能看见身体外面的世界,那是因为这个心其实并不在身内,而是在身外。

  就像那盏灯光其实并不是在房间之内,而是在房间之外,所以才不能照亮屋里,只能照亮屋外——这个道理是那么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毫无疑惑之处。所以我认为“心在身外”,这应该是很符合实际、很符合道理的,就像佛陀曾经讲过的那些了义经典一样,不容置疑,并非虚妄。那么事实是不是如此呢?

  阿难同学的逻辑很强悍,他还把佛陀的了义经典也绑在了一起,认为自己说的应该就是真理了,他的推理似乎也挺像那么回事儿,咋一听没毛病,但你们听了觉得有毛病吗?所谓“心在身外”,这个心在身外有多“外”?具体在身外的哪里?外到天边算不算“外”?那么多众生的心如果都是在身外,都在天边,那么它们是有交集还是没有交集的?具体的分界线在哪里?

  所以都不用佛陀出手,我们稍微依理反推深想一下,就可以知道阿难的逻辑思维有很多漏洞了,根本经不起任何的推敲。

  「佛告阿难。是诸比丘。适来从我。室罗筏城。循乞抟食。归祇陀林。我已宿斋。汝观比丘。一人食时。诸人饱不。」佛陀的慈悲有时就表现在他的耐心和细心上,再蠢的问题他老人家都会循循善诱,不像俺们,有时候碰到一些蠢人就会忍不住想开骂了,这点其实很不好,以后师父要尽量学温柔些,这样或许能变得白点儿。

  那么这里佛陀就向阿难提了一个问题,在讲理、破斥之前,就先提了一个问题。佛陀说:在座的这么多比丘,都是刚刚跟随着我,从王城之中托钵乞食回来的,我也已经在王宫中用过了斋饭。阿难,现在依你的观察,这么多的比丘,如果只有一个人吃了斋饭,那么能让所有的人都饱肚子吗?

  「阿难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诸比丘。虽阿罗汉。躯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众饱。」阿难就回答说:这是不可能的,世尊!何以故?因为这些比丘,虽然都是已经证得阿罗汉果的圣者,但是他们都是各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身体、不同的性命,所以怎么可能一人吃饱,大家就都饱了呢?如果这样也行,那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饿死的人了。

  所以讲起道理来阿难都懂,但他就是不会把这些相关联的道理圆融贯通,不会拿来反思反省反问自己,甚至拿来自我否定,否则他可能早就开悟彻悟,就不会有那么多问题了。

  佛陀在这里实际上是“点”了阿难尊者一下,提醒他各不相关的那些人事物,是不可能互相替代的,不可能“一人吃饱,全家不饿”,除非全家只有一个人,除非“一切是一”,是不是这样?

  所以佛陀接着就给阿难同学做了详细分析,佛陀的这种逻辑推论、因明思辨的方式,就是传说中的“正思维”了,希望大家最好都能尽快地学会它、掌握它,这样以后只要别人一开口,你们一听就能立刻知道别人说的是对是错、错在哪里、该怎样反驳和引导?你们就会清清楚楚的。万一再碰到什么邪师邪人,你们就可以把对方驳得、批得体无完肤,知道吗?就可以把对方批驳得体无完肤,依法护法的同时,还能很畅快的爽一把,那种明知对方有错却张口结舌说不清楚的郁闷感和憋屈感,从此就可以一去不复返了。

  这应该是好事哈,是不是很兴奋、很期待啊?呵呵,师父只是逗逗你们而已,别当真哈。

  下面,「佛告阿难。若汝觉了知见之心。实在身外。身心相外。自不相干。则心所知。身不能觉。觉在身际。心不能知。我今示汝兜罗绵手。汝眼见时。心分别不。阿难答言。如是。世尊。」这是讲,佛陀就告诉阿难说:如果你这个能够觉了知见的心,确确实实是在身外的话,那么身心就应该是互相分离的,身心之间各自有别、各不相干,那么这个心所能感知到的,身体就肯定不能觉察,反之这个身体能感觉到的,那个心就不应该能够了知,因为“心在身外”,身心是分离的。这个道理能理解吗?不难懂吧?

  就像佛陀之前提示阿难的,那么多比丘阿罗汉,他们彼此之间都是各自不同、各自分离的,所以各有各的感受,不可能互相混淆、替代,这个道理应该很好懂、不难懂。

  接着佛陀就继续问阿难:我现在给你展示如来的“兜罗绵手”(佛陀的这个手掌非常的宽厚修长,皮肤细腻发光,微妙香洁,还有香味,而且柔软如棉,所以叫做“兜罗绵手”,不是什么“化骨绵掌”),你眼睛当下看到的时候,你的心是不是就已经同时分别了知了?阿难就点头承认说:是的,世尊。我眼睛看到的时候,心里就已经知道这是佛手,而非别人的手。

  这时佛陀就做结论了,「佛告阿难。若相知者。云何在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无有是处。」如果我们这个身心是分离的,心在身外,那么当身体上的眼睛看见佛手的时候,外在分离的那颗心就不应该有觉知,但是现在这颗心却能明明白白的分别了知,说明身心之间是互相感知、并没有分离的,那么你怎么能说心在身外呢?所以现在就应该晓得,你所说的这个知见是完全错误的,“无有是处”。

  这是第二次“征心”。从佛陀最初追问阿难“唯心与目,今何所在”开始,到现在阿难已经进行了两次回答,但是这两次都被佛陀很轻松的给否定掉了。当阿难说“心在身内”的时候,佛陀就给了他一个“No”;当阿难转过头来说“心在身外”的时候,佛陀也还是给了他一个“No”。

  大家要注意,在这两次的分析破斥过程中,佛陀从来没有就说过“心在哪里哪里……”这样肯定的答案,是不是这样?佛陀只是在不断的“否定否定再否定”,这是为什么呢?希望大家能用心,可以自己去参一参。








(44)为众生安心

  嗯,仔细想想,师父仔细想想,觉得还是应该慈悲一下,觉得很有必要跟大家继续唠唠嗑,就唠二十块钱的。其实本经讲到这里,“征心”征到这里,对悟性高的人来说应该就可以告一段落了,为什么?

  因为这个“心”既然内外都不在,都被佛陀给否掉了,那大家是不是应该“细思极恐”,应该再往深处想一想?这颗心内外都不在,内外都“无心”,那说明俺们其实“里外不是人”?“里外都不是东西”?是不是这意思?

  如果真如此的话,那我们现在运用来思考的,正在念念东想西想的这个“心”,若不是“心”——有点别扭是吧?这个“心”若不是“心”,那是什么?

  之前佛陀讲“心在身内,无有是处”的时候,我就想到了一个公案,一个已经被无数人讲烂了的禅宗公案,我们以前讲《坛经》的时候也讲过的,那就是二祖慧可大师去拜见达摩祖师,然后断臂求法的公案。

  这个故事大家还记不记得?其中有一个细节,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反复地参悟、反复地回味、反复地思考,那就是达摩祖师被慧可断臂所感动,终于允许他拜师求法的时候,慧可大师那时是怎么说的?他说:我心不安,祈求祖师您帮我安心!

  要注意,慧可大师那时已经是很有名的大法师了,已经实修禅定很多年,有很深的实证功夫,但修行往往就是如此,越是真功夫,越是功夫深,那看自己就看得越真切,就越不敢“自欺欺人”,所以他才晓得自己的心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安宁,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脱。

  说起来慧可大师的功夫还真不咋滴,跟在座的各位相比,似乎还有很大差距!他功夫再高也不得安心,而我们大家呢,再没有功夫,那个心里也是安逸得很,我们安心轮回,安心造业,甚至还安心造恶,从来就没有觉得“我心不安”过,是不是这样?其实慧可大师应该来拜诸位为师才对,拜错人了。

  呵呵,不开玩笑。其实大家都应该深入思维一下,问问慧可大师为什么修行那么好,却还不能安心?这里面的关键大家知道是什么吗?不客气的说,只有真正在心地上扎实用过功,并且完全透彻了解心性实相、至少在知见上透彻了解的人,才会明白慧可大师的错误在哪里,才会了解这个关键的要命之处是什么!否则你们不懂就是不懂,你们看这个公案就永远像是在隔靴搔痒,这个公案的微妙和伟大之处你们就会当面擦肩、当面错过了。

  其实说穿了这里面并没有什么神奇和玄妙的,但是心境没有回归平常的人那是打死也想不通、想不到的,差一点就是没办法。差一点就是“大虚”,多一点就是“太虚”,知道不?(众笑)那么现在呢,师父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闲得无聊,所以打算给你们洗洗脑、灌灌顶,详细说说其中的奥妙。还请大家端身正坐,打起精神来,要“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希望你们中间也能出几个真正明白的人。

  慧可大师说“我心不安,祈求祖师您帮我安心”,这句话就反映出原来的他至少有三个很根本的知见错误,第一,他以为此心是可以“有所得”的,把这个“念念迁流”的心当成了实法,所以他才很认真的想要去“安顿”它,不知道越当真,就越上当,妄中求妄,永无了期。

  第二,他认同这个妄念不停的心是“我”、是“我的”,所以他才会认为这个心“安不安”很重要,才会千方百计的修习禅定,寻找各种方法来“安心”。孰不知“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这个心本来就是缘起性空,本来无我,了不可得的,一旦认假为真,认同它是“我的”,那就上了老鼻子当了。

  第三,慧可大师认为“安心”肯定是有一个方法的,一定有一个方法能够让他“安心”,所以当他询问祖师“请您帮我安心”的时候,其实他真正想说的是“请您告诉我一个安心的方法”,是不是这样?慧可大师之前已经试过了很多禅定的方法,也达到了很高深的境界,但是很显然都没有达成他想要的效果,他不了解的是,当他开始追求“怎样才能安心?有什么方法可以安心”的时候,他实际上就已经走在了一条永无结果的歧路之上。

  因为我们的这颗心有一个很奇妙的特点,它本质上是“无所得、无所住”的,但同时它又具有无限的创造力,你可以赋予它无数种方法,然后它就可以遵循这些方法创造出无限的心灵境界。但不管是什么方法、什么境界,那都是这个心的创造物,都是有生就有灭的,而不是这个心的“本然”。就好比三界六道,欲界天、色界天和无色界天,那无数的禅定境界就是由无数的禅定方法所造就的,但那都不是“心的本然”,所以不得解脱。了解吗?

  因此这颗心一旦开始寻求某种方法,一旦想要通过某种方法达到解脱,那就表示这颗心已经有所迷失,甚至已经迷执很深了!你可以去体验、去试验无限的方法,你可以去造作无限的心境,但是当你以为“有所得、有所定”的时候,那搞不好恰恰就是你被捆绑得最牢的时候!

  希望大家能牢记,我们这个心一旦迷失于对“方法”的追求,那往往就会没完没了,几乎就会永无止境了,所有的“方法”都会把我们带离“心的本质”。除非我们能像慧可大师那样,拥有反省自己禅定功夫、不轻易认可自己禅定境界的理智,那种根本的理智,然后还要有足够的福德能碰上祖师并得到祖师的指点,否则一般人想要清醒回头那是不可能的,千生万劫都不可能!

  所以在当时,在公案里,达摩祖师一听慧可大师的祈求,他就晓得慧可是错用心、白用功了,一开始就错了,因此他就很慈悲的、釜底抽薪的回答了一句,祖师并没有告诉慧可任何的方法,只是很简单、很直指地说了一句:你把心拿来,我就帮你安!

  那慧可一听就愣了,然后他就开始全面仔细地去寻找自己的心,但是内外都找遍了,“能所”都找遍了,他也找不到他所以为的那个“心”,所以他只好老老实实的回答说:觅心了不可得。

  注意!这和佛陀在《楞严经》里破斥的“心不在内,亦不在外”,是不是一回事儿?

  而达摩祖师立马就斩钉截铁地告诉他说:我已经替你把心安好,已经安心安完毕了!慧可于是言下大悟!

  他悟了个什么?哦,原来这个心本来就是了不可得,本来就是无我的,“本来无一物”,这个“自我的心”本来就不是真实的存在,连心都是假有,那么我又何必去求什么安心呢?本来无住,我又何必去修什么禅定呢?本来无缚、本来自在,根本就没有真正的生死,所以我又何必去求什么解脱?而此心本来无染、本来清净,我又哪里有什么真实的尘劳烦恼是需要断除的?

  慧可大师到此才把所有的方法、把所有的禅定功夫都彻底放下了,这和后来六祖大师讲的“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这里面的无上义趣其实是一模一样的。听得懂吗?你们的表情让师父很“蓝瘦”、“香菇”……

  历史上,那些真正明心见性证悟到这个心性实相的祖师大德,对他们来说,所谓的“生死轮回”和“涅槃解脱”,那不过就是平等不二的一朵“空花”,甚至“顿悟顿超”也不过就是一句戏论而已。这种“亲见本来面目”、“了达本地风光”的无上圆通境界,既平常朴实,又凡圣莫测,实在不是我们这些颠倒凡夫能够妄自揣摩的,所以“话说三分,点到为止”,我们就不多说了。

  毕竟,达摩祖师在开悟慧可大师的时候,他老人家其实也是在开悟众生;他在帮慧可大师安心的时候,其实也是在为我们众生安心!了解吗?但我们有因此而开悟,有因此而安心吗?很显然木有,所以就没有必要再多说什么了。

  好在我们这些可怜的不能“言下大悟”、不能“言下安心”的业障众生,还能够念佛,还有“南无阿弥陀佛”可以依靠,只要真做到死心塌地老实念佛,那么这其实也可以算是另外一种“大安心”了,因为或迟或早,我们必能仰仗佛力,弹指横超,那么往生之后就必然开悟,必得解脱,永不退转,那是确定无疑的!所以师父觉得大家应该给自己鼓鼓掌,(众鼓掌)死囚得度,那真是幸何如之?!

  OK,帮大家“安心”完毕,那么我们今天的讲经时间也到了。还是那句老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我们大家下节课再见。








(45)一颗真心无处藏

  今天是我们《楞严经》的第十五讲,第十五节课。上节课我们讲到了第二次征心,讲到了佛陀对“心在身外”的否定,然后顺便还给大家安了一把“了不可得”的贼心。

  下面大家继续看经文,翻到经文。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处。」这是讲,阿难尊者就对佛陀说:世尊,就像您所说的,这个心不能了知身体内部的缘故,所以不在身内;但是这个身和心又是能够同步互相了知的,比如眼见佛手,心即分别,说明这两者并不是互相分离的,所以这个心也不能说是在身外。我现在认真的思维,终于知道这个心到底在哪儿了!

  阿难尊者这回很自信,其实他老人家每次都很自信,因为他每次都能通过很浅薄的逻辑思维来说服自己,这是所有头脑简单人的通病,阿难尊者这回给我们大家示现了一把“笨蛋”,太入戏了。这世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自欺欺人被人欺”,那个过程、套路基本都类似于这样,都是这么来的。

  下面,「佛言。处今何在。」我估计佛陀一听就笑了,就问阿难:那么你说说看,这个心现在所处的地方是在哪里?

  「阿难言。此了知心。既不知内。而能见外。如我思忖。潜伏根里。犹如有人。取琉璃碗。合其两眼。虽有物合。而不留碍。彼根随见。随即分别。然我觉了能知之心。不见内者。为在根故。分明瞩外。无障碍者。潜根内故。」你们要对比经文,然后再听师父的讲解,这样会比较容易听得懂,比较容易明白。这里阿难尊者的推理一如既往的强悍,很强悍。他说:这个明明了了知见一切的心,它既然不能够知内,但却能够了知外在的境界,所以我仔细思考推理了一下,这个心应该就潜伏在“六根”里,就潜藏在“眼耳鼻舌身意”这几个有形无形的部位里、器官里。

  然后阿难还绕弯子打了个比方,他说:这个“心在根里”是种什么情况呢?他拿眼根来举例做了个比喻,就好像有人拿两个透明的琉璃碗扣在自己的眼睛上(有点像戴眼镜),因为琉璃是透明的,所以并不会妨碍我们的眼睛看东西。“心在眼中”也是如此,眼睛就像是透明的琉璃碗,一接触色尘、一看见东西,那个潜藏在眼睛里的心立刻就会分辨明白,了知得清清楚楚。其它五根,基本也可以如是类推,也是一样的“神逻辑”。

  这个心之所以不能看见身体的内部,只能了知外部,那是因为这个心就是潜藏在“诸根”里的,因为六根收集信息的“朝向”一般都是“向外”的,“分明瞩外”,所以这个心的朝向也就很自然的随顺六根,知外而不知内了;六根一旦接触“色声香味触法”六尘,那么这个“心”当下就会同步明了,没有丝毫的障碍,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心”就潜藏在六根之内,是与六根和合的——这就是阿难尊者的认知。

  他认为既然佛说了心不在身内,也不在身外,那么这个“心”也就只能在六根里了,否则一颗真心无处安放,那怎么可能?那还了得?阿难似乎不敢去想象“无我无心”、“心不可得”的那种可能性、那种境界,这其实也反映了人类对“自我”、对“自心”的一种本能的认同和坚固执著,是不是这样?很微妙。

  那么很显然,阿难尊者在这里的逻辑思维是有很大漏洞的,他举出的比喻也是错误的,经不起一点推敲,经不起任何的推敲。

  下面,「佛告阿难。如汝所言。潜根内者。犹如琉璃。彼人当以琉璃笼眼。当见山河。见琉璃不。如是。世尊。是人当以琉璃笼眼。实见琉璃。」这是说,佛陀顺着阿难的比喻就开始破斥了,他问阿难:如你所说,这个心潜藏在眼根之内,就像是琉璃合眼,琉璃不会障碍眼睛的视线;这个心潜藏在眼中,而眼睛就像琉璃类似的,同样也不会障碍心的“能见”,所以此心能够随眼所见,眼睛看到什么,这个心当下就能了知分明。既然如此,那么当人以琉璃盖在眼睛上的时候,因为琉璃是通明透彻的,所以眼睛能够看见外面的山河景色,那么当眼睛看见山河景色的时候,它是不是还能同时看见琉璃呢?

  阿难只好根据事实来回答,他说:是的,世尊!当人把琉璃放在眼前的时候,眼睛其实是能看见琉璃的。就像我们戴眼镜,这个玻璃镜片再怎么透明,我们的眼睛也是能够看见的,这个事实不容否认。

  既然这是事实,那么阿难的破绽和错误就暴露出来了,都不用去找别的漏洞,仅仅是抓住他这个比喻的问题,就可以把阿难的认知给破斥掉了。因为错误的逻辑、错误的比喻,是不可能推导出正确答案的,只能得出谬误的邪见——这个道理能明白吗?能清晰吗?

  我们大家在闻思佛经,尤其是在闻思这种大乘了义经典的时候,是不是会经常觉得那个文字表达非常的深邃、难懂、很枯燥,有时会有挫败感、很有挫败感,有没有?会经常觉得自己的智商不太够用,有没有觉得这样?博士后都觉得吗?但其实这个正是需要我们沉下心来,正是提升我们心智的关键之处!

  谁能始终保持信心,耐得住枯燥,透得过文字,那么谁就会得到佛菩萨圣言量的加持,甚至得到佛菩萨的智慧灌顶,然后开启我们自心本具的宝藏,从此以后,法眼清明,慧眼独具,就算只能拥有佛菩萨少分的智慧辩才,那么也足以让我们在这个三界轮回的大梦里,纵横自在,再也不会上什么“自我”和“邪魔外道”的大当了。听得清楚吗?

  这份心智洞达、超越解脱的好处有多大?可以说,它是一切福德智慧之所以成就的根柢,它可以让我们在每一次轮回的历程中,永不迷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懂得如何正确的“回家”,所以这是任何财富都比拟不了的。

  所谓“财富带不走,无常皆败坏,唯有解脱智,随心不舍离”,因此佛经中把“生死解脱”的境界称之为“无上大利”,不是说你成为世界首富叫“无上大利”,那真是一点都没夸张的。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把这个心沉潜下来,要以更仔细、更耐心、更安静的状态来深入闻思,这其实也是一次非常好的训练过程,训练我们这颗心的“观察力、觉照力、思辨力、理解力和敏锐力”等等,如此难得的机会,大家万一错过那就太可惜了。

  下面我们回到经文。

  「佛告阿难。汝心若同琉璃合者。当见山河。何不见眼。若见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随。若不能见。云何说言此了知心。潜在根内。如琉璃合。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潜伏根里。如琉璃合。无有是处。」这是佛陀顺势而为的破斥,他说:你的心如果真像你说的比喻那样,潜藏在眼根之内,同于琉璃合眼,那么问题就来了。

  在比喻里,眼睛透过琉璃看见山河景色的时候,还能同时看见琉璃;但是在现实中,当心透过眼睛看见山河景色的时候,按道理应该能够同时看见眼睛,但事实上我们在透过眼睛向外看的时候是看不到眼睛的,谁能看到自己的眼睛啊?又不是照镜子,对不对?所以阿难说的比喻和事实严重不符。

  再来,如果在现实中,我们的心能够看见自己眼睛的话,那么这个眼睛就变成了一个和心相对的外在的境界,变成了“所见”,那就和“能见”的心是分离的,了解这意思吗?那这时就不能说是“心潜藏在眼根里”了,这个说法就不成立了。而且当眼睛成为外境,和心分离,那心又怎么能够通过眼睛看到外在的境界呢?这时心和眼睛就“不得成随”了,佛陀用词非常精准。眼睛本身只是一个工具,它本身并没有“能见”的功能——我们说过的还记得吗?所以它这时就应该像是瞎的,不可能看到任何东西,但事实上它偏偏就能看到,目光所及的一切,心马上就能随之分别。所以这是很自相矛盾、很不合理的,这种情况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

  现实中唯一存在的真实情况,那就是当我们的心透过眼睛向外看的时候,是看不见自己这双眼睛的,但是这和阿难说的琉璃合眼的比喻就完全不同了,比喻和事实脱节,所以阿难是怎么推导出“此了知心,潜在根内,如琉璃合”的这个结论的?因此综上所述,我们就可以知道、也应该知道,阿难所说的这一切,统统都是错误的,“无有是处”,没有任何一点可以称道的地方。

  哦,好惨!阿难尊者被佛陀K得好惨!这是第三次“征心”,佛陀再一次很“残忍”的,三言两语就把阿难尊者给彻底拍死了。








(46)见明见暗 见外见内

  下面,阿难“贼心不死”,他还不死心,也没觉得有什么伤自尊的,所以他就继续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请教佛陀,继续找骂。

  其实说真的,这个“求学问道”的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而且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对这种“厚脸皮”,要心存感谢才对。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是众生身。腑藏在中。窍穴居外。有藏则暗。有窍则明。今我对佛。开眼见明。名为见外。闭眼见暗。名为见内。是义云何。」阿难这个思维是承接上面这三次“征心”而来的,他说心在身内,佛陀以不能见内破之;他说心在身外,佛陀以身心相知破之;然后他又说心在根里,那佛陀又以不能见眼破之。

  阿难到这里居然还没有放弃,他又继续思维说:我们所有众生的身体,五脏六腑全部都是在身体内部的,而各种窍穴比如眼耳鼻舌,那都是处在身体表面的。有五脏六腑的地方,则自然暗昧不可见;有窍穴洞开的地方,则自然通明,清晰可见。比如我现在面对着佛,当我睁开眼睛看见佛的时候,一切都看得明明白白的,我把这个叫做“见外”;而当我闭上眼睛,看不见佛的时候,这时只能看见黑暗,这应该就是五脏六腑在身体内部的境界了,所以我把这个叫做“见内”。不知我的这个见解对不对呢?

  呵呵,你们说对不对?一般人几乎都是这么理所当然认知的,见外见内,内外分别,是不是这样?绝大多数普通人都是如此,不对是哪里不对?阿难的这个见地,说了半天其实还是“换汤不换药”,他还是执著于“心在身上某一处”的错误知见,他就是突破不了、放不下。不过他这一次学聪明了,他没有针对“心在何处”去辨别,而是根据见明见暗、见外见内来说明这个心的作用和现象,说明此心到底不离此身,终究还是要回落到身上的。

  阿难在这里是有潜台词的,他实际上想说的是,佛陀您尽管否定了“心在身内”、“心在身外”和“心在根里”,否定了这些错误的知见,但是这个心能够见明见暗、见外见内的作用和现象您是否定不了滴,所以这颗心不在此身又在哪里呢?这是他的潜台词。

  对此,佛陀列举了不容辩驳的八点事实来予以破斥,佛陀的这个逻辑推理、抓漏洞的思辨能力真是太牛了,太厉害了,只要你有一点说错你就死定了!

  下面,「佛告阿难。汝当闭眼见暗之时。此暗境界。为与眼对。为不对眼。若与眼对。暗在眼前。云何成内。若成内者。居暗室中。无日月灯。此室暗中。皆汝焦腑。若不对者。云何成见。若离外见。内对所成。合眼见暗。名为身中。开眼见明。何不见面。若不见面。内对不成。见面若成。此了知心。及与眼根。乃在虚空。何成在内。若在虚空。自非汝体。即应如来今见汝面。亦是汝身。汝眼已知。身合非觉。必汝执言。身眼两觉。应有二知。即汝一身。应成两佛。是故应知。汝言见暗名见内者。无有是处。」一气呵成的破斥!

  佛陀他老人家真是很辛苦,真有耐心,换了是我可能早叫阿难尊者呆一边儿玩儿去了,这么笨的,少来烦我……所以佛陀的这个慈悲智慧真不是刻意模仿就能模仿得来的,只能高山仰止。

  那么针对阿难的问题,佛陀用一连串的缜密推理、用“辩证法”就把阿难给收拾了(这个辩证法是打双引号的),那个思维严密得啊,考验你们脑子好使不好使的时刻又到来了。

  佛陀说:当你闭眼看见黑暗的时候,那个黑暗的境界,是与眼睛相对的?还是不相对的?很少有人会这么去思考问题……如果是和眼睛相对的境界,那么这个黑暗的现象就应该是在眼前,眼睛看到的并不是身体内部的黑,那么怎么能够把“见暗”说成是“见内”呢?如果“见暗”就是“见内”,“见暗”和“见内”是划等号的话,那么以后是不是只要看见暗相,就可以名之为“见内”了?如果让你居住在一个暗室之中,没有任何一点日月光明,也没有灯光,只有黑暗,那么这时你所看到的暗相,也可以叫做“见内”吗?如果可以,那么这个暗室中的一切,你体外的这一切就都成为了你体内的三焦六腑,这可能吗?合理吗?

  那么,假如这个黑暗的境界并不是与眼睛相对的,那眼睛又怎么可能看得见它呢?这个世间的凡所有见,必然都是要通过眼根和外境相对才行的,就像你我相对,才能彼此看见,你我不相对,那怎么看得见?如果黑暗的境界不在眼前,不和眼根相对,那么“见暗”这个说法就不能成立了,因为眼睛根本就看不到黑暗,所以“云何成见”?

  再来,假如你说闭眼“见暗”,你眼睛所对的这个黑暗境界并不是外在的,而是身体内部的,是由“内对”而成。换言之,闭眼时你的心通过眼睛反观,相对的是身体内部的黑暗,所以你看到的也是内部的黑暗,因此名为身中、名为“见内”,似乎有理。那么当你开眼见明的时候,你为什么看不见自己的脸面呢?

  这个地方的逻辑不太好懂、不太好理解,需要仔细地解说一下。其实佛陀的意思,是说阿难在闭眼的时候,如果你可以反观“内对”,见到暗相,那么当你开眼见明的时候也应该可以反观,这时你就应该先看见自己的脸面,再看见“内对”的黑暗才对。但是很显然,当你在开眼见明的时候去反观,你是看不到自己的脸面的,更不要说是看见内部的黑暗了。没道理闭眼的时候才可以“内对”,才可以反观见暗,开眼的时候就不能“内对”,就不能反观看见自己的脸面,乃至反观见暗了,这个逻辑思维清楚吗?因此这个所谓的“内对”的定义是不成立的。听得懂吗?也就是说闭眼见暗,这个所见的暗,并不是通过反观“内对”而来的,也不是身体内部的黑暗。

  那这个事情就很有意思了,既然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那我们闭眼所看到的暗相,佛陀说既非内部的、也非外部的,那么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诸位大神,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大家如果能把这个参透,说不定就能开大悟了,我们也可以“开大悟”的。

  下面,再来。假如有人狡辩,硬说在开眼见明的时候反观,是能看见自己脸面的(这已经是不要脸了),如果这是真的能够成立,那么这个能见的心和眼根,这两者就都应该处于虚空之中,和自己的脸面相对,不然是不可能看见自己这张老脸的。但是如果心和眼根都处在虚空之中,不在身内,而在身外,这是什么生命啊?那么所谓的“见暗见内”,这个说法就不能成立了。

  而且,如果这个能见的心和眼根居然是在虚空之中,那自然就不是属于阿难你的身体。如果你硬说这就是你的身体,那么如来现在也同样看到你的脸面了,但你能说如来的佛身、如来的心眼就是你的吗?同理,法会里这么多众生,他们也都看到你了,难道他们的身体、他们的心眼也都是你的吗?很显然这是不合理的。

  再者,如果你在虚空中的心眼,已经有所觉知,那么你现在的身体,跟心眼相对的身体就不应该再有觉知了。因为一个人岂能同时具有两部分互相分离的觉知?这个道理不难懂吧?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身体如果分成两部分,不管是手还是脚,还是其他器官,一旦脱离主体觉知,比如断手断脚,那么我们就再也不可能体会到那个断手断脚的感受了,是不是这样?

  像鬼片里演的那样,一只断手还能跑能跳,能够有自己独立的意识,然后还能爬到你背上跟你打招呼,那是不可能的!除非是某种法术操控的作用,但那也不是一个人具有两个独立不同的觉知和意识,对没有突破自我幻相、自我束缚的众生来说,像佛菩萨那样的化身千百亿,那个不可思议的境界只能存在于梦里,一般来说是无法体验到的。

  如果阿难尊者非要狡辩——佛陀把阿难尊者所有可能的狡辩之路,一条条都给堵死了——如果阿难尊者非要说虚空中的心眼和相对的身体是可以有两个觉知并存的,也就是说阿难一个人可以同时存在两个独立的觉知系统,那么当这两个觉知系统都各自修行、觉悟成佛的时候,那岂不是说,阿难你一人一身,居然可以同时成就两个佛果、可以成就两个佛陀?这就很扯了,所以不管是哪个可能性,从“见暗见内”推导出来的一系列可能性,统统都是经不起推敲的,佛陀就像排山倒海一样,层层推进,痛快淋漓的就把阿难尊者的妄想妄测、把他的邪知邪见给破掉了。

  佛陀最后总结的,反推回去的还是那句话:你所说的这个“见暗名为见内”的知见,完全就算错误的,“无有是处”。

  这是第四次“征心”,破斥了阿难认为见明见暗、见外见内就是“心之所在”的误导。等佛陀说完,阿难尊者还没来得及垂头丧气,但我已经看到你们在座的有很多人的眼神,早就已经在风中凌乱了,是不是很不好懂?听懂了吗?听懂的请举手……嗯,白讲了!下面还有更不好懂的,同志们,碾压摧残你们智商的伟大时刻正式开始。

  咨询一下,师父诚恳的咨询一下你们,你们是想要被彻底碾压?还是想要被彻底提升?这个完全取决于你们自己,那就看你们各自的用心程度了。








(47)心生种种法生

  下面,「阿难言。我尝闻佛开示四众。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我今思惟。即思惟体。实我心性。随所合处。心则随有。亦非内外中间三处。」阿难同学很明显是越来越聪明了,他在佛陀的摧残碾压下,那个智商是肉眼可见的“蹭蹭蹭”直往上窜,他已经懂得拿佛陀的话来为自己的知见做铺垫、做证明了。所以说,你们并不是历史上智商被碾压的第一批人,如果你们能受得了师父的虐待,那么你们以后也说不定也成为什么“某某尊者”、“某某上人”,那也难说得很。

  阿难尊者在这里提到了佛陀曾经多次开示过的一个法要,那就是“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这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说浅很浅,说深也很深,它蕴含了无上的生命实相,也蕴含了伟大的人生哲理,可以说是我们佛教佛法很根本性的一个正见。

  但是,现在师父打算暂时放过你们,不打算跟你们讲什么道理了,之前跟你们长篇大论的讲道理,估计已经把你们、把很多人快讲得昏昏欲睡了,所以现在师父不想再讲理,而是要讲一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怎么没有人……(众鼓掌)没有人懂得配合,鼓掌鼓得这么不积极,要不师父还是继续跟你们讲道理算了?

  话说在东土大唐年间,我们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已经遍及四海,佛教文化也随之传遍了周边的诸侯小国。那么在当时的朝鲜、新罗,正是他们历史上的三国末年,虽然不过是弹丸之地,但也还是有大德示现应化的,那时就出世了一位很了不起的大师,名字叫做元晓。不是“圆照”,放心!(众笑)熟悉禅宗灯录的同学应该会比较了解他。

  这位元晓在发心出家后,因为他非常仰慕玄奘大师,所以他就和好朋友义湘禅师商量好,要一起行脚前来中国参访善知识,学习佛法,然后要把佛法的智慧带回朝鲜,去利益众生。

  于是他们就长途跋涉,很辛苦地就来到了大唐。这一天,元晓和义湘因为急着赶路,错过了村庄,错过了住宿的地方,所以他们只好在黑暗的树林中将就住上那么一宿。当时是夏天,很炎热,很饥渴,两个人吃着干粮,这干粮就噎在喉咙里,就渴得很难受,就更加饥渴。同时他们随身带着的水囊里已经没有一滴水了。元晓想起刚刚路边经过一个竹林,竹林里似乎有一片隐约的反光,还有青蛙的鸣叫。所以他就估计这附近一定有水,于是就起身去找水。

  当时天色黑暗,已经很黑了,什么都看不清楚,但是顺着青蛙的叫声,元晓果然发现了一池清水。而且他的手还在无意中碰到了一个葫芦瓢,他就用这个葫芦瓢来舀水,咕咚咕咚地喝了一大通,觉得那个水的滋味真是非常的清凉甘美。

  然后他就把水囊给盛满,好东西要和好朋友分享,切记!(众笑)所以他就把水拿回去了。义湘禅师也是一口气就把水喝了个精光,然后还意犹未尽地赞叹说:想不到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还有这么好喝的水!

  那么一夜无话,等到第二天早晨醒来,两个人就决定要去昨天的那个水池边,想要先痛快地洗把脸,然后再把水囊盛满水,好赶路嘛。但是等他们来到那个水池边,两个人一看就傻眼了,吓了一大跳,因为他们发现,居然就在那个水池里面,泡着一具赤裸裸的骷髅,正在很安静祥和地、默默地看着他们,都不知道死多久了。而昨天晚上舀水喝的那个葫芦瓢,其实根本就不是一个瓢,而是一个死人的头盖骨,新鲜美味!那这时大家可以想象了,两位中了头奖的高僧大德,那个内心的崩溃啊,他们当场就吐得翻江倒海、惊天动地的。呵呵,大家可以幸灾乐祸的偷偷笑一下……

  就在这时,元晓禅师突然想起了他曾经看到过的《大乘起信论》中的两句话: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这两句话他以前读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太深的感触,但是就在这个当下,元晓觉得自己对这两句话的领悟变得格外的深刻。原来,池水还是那个池水,什么都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自己的心。自己以为池水是干净的,那喝起来就很甘甜;自己认为它是恶心的,那立刻就会忍受不了。有些东西的真相一旦被发现,那就连淡定的大师也会忍不住呕吐,这个没办法去自欺。

  那么两人吐着吐着,慢慢就习惯了,于是就带着不堪回首的记忆继续赶路。没过多久,他们就遇上了大暴雨,佛菩萨加持,祸不单行,两个人都被雨淋得睁不开眼,跌跌撞撞地就想赶紧找一个躲雨的地方。这时突然就发现路边有一个圆墩墩的大土龛,像是山里人烧窑的窑洞,两人就急忙冲了进去。虽然感到这个窑洞很破旧,到处都是蜘蛛网,但是在狂风暴雨中能找到这样一个地方躲雨,行脚途中能碰到这样一个地方,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当天晚上,他们就舒舒服服地就睡了一夜。

  等第二天天亮的时候,他们醒来一看,又吓了一跳,又大吃了一条鲸鱼,原来他们睡了一晚的地方根本就不是窑洞,而是一个塞满了白骨的很大的老坟,已经破败不堪的老坟。他们顿时就觉得恐怖阴森,心里的负面情绪马上就起来了,只想马上离开这里。但是前面不是说了吗?佛菩萨加持,往往祸不单行,这时狂风骤雨又开始了,足足下了一天一夜,就是不停。他们没办法,只好留在这个大坟里,又住了一晚。

  但是这天晚上,他们就不像前一天晚上那样安稳了。他们总觉得周边好像鬼影森森的,幻象无数,外边的风声雨声在他们听来也都变成了鬼哭狼嚎……就这样,两人在自我折磨中辗转反侧的就熬过了一个晚上。

  等到第三天早上,风收雨歇,当清晨的阳光照进古坟,勃勃的生机弥漫在每一根白骨和每一道蜘蛛网上,元晓禅师突然恍然大悟!他彻底领悟到了“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的缘起性空的中道至理,所谓“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原来一切不过都是空性幻化的游戏,外境无常生灭,此心了不可得,本来不染一物,何妨能生万法?!诸位不妨同参,一参!

  在经历过这两件事后,元晓就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已经悟道!我已经明白了禅宗的心髓,洞达了生命的奥秘!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必要再到处去参访了,求道的旅程到此为止。所以他哈哈大笑着,很潇洒地就和义湘禅师道别,就这样返回了朝鲜、新罗,然后大开法席,广弘禅法,最终于成为了朝鲜佛教史上的一代宗师,影响至今。他在历史上的地位,有点类似于日本的空海大师。

  好了,故事讲完,大家觉得如何啊?(众鼓掌)有没有一种也想去喝点骷髅水,住住老坟头的感觉?只要能开悟,一切都值得!

  那么,今天的讲经时间到,我们又要说拜拜了。还是那句老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我们大家下节课再见。








(48)无生无得 一脚踢翻

  今天是我们《楞严经》的第十六讲,第十六节课,也是猪年的第一讲,新年的第一讲。又到了脑力激荡的时刻,绝大多数人在面对《楞严经》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智力被摧残的感觉,被佛陀摧残。经得起摧残,就是提升,所以大家要仔细留意了。

  这段时间因为种种的原因,我们暂停了讲经,现在重新开始,能在猪年重新开始,希望是个好的兆头。

  那么,师父觉得我们应该一起做一个简单的祈愿,一起来祈请一下,请大家合掌!师父出声念,你们跟着默念就行:

  无行沙门大虚及惭愧弟子众等,祈愿诸佛菩萨慈悲加佑,祈愿国家的宗教政策能够日渐通情达理,让我们能够顺利的把经讲完;也祈愿天龙八部、天魔鬼神等各部眷属,都能在佛力的摄持下,发起守护正法的善愿,与我等三宝弟子广结善缘;更祈愿今后凡是龙象讲堂所在之处,弘法所在之处,念佛所在之处,承佛威神,普皆清净,皆得善利!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圆觉光明成就菩萨摩诃萨。

  好,现在我们回到本经,回到正题,请大家翻开经文。上节课我们讲到了阿难尊者,他拿着佛陀的原话“心生种种法生,法生种种心生”,他拿这句话来为自己的错解和邪见作注脚,我们再来看一遍经文里是怎么说的:

  「阿难言。我尝闻佛开示四众。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我今思惟。即思惟体。实我心性。随所合处。心则随有。亦非内外中间三处。」这就是典型的错解佛意,愣是把正确的搞成了错误的!

  这其实也给我们大家提了一个醒,就算你说的是真理,就算佛说的是真理,但如果被听闻的人错解、扭曲了,那么这个原来的真理很有可能就会变成一个大邪见,害死无数迷信的笨蛋!

  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其实经常能看到,很多人明明说的意思是A,但却偏偏被人理解成了B,甚至是C、是D,错远了,喊冤都没人听!所以这个语言文字的表达最好要尽量的精准些,要尽量减少让别人错解的机会,了解这意思吗?这其实也是一种比较负责任的态度,尤其是关于法义方面的开示更是如此,因为这里面的因果往往不是小事,所以希望大家以后都能注意,从我们做起。

  那么,阿难尊者在这里说:我曾经听闻佛陀开示四众弟子,说“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我现在因为一切法、一切人事物而产生的种种思维,就在思维的当下,这个能思维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其实就是思维的本体,也就是我的心、我的心性。

  换言之,随着六根六尘和六识、随着身心内外万法因缘的和合,我产生了种种的思维,那么就在每一个思维生起的地方,“心则随有”,这个心的状态和作用就会随之显现,这个心的存在是不容否认的。这样的心本来就没有什么固定的处所,哪里有根尘识因缘和合而产生的思维和了知,这个心就在哪里,所以心并不是居住在身体的内部、外部或者中间的某处,实无定法。

  这里阿难讲的,他这里讲的,其实就是印度版的“我思故我在”,“我思故心在”,是不是这样?咋一听好像挺对的,好像是那么回事儿,挺符合我们每个人的体验和经验,对吧?但佛陀说这是错误的,大家知道错在哪里?

  我们先来正确解读一下佛说的“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上节课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但这回我们要纯讲道理。这句话,佛陀说的这句话,这其实是一个可深可浅的心灵法则,既贯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同时贯穿三界轮回。

  这句话的意思,简单讲,就是指一念无明、心的妄动,就导致了十二因缘生老病死和六根六尘六识等诸法的幻化,而由于根尘识的因缘和合,则导致了一系列心意识的认知和思维活动,由此更进一步,则产生出了关于一切人事物的法相、概念、界定、分析、判断以及贪嗔痴慢疑等等诸法,这就叫做“心生种种法生”。

  很显然——这里师父插句话——如果我们不能做到正念无我、善用其心的话,那么这一切心的生起往往就会导致我执和烦恼障,而一切法的生起则会导致法执和所知障,这些概念清楚吗?这个心和法之间是互相影响、我执和法执之间是互动互熏的。

  那么,当一切人事物的法相、概念、定义一旦形成,它们反过来就会制约和影响一切身口意的造作,然后就会形成某种固化的心灵模式,形成无数的业习种子,再遵循因果报应的自然法则,随缘幻化,就会展现出流转无尽的六道境界和不同有情的生死体验,再然后(还没完哦)又形成新的心境、心态、迷执和种子……这就叫做“法生种种心生”。

  这个心和法之间交织、纠缠、循环、“轮回”的过程,浅浅深深,复杂无比,表面看可以说是无休无止、没完没了的,但实际上它们却永远是无始无终、不生不灭的——这个超然、超越和本来的实相,光靠想是想不明白的,必须实证,必须用我们的生命去实证,才会真正的了解是怎么回事儿,靠想、靠理解是理解不了的,文字语言也无法全然的表达。

  但无论如何,按照佛陀的开示,不管这个“心”和“法”,不管这两者再怎么互相缘起,貌似存在,它们的本质也仍然是空性的,"无尽法界,俱是假名",并没有丝毫的实体可得。所以了悟这个真相的心灵就可以不再受制于一切法,那心灵当然就可以拥有更加广阔的弹性,就可以拥有更加超越的体验,这样的心灵本身就是解脱——无缚亦无脱!了解吗?师父猜想,这也许才是佛陀阐述这句话的本意,这也许才是佛陀希望我们领悟的。

  如果按照天台“藏通别圆”判教的解读,这个心生法生的实相,那就更是精微奥妙了。所谓一切诸法本来无生,由心故有;而心心本来无形,因法得显。这个心和法互为因缘,而生一切诸法,不管是心生法生,还是法生心生,这个心法的本质都是无生,也就是不生不灭的法尔如是;所以无论是心是法,万象森罗,其实都是一真涅槃法界,不垢不净,不可思议——这就是天台圆教所开阐的法义,直指不二,究竟无上!

  但天台宗讲的这个大觉境界,对我们凡夫而言未免太过高深,看你们迷茫的眼神师父就知道了,基本上听不懂,听着很玄妙,但就是不明白!呵呵,气死了!所以师父就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大家可能就会比较容易理解了。

  何谓“心生种种法生,法生种种心生”?假设我们现在都是婴儿,第一眼看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肯定不会知道桌子叫什么,花叫什么,对不对?我们只知道桌子和花是不同的,但不知道它们的名字和作用,有没有危险,这时还没有建立起具体的法上的概念、区别、界定等等,连语言文字这个法都没有,连“自我”这个词都没有,是不是这样?

  所以说每一个心灵、每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做人最重要的第一件事就是吃奶,就是要活下去;第二件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心生法生”,要建立起对自我和万法的正确的认知、表达和分别,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活得更加顺利、更加好!

  这时的我们,作为孩子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自己建立起一套对万法的认知、分别和表达系统,比如高兴的时候孩子会说“啊啊啊”,你们家的娃想吃奶或尿床了,他们就会手舞足蹈的大喊大叫“啊~啊~啊~”,这个刚做父亲的有体验吗?看到桌子就会说“哈吧哈吧”,看到鲜花就会说“啊妈啊妈”,妈妈是鲜花,爸爸是桌子,呵呵,孩子这么说你们听得懂吗?这套表达系统你们听得懂吗?所以这条路基本不可行,是死路。

  因此最聪明、最高效的选择,就是继承已经比较成熟的、被普遍认可的、由前人建立的一套对万法的认知、分别和表达系统,一般首先是由父母来启蒙,教育我们要认识“这是桌子”,“这是鲜花”,“这是爸爸妈妈”,“这是爷爷奶奶”,“这是老母猪”,“这是大灰狼”……等等。更多更深的东西则交由学校、老师和社会来共同教育,是不是这样?

  那么经过教育的我们,只要是正常人,那么就不会把“桌子”叫做“凳子”,不会把“鲜花”叫做“狗屎”,不会把“爸爸”叫做“妈妈”,不会把“毒药”叫做“蜜糖”,那种基本的认知和表达错误一般就不会犯了,这样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交流和沟通才能得以达成。

  但我们人类对诸法的法相、概念和认知一旦形成惯性的业习,那问题就来了,我们人类的心灵很容易就会被万法的名相、概念所束缚,陷入一种比较固化的认知模式,从而忘记一切人事物的本质都是空性的、缘起的、无常的、无我的,依此而建立的一切诸法那就更是空性的、无我的,本来了不可得,犹如泡影,谁把这个名相当真,谁要产生坚固的执著,那说明他的心灵就已经开始固步自封,僵化死板,那就极有可能愚痴颠倒造作恶业,被观念名相所束缚,那痛苦的轮回和因果就跑不掉了。

  比如这个桌子我们叫桌子,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他们也这么叫吗?日本人叫它什么?美国人叫它什么?越南人非洲人又叫它什么?同一个东西,却可以有无数不同的发音和名字,这无数不同的发音和名字,指向的却都是同一个东西,这说明了什么?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吗?这是不是在说明不同的人、不同的心、不同的法和不同的认知,它们其实统统都是缘起的,它们实际上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实体或状态,所以它们也都是空性的,不违空性,是不是这个道理?所以才能够“心生种种法生”,树立万法的名相而无所妨碍;但任尔东南西北风,不管这个心和法再怎么千变万化,那也都还是空性的,本质一如,这就叫做“万变不离其宗”。

  在我们禅宗历史上曾有这么一个公案,唐朝非常著名的百丈怀海禅师,创立丛林清规的百丈怀海禅师,他曾和司马头陀一起,为湖南的——你们“大弗兰”——为你们湖南的沩山道场选择了一位大德去做住持,那就是当时还默默无闻的寺院典座灵佑禅师,他很多年来一直都是在斋堂里给大家烧饭烧菜,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

  所以首座和尚一听老和尚做出这个选择,他就不高兴、不乐意了,他说:我是寺院公认的上座,是最有修行的,您为啥不让我去,却让一个典座去做住持呢?百丈禅师看看他,知道他不服,于是就说:这样吧,我出个题目,要是你能够当众下一句出格的转语,见地超群,那么我就让你去做住持。

  随即百丈禅师就指着一个装水的净瓶问他:这个不能叫做净瓶,那么你叫它做什么呢?净瓶不能叫做净瓶,你们要把它叫做什么呢?首座和尚就回答说:不能叫做木墩子。答案很聪明,可惜已经把自己的底子露出来了,把自己的知见透露出来了,已被法缚而犹不自知。所以这个见地是装不出来的就是这样,想装都装不了,只能自欺欺人,不可能欺佛欺祖。

  那么百丈禅师又叫来了灵祐禅师,问了同样的问题。你们猜怎么着?只见灵祐禅师一言不发,上去就是一脚横扫,踢翻了净瓶,然后半句废话没有,就这么扬长而去了,非常的干脆利落,非常的暴力。

  当下百丈禅师就大笑着说:首座你输了,这座沩山归灵佑也!后来灵佑禅师就在沩山弘化一方,度人无数,成为了我们禅宗非常重要的沩仰宗的开山祖师,一代开山祖师。

  那么,大家知道首座和尚是输在了哪里,灵佑禅师又是赢在了哪里呢?这个公案跟我们现在讲的“心生法生”有什么关系啊?回到前面,阿难尊者的知见又是错在哪里?其实阿难尊者错就错在没有把“净瓶”一脚踢翻,把那个无生无得的当成了实体——如果大家能够对此有所了悟、有正确的了悟的话,那么这堂课你们才算是过关了。否则建议你们以后对外啊,建议大家以后对外,就不要再轻易的谈玄说妙,不要胡扯什么顿悟顿超,不要妄谈妄论禅宗,明白吗?你们能够不做睁眼瞎,能够信佛念佛、老实念佛,那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望了解!








(49)一说就是错

  下面继续看经文,看看佛陀怎么说。

  「佛告阿难。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心随有者。是心无体。则无所合。若无有体而能合者。则十九界因七尘合。是义不然。若有体者。如汝以手自挃其体。汝所知心。为复内出。为从外入。若复内出。还见身中。若从外来。先合见面。」

  佛陀说:阿难你刚刚说“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着心与法的和合,就在思维生起之处,你的心也就随之而有;但这个心其实是无形无相,没有实体的,既然此心无体,那么就不可能跟诸法有什么真实的和合,也谈不上有什么和合;如果没有实体的心和法能够和合,和有实体的诸根诸法能够和合,那也就是说抽象和真实的东西能够和合,比如说不存在的第十九界是因为不存在的第七尘和合而来的,谁都知道只有六根六尘和六识,是它们组成了十八界的概念,根本就没有什么第十九界和第七尘,所以这样的和合戏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再来,如果你这个心是有实体的,心的体性是真实的,那么当你以手碰触自己身体的时候,你这个能了知的心,它是从内部而出?还是从外面进入的?如果是从内而出,那么你的心就应该先看到自己的身体内部;如果是从外而来,那么你的心就应该先看到自己的脸。

  这两点之前佛陀早就已经破斥过,还记得吗?所以此不赘述。

  下面,「阿难言。见是其眼。心知非眼。为见非义。」阿难这里还抠字眼狡辩了一下,他说:能看见东西的是眼睛,但心的了知功能不是眼睛,不同于眼睛,所以不能把“看见”这个专属于眼睛的词用在心这里,不能说“心见到了什么”,这是不对的。

  「佛言。若眼能见。汝在室中。门能见不。则诸已死。尚有眼存。应皆见物。若见物者。云何名死。」佛陀的逻辑思辨比阿难尊者强悍了千万倍,他老人家立刻就反问、破斥道:如果眼睛能够看见的话,那么就像是人坐在屋子里,透过门窗看见外面,却认为门窗能够看见一样,很显然大错特错!你们会说你们在屋子里向外看见的一切,其实是门窗看见的吗?很显然这是很荒谬、不合理的。

  那么当人断气的时候,眼睛还在,这个器官还在,但这时的眼睛已经什么都看不见了,哪个死人的眼睛还能看见东西?对不对?如果这时的眼睛还能看见外物的话,那就说明此人还活着,还没死呢,那么又怎么能够叫做死人呢?这个逻辑清楚吧?所以这种自相矛盾的事,很显然是不合理、不可能的。

  下面,佛陀接着之前的论点继续驳斥。

  「阿难。又汝觉了能知之心。若必有体。为复一体。为有多体。今在汝身。为复遍体。为不遍体。若一体者。则汝以手挃一肢时。四肢应觉。若咸觉者。挃应无在。若挃有所。则汝一体。自不能成。若多体者。则成多人。何体为汝。若遍体者。同前所挃。若不遍者。当汝触头。亦触其足。头有所觉。足应无知。今汝不然。是故应知。随所合处。心则随有。无有是处。」

  这里佛陀的思辨可以说是非常的简洁明快,清晰有力,抓漏洞找破绽不费吹灰之力,他老人家说:阿难,假设你的这个能够觉察了知的心,必须要有一个实体,那么请问,这个心的体性是只有一个整体呢?还是分成多个部分?而今在你的身躯上,这个心体是遍及全身的?还是没有遍及的?

  如果心是一个整体,那么问题就来了,当你以手碰触自己的手脚四肢,比如你碰左脚,那么你的其他手脚会不会都有觉知?如果四肢都能同时有觉知,那你就不会知道手碰触的是身体哪里,也就不会有“手碰左脚”的感受了;换言之,这个碰触的觉知如果是“无所不在”的,那也就等于是“无所在”了。再来,如果这个碰触的觉知是“有所在”的,能够很明确的了知,是“手碰左脚”而非右脚,身体的其他部位并无觉受,那么就说明心并不是一体的,并不是一个整体,所谓一体就不成立了。

  如果这个心不是一体的,而是分成很多部分,各自独立成体,那就更是不可能了!因为这样一来,那一个人岂不是就有很多心,就变成很多个了吗?那么到底哪个心、哪个人才是“你”呢?所以这个很显然也是扯谈,不合实际,更不合理。听得清楚吗?无可辩驳的逻辑。

  下面,佛陀的破斥来到了最后,他说:如果这个心是遍及全身的,那么就和前面谈的“心为一体”的道理一样,都是不合理的;如果这个心并没有遍及全身,那么当你用左手碰头,再用右手碰脚时,你的头如果有感觉,那么你的脚就不应该再有感觉了,因为“心不遍及”嘛,但实际情况很显然不是这么回事儿,你碰哪里哪里都会有感觉,所以这个“心不遍及”的推论也是错误的!

  现在我们可以来小小总结一下了,在这次的问答里,阿难尊者说,“随所合处,心则随有”,佛陀就一一破斥说:如果“是心无体”,那么说什么和合就是错的;如果心有体,那么说“心从内出”就是错的,说“心从外来”也是错的;说“心为一体”是错的,说“心为多体”更是错的;说“心遍及全身”是错的,说“心不遍及全身”还是错的!

  总而言之,心无体是错,心有体也错,左也错,右也错,只要一说就是错!这个心根本就是无法定义、无法形容、无法捉摸的,这让我想起禅宗祖师经常讲的一句话,“说是一物即不中”,这句话其实也可以用在这里。

  那么,既然阿难说的一切都是错的,那他之前说的“我今思维,即思维体,实我心性”,这个印度版的“我思故我在”、“我思故心在”的推论,那毫无疑问也是错的,错就错在他把缘起性空的思维当成了实有,当成了真心,把无我当成了有我,这就和佛法佛说背道而驰了。这是我们很多普通人普遍常犯的毛病,思维的陷阱。

  所以佛陀最后总结说,“是故应知,随所合处,心则随有,无有是处”,这就是本经的第五次征心,佛陀彻底否定了阿难认为“随着和合而起思维之处,就是心之所在”的错误推测。








(50)中间在哪里

  下面,阿难继续请教,继续提问。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亦闻佛。与文殊等诸法王子。谈实相时。世尊亦言。心不在内。亦不在外。如我思惟。内无所见。外不相知。内无知故。在内不成。身心相知。在外非义。今相知故。复内无见。当在中间。」

  这是讲,阿难说自己曾经听闻佛陀与文殊等诸大菩萨,开阐诸法实相,曾说“心不在内,亦不在外”,所以他就开始在那里凭着自己的浅薄思惟,又开始妄想妄测了。

  阿难说:如果这个心是在身体之内的,那么不应该内无所见,看不到身体的内部;如果这个心是在身体之外的,那么身心分离就不应该互相有感知。因为看不到内部的缘故,所以心在内是错的;因为身心相知的缘故,所以心在外也是错的。

  可事实上身心既然能够相知,那就说明这个心肯定不是和身体分离的,但偏偏又不能看见身体内部的五脏六腑,所以阿难绞尽脑汁思考了半天,他就得出了一个想当然的推论:既然内外都不是,那么此心“当在中间”?

  问题是,什么是“中间”?这个“中间”又在哪里?这是很模糊的一个概念,对不对?阿难的心智,很明显是被某些概念性的定义或“法”给制约了,这就是我们前面讲的“法生心生”的“法执”的一种弊端。

  下面,「佛言。汝言中间。中必不迷。非无所在。今汝推中。中何为在。为复在处。为当在身。若在身者。在边非中。在中同内。若在处者。为有所表。为无所表。无表同无。表则无定。何以故。如人以表。表为中时。东看则西。南观成北。表体既混。心应杂乱。」

  这里佛陀讲的意思很简单,他就是在反诘阿难:你说的“中间”是指什么?你自己能够确定吗?无论你说的“中间”是在身体内的某处,还是在身体外的某处,那统统都是错误的!这里佛陀推理破斥的过程,跟之前的破斥没啥区别,没有大的区别,所以师父就不罗嗦、不重复了。

  那么,佛陀在这里的潜台词,其实是在说:这个所谓的“中间”,只是一个方便说,只是人们约定成俗的一个概念,实际上并没有真实存在的“中间”可得,所以阿难你说的“当在中间”,这个表述的“中间”概念都是混乱不定的,因此这个“在中间”的心也同样是杂乱不定的,现实中并不存在这样的“中间”、这样的心!

  本来话说到这里,阿难就应该知错闭嘴了,但他居然还不死心,还要继续狡辩。

  「阿难言。我所说中。非此二种。如世尊言。眼色为缘。生于眼识。眼有分别。色尘无知。识生其中。则为心在。」阿难在这里试图解释说:我所说的“中间”,并不是指在身体内的“”中间,也不是指在身体外某一处的“中间”,而是指佛陀以前开示过的,说眼根和色尘相对缘起,而生眼识,眼根能够分别,色尘一无所知,这两者和合,则眼识生于其中——我指的是这个“中间”,不是空间处所的概念,而是一种模糊的虚拟的概念。

  阿难以眼根、色尘和眼识为例,他实际上想说的是六根六尘和六识都是如此,根尘相对,则识生其中,心也就在其中——这个观点其实和第五次征心大同小异,都是类似的迷执。

  下面,「佛言。汝心若在根尘之中。此之心体。为复兼二。为不兼二。若兼二者。物体杂乱。物非体知。成敌两立。云何为中。兼二不成。非知不知。即无体性。中何为相。是故应知。当在中间。无有是处。」

  佛陀这里说的很干脆,他说:你阿难的心,如果是生在六根六尘之中的,那么这个根尘所生的心体,是不是兼有根尘两者呢?还是说并不兼有?如果兼有两者的话,那么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本身是无知无觉的,而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则是有知有觉的,这两者混合为一,又有知又无知的,那这个心不就变得很杂乱了吗?这个六尘的无知之物,完全不同于六根的有知之体,有知无知,二元对立,识生其中,兼有两者的话,那么这种二元混杂的状态,又怎么能够称之为中呢?

  如果你这个识心,并不兼有根尘两者,也就是说,这个心既不同于六根的有知,也不同于六尘的无知,那么离开根尘这两者,这个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到底是个什么相状?佛陀话里有话,他的意思是说,这个因为根尘相对而生起的识心,却跟根尘完全没有关系、完全不同,这样不属有知、不属无知、没有任何体性的识心真的存在吗?而且这个虚无缥缈的根尘之“中”、有知无知之“中”,能叫做“中”吗?它凭什么叫做“中”?“中”在哪里?完全无法明确!

  所以佛陀最后下结论说,阿难之前所讲,这个此心“当在中间”的推测,压根儿就是错误的,“无有是处”。听得懂吗?自己的逻辑思辨能力,有没有提升一点?你们在沉默中迷茫的眼神,让师父很受伤哈……

  那么到此,本经的第六次征心就完毕了,告一段落,还是以阿难尊者的完败收场。而我们今天讲经的时间也到了,枯燥的思辨即将结束,更精彩的好戏即将来临。所以还是那句老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我们大家下节课再见。








(51)所谓的无著

  今天是我们《楞严经》的第十七讲,第十七节课。

  这里要先说一个小问题,我们在第七讲、第七节课的时候,曾经讲到“休夏自恣”这两个概念,在这里师父犯了一个小错误,我把“休夏”很粗心、很简单的理解成了“结夏”,也就是“在结夏安居期间休止身心”的意思,我理解成了这个,乍一看似乎说得通,但我忽略了后面的“自恣”两个字。

  所谓“自恣”,是指农历七月十五那一天,安居结束,解夏了,佛欢喜日,是这一天才开始的。所以阿难尊者碰到摩登伽女的时间,就应该是在七月十五,不早不晚。那么“休夏”的意思,就不应该是我错误理解的“休止身心,开始安居”的意思,而是“停止结夏,结束安居”的意思,正好相反,这样经文的前后文义才毫无违和感,才是比较精准的解读。

  这里要感谢能忍法师对我的提醒,也要向佛菩萨、向大众求忏悔,一念粗心,一字错解,那就真的是误人子弟、贻笑大方了!幸好还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法义上的错解,否则下辈子师父变成了野狐狸还不知道是啥因果,那就真是太可怕了!太糟心了!所以要忏悔、要反省,希望大家也要引以为鉴。

  那么这节课我们讲到了最后一处“征心”,“七处征心”的最后一处,佛陀的烧脑考验即将结束,要准备进入下一个更烧脑的环节,大家看经文,翻到经文。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昔见佛。与大目连。须菩提。富楼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共转法轮。常言觉知分别心性。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心。则我无著。名为心不。」这是讲,阿难尊者对佛陀说:世尊,记得您以前曾经和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尊者、说法第一的富楼那尊者、以及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四位大弟子,“共转法轮”,共同开显般若法义,您常说这个能够觉知、能够分别的心性,是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也不在中间的。

  如果这个一切地方都无所在,一切都不执著的境界或状态,就可以“名之为心”,那么,我现在完全没有任何执著,这个所谓的“无著”,是不是就可以叫做“心”,是不是就是我的心呢?

  阿难在这里,是想用佛陀曾经当众说过的话,曾经当众说过的对“心”的定义,来给自己的错解找理由,但他至少犯了三个错误:

  第一,阿难自己都说了,“名之为心”,这个心只是一个假名而已,真空妙有不可得,本来就是无生无在、无住无著的,现在阿难楞把这个心当成了一个实有体,而且楞要想办法定义它,甚至一定要在自己的身上发现它,那就难免大错特错了。

  第二,阿难明明知道“一切无著”,他自己都说得很响亮,但他现在却偏偏就死在了文字上,偏偏就执著了一个“不执著”的境界,他把“无著”理解成了一种可以把捉的、固化的心灵状态,然后还认为自己可以达到或已经达到了这个境界,这么厚脸皮,那当然就错大发了。

  第三,阿难知道这个觉知心“俱无所在”,因为佛陀曾经说过“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但他却没有更进一步的逆向思维,这说明当时的阿难似乎有点缺乏圆通。

  大家也可以思考一下,要什么样的“心”,才是“俱无所在”的?“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也不在中间”,“俱无所在”……只有“无所不在”,遍及一切时一切处,才可以说是“俱无所在”,是不是这样?因为这个心是“无所不在”的,所以佛陀才说它是“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也不在中间”的,你不能用某个空间、处所来定义它;当然也不能用某个时间、刹那来定义它,所以此心也可以说是“既不在过去,亦不在现在,也不在未来”,是不是这样?

  推而广之,这个觉知心很明显,它也不是某种心灵状态或境界所能定义的,不管是欢喜还是悲哀、是执著还是不执著,你不执著的时候是这个心,你执著的时候就不是这个心了吗?我们众生天天执著这个、执著那个的,难道我们的心不是心?很显然这是不合理的。所以阿难尊者把“俱无所在”等同于“一切无著”,从而孤取“无著”,把他想象中的“无著”当成了自己的心,这绝对就是一种错误,而且错得太离谱。

  所以现在都不用佛陀出手,我们就已经可以把阿难给干掉了,但我们还是要一起来看看佛陀的破斥,从另一个角度的破斥,也很直接。

  「佛告阿难。汝言觉知分别心性。俱无在者。世间虚空水陆飞行。诸所物象。名为一切。汝不著者。为在为无。无则同于龟毛兔角。云何不著。有不著者。不可名无。无相则无。非无即相。相有则在。云何无著。是故应知。一切无著。名觉知心。无有是处。」这段经文乍一看不太好理解。

  这是讲,佛陀对阿难说:按照你的说法,这个能够觉知和分别的心,不在一切处,于一切无著,那么什么叫做一切呢?这个世间的虚空里,凡是水里游的,陆上爬的,空中飞的,地上走的,万事万物,所有依报正报,有情无情,这一切统统加起来就叫做“一切”。

  那么你说的“一切无著”的心,它是“有在”这一切万物上,还是“不在”这一切万物上?换言之,这个“一切无著”的心,它是和一切万物同在?还是不同在的?

  如果这个“一切无著”的心本身就不在一切万物上,那么很显然,此心本来就跟一切万物没啥关系,这样的心就像“龟毛兔角”,就像有人说“乌龟壳上长毛,兔子头上长角”一样,正常情况下那是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的,没有这样的玩意儿,没有这样的东西,没有这样的心!明白吗?如此一来,那所谓的“一切无著”又怎么能够叫做“无著”呢?这个心压根儿就跟一切万物没关系,甚至就不存在这样的心,所以叫做什么“无著”,岂非多余?

  另外,如果这个“一切无著”的心,“有在”一切万物上,换言之,它是跟一切万物同在的,那么这个心就更加不能叫做“无著”了,为什么?因为此心既然和一切万物同在,除非一切万物都是无形无相的,无相才能说为“无著”;如果万物都是有相的,那就会有实际的存在,就会“有所在”,桌子有所在,鲜花有所在,你们一个两个都有所在,那么这个随时随地都和万物同在的心,又怎么能够叫做“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呢?这是赤裸裸的自相矛盾,逻辑思维很明显有问题,经不起详细的、仔细的推敲。

  打个比方,就像我们明明离不开万物,却说自己不执著于万物,我们明明离不开吃饭喝水,却说自己不执著于吃饭喝水,我们这个臭皮囊什么都离不开,却说自己已经没有执著了,这不是自欺就是欺人!很显然是不合理的。那像很多女同胞,不管是真美女还是假美女,我发现很多美女都爱自拍,而且都爱侧着拍,只拍自己的侧脸,挤眉弄眼的,好像正面不敢见人。我就特意去咨询了一下,不耻下问,原来女同胞们都觉得自己的侧面这个角度最美,脸显得最小,弧线最温柔,眼神最撩人……你们说这是不是执著?你要说自己不执著,那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当然,师父说的不是你们哈,我说的是外面的女人……

  所以真正的“无著”不是说出来的,也不是我们这些还有很多执著的凡夫所能想象、理解和妄测的!因此佛陀最后就总结了,既是替阿难总结,也是替我们众生总结:阿难,你所认为的一切无著,以为这个就是能够觉知的心,这是错误的,“无有是处”——很干脆的“无有是处”!

  讲到这里大家以后就要晓得了,很多初学佛的人,往往越是半桶水半吊子,就越爱跟别人说什么“执著”和“不执著”,这几个词很流行,动不动就说别人“你执著了”,这个镜子经常是往外照的,或者动不动就劝别人“不要执著”,甚至喜欢自我标榜、暗示别人他已经达到了“不执著”的境界……我说你们千万不要干这种蠢事!出去千万不要干这种蠢事,说这种蠢话!

  大家可以去仔细观察一下,越是真正的老修行,越是比较正见,比较有内观功夫的人,他们往往就越不会轻易地认可自己和他人,因为他们都很清楚,大家都是一样的“罪恶生死凡夫”,通身都是业障,个个如是,所以谁说谁啊?所以真正通达的老修行一般反而不会摆出一副满脸佛气的样子,说一些初学者和佛油子都喜欢说的口头禅,什么“不执著”啦、“要慈悲”啦、“不见世间过”啦……等等。

  这两类人,装修行的人俺就见得多了,不装的人实在真不多,那我们该学习哪类人?这就要大家自己去善加抉择了,记得不要把佛法搞成了自欺欺人的戏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就好。

  那么,本经的“七处征心”到此讲完,针对阿难尊者的错误认知,佛陀慈悲,一一破之,不管是在内、在外、在根、在见、在思维、在中间、还是在无著,七处俱非,一说即错,统统打掉!这下子阿难尊者就找不着北了,平生所知所学原来都是错的,都是颠倒妄想,没办法,他最后只好向佛陀认错,祈求给予进一步的开示。所以,下面我们就要随着阿难,一起进入“楞严法会”的新篇章、新阶段,请大家翻开经文。








(52)神通还是神话

  我估计这时候的阿难尊者,肯定是羞愧难当,汗流浃背——不得不说,这位大菩萨特意化身而来的阿难同学,他实在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演员,他为了度化后世的我们,故意表现得笨笨的、纯纯的,那个演技真是杠杠的,没有他的配合,就不会有这部伟大而精彩的《楞严经》,这点大家要切记!可别真以为阿难尊者不如你们聪明,那就是真犯傻了。

  下面,「尔时阿难。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是如来最小之弟。蒙佛慈爱。虽今出家。犹恃憍怜。所以多闻。未得无漏。不能折伏娑毗罗咒。为彼所转。溺于淫舍。当由不知真际所诣。惟愿世尊。大慈哀愍。开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诸阐提。隳弥戾车。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及诸大众。倾渴翘伫。钦闻示诲。」

  这是讲,在听完佛陀的破斥后,阿难尊者立刻就从大众之中,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然后身语意都非常恭敬的,按照礼节袒露右肩,僧衣袈裟就斜披在左肩(这是古印度的穿衣习俗,这点在我们汉传佛教并没有完全照搬,千年的演化下来,已经有了很大的调整,但核心的东西从来没有改变过),然后阿难尊者就“右膝着地”,他就单腿跪下,双手合什,对佛陀祈求说:

  我是如来最小的堂弟,一向蒙受佛陀您特别慈悲的关爱,我虽然现在出家了,但是心里却一直有点恃宠而骄,习气犹在(阿难的这个心理其实就是在“拼哥”,有佛陀这样的哥哥那的确谁都会引以为荣,谁都会得意),所以我虽然多闻经法,过耳不忘,但是在实修实证上却很多年没有长进,亲近佛陀十几年,却始终不能达到阿罗汉的无漏解脱圣果,所以我才定慧不足,道力缺乏,不能降伏魔咒,反而受魔力的影响,心随境转,差点就失陷、沉溺在淫欲之中。

  我如今痛定思痛,反省反思,觉得之所以会如此,那最根本的原因,应当就是因为我不知道真心真如实际的法义道理,修行有误!所以现在唯有祈求世尊,祈愿您能够慈悲哀悯于我,为我等凡愚开显无上的“奢摩他”,也就是止观定慧等持之路,让我们这些像“一阐提”一样不可救药的秽恶众生,都能够毁邪归正,破除恶见,趣向真实的解脱。

  阿难说完,就行了一个五体投地的大礼,顶礼佛陀,然后就和大众一起,以一种非常渴盼的心情,敬候佛陀的开示。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光。其光晃耀。如百千日。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如是十方微尘国土。一时开现。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诸大菩萨。皆住本国。合掌承听。」这一段讲到了佛陀示现的不可思议神通、神迹。

  佛陀在听到阿难尊者的祈请后,也许是心生欢喜,他老人家当下就从面门之上放射出种种大光明,而且这种种大光明全都无比的耀眼、炽盛,灿烂得就像是有成百上千个太阳在同时放光!这个大家可以想象吗?佛陀本来像正常人一样、像你我一样光泽的脸,下一秒钟就突然变成了一个放光的太阳,甚至千百个太阳,这个场景你们能想象吗?反正我是没有见过,也想象不出来,因为这完全超出了我们普通人的认知经验,我们连两个太阳都没见过,又怎么可能理解千百个太阳同时放光的境界?

  我们看佛经,经常会看到佛陀放光的记载,一般而言,这个所谓的“佛光”大概有两种,可不是峨眉山或什么山上,人们偶然拍到的那种光圈,那是自然现象,不是真正的佛光!真正的佛光,一种是心光,又叫做智慧光,是佛陀所证的“一切种智”、一切智慧圆满成就的体现。我们在念佛诵经的时候,只要至诚恭敬,那么就肯定会得到佛陀智慧光明的加持,消业障、增福慧,这是绝对的!只不过我们凡夫通常感觉不到而已,“日用而不知”。

  还有一种就是佛陀的身光,佛身常放大光明。根据记载,像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因为他老人家示现的是化身佛,所以他的身体就恒常保持着一种温暖而明亮的光芒,辐射范围至少一丈,这是肉眼可见的,白天晚上都一样,晚上特别明显,那真的就是见者有福!甚至信者有福,见不到的人能相信,都很有福!可惜我们这些业障鬼子生在佛后,修行又差,福报又差,那一时半会儿肯定是见不到了。

  那么我们熟悉的阿弥陀佛,他老人家在净土成就的是报身佛,他神圣佛身上恒常放射出来的光明,经典上说是“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无所障碍”,这完全就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屏障与阻隔。因为阿弥陀佛的的光明,从“十万亿佛土”之外照射过来,那可不需要多少万光年才能照到你,这个光明永远是当下的,了解吗?尤其是我们正念佛时,佛号起时,光明即在,即是佛力“摄取不舍”时——这点大家千万要切记!要真信!有一天当你们实证到了,回归净土,你们就会亲身体验到那个无量圆满的“光的宇宙”、“光的海洋”。

  除此之外,佛陀也经常会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放光。比如说,在说法时或者降魔时会放光,这是“时不定”;或者从眉间、从胸前、从面门、从手掌放光,这是“处不定”;或者放光只照一佛土,或者普照十方佛土,这是“大小不定”。

  像我们本经在这里讲的,本师释迦牟尼佛现在放射的光明,那就是普遍照耀十方的大光明,而且还令十方所有的佛国世界,都普遍发生了六种震动:或轻音震响如微波涟漪,或大声吼叫如雄狮野兽,或激荡相撞如两山相击,大地或轻微摇动,或平地突起,或踊跃腾高。所谓“震、吼、击、动、起、踊”,这六种震动,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佛陀引发了大地震,其实不是的,实际上这是因为佛陀实证法身,妙契真如,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个无尽法界、宇宙时空统统都是他的“妙明真心中物”,所以才能够一动念头,就使整个法界都产生呼应和变化——“一切唯心造”,这是最高境界的“一切唯心造”。这个宇宙间的振动频率其实一直都有,只不过很多境界不到的众生如痴如醉、如盲如聋,根本感觉不到而已。

  那么随着这种种震动,十方法界像微尘数一样多的无穷无尽的时空世界,原来因为业力所感,六道国土,境界悬殊,此界他方,彼此互不能见,那么现在承佛威神,十方国土就统统打破隔阂,一下子就能互相感知甚至看见了,乃至因为佛陀神力的加持,一切世界的界限和屏障全部消失,一切都融合成了一个完整的“本来如是”的大世界,无限无量的大世界。

  大家不要以为这个屏障,这个分隔不同世界的时空屏障是好突破、破除的,稍微了解一点科学常识的就知道,就算千万个核弹一起爆炸,那个能量力量都不见得就能破碎虚空、打破时空了,所以佛陀运用的是什么方法、什么力量?经典上说得很简单,“威德神力”,这是什么力?大家可不要把这个文字轻巧看过去了。很多不信不懂的人这时就会说了:你们看你们看,佛教佛经又讲神话了!这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凡夫,他们看到佛经这里,那往往都是不信的,很多尊重佛法的人、有学问的人,他们看到这些内容也都没办法接受,绝大多数人都把佛经上描述的佛菩萨的神通当成了神话来看,但神通真是神话吗?

  诸位元芳,你们怎么看?你们是迷信,还是不信?你们觉得佛经里讲的放光动地,脑袋变成太阳,这是神通,还是神话?像这种问题、这种事情,有时候讲道理是没用的,只能靠各人自己去深入实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有依佛依法、愿意认真实践的人,才能检验真理,才有资格去检验佛说的真假。

  我们人类的认知层面,那种凡俗凡庸的认知层面,似乎很难了解超越自身太多太多的生命境界,就像蚂蚁完全无法了解我们人类一样。如果蚂蚁能够了解人类的话,那简直就是奇迹,可以算是“开悟”的蚂蚁,算是蚂蚁中的奇葩了。

  突然想起一件事,想起我曾经做过的一个梦,师父有点犹豫,我在犹豫要不要跟你们分享,(众鼓掌)要不要公开讲出来……呵呵,师父又要讲故事了,你们现在学会配合了,配合很默契!再来一次?(众鼓掌)配合不默契,那故事就讲不下去了。








(53)曾经一梦见如来

  这个故事其实不是故事,因为不是编造的,不是听来的,其中没有丝毫妄语虚假的成份,因为那是师父亲历的,那是我很多年前就做过的一个非常奇特、非常殊胜的梦。这个梦可能有点啰嗦,师父会尽量详细的,把梦境的细节、还有我这么多年的思考,慢慢告诉大家,希望尽量不要引起错解,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增上对佛法、对佛菩萨的信心,增上大家的正信和智信。

  那是在2002年,距今十七年前,那时的我住在广西的白石洞天、白石山,山上有一个寿圣寺、三清观,都是古人留下的,名义上都归我管,师父也曾经做过“山大王”。因为当时广西的道教还没有怎么恢复,没什么道长,所以道教的三清观也归我这个光头和尚管,有这个那因缘;而我呢,因为比较喜欢三清观的环境,觉得比寿圣寺更加清净、清幽,所以我就和几个云居山的师父选择住在了三清观,一直住到了03年底。

  那么我记得是在02年夏天的时候,我估计当时主要是闲的,我突然就想把自己多年念佛闻思的一点心得感悟写出来,写成一个比较总结性的“法要”,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做《易行道根本决定义》,口气还不小。大家晓得的,这个刚出家没几年的小和尚,那个发起心来往往都很生猛,所以我跟同住的两位师父打了声招呼,就开始止语闭关了。也没闭多久,第六天我就把薄薄的《决定义》写完、定稿,第七天中午就出关了。

  写作虽然还比较顺利,但那时的我毕竟年轻识浅、修行浅薄,所以我对自己写的东西到底对不对?知见上会不会有哪里不妥?我心里其实是不太有底的,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不敢百分百自肯,那么中午吃饭的时候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也闪过一个念头:是不是该请佛菩萨加持一下,给个指示?给个示现?但转念一想,你谁啊?你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和尚,一个业障鬼子,估计佛菩萨都懒得正眼看你。所以我打了一下妄想就算了,就没再想了,吃完饭就回到房间里躺下休息了。

  但是睡着后,不知什么时候,我就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因为太奇特太奇妙,所以我醒来之后记忆非常深刻,至今难忘,只要稍微一想,所有的细节和感觉就都回来了,历历在目。那么,那个梦里的场景是在一个很大的花园里,整个花园似乎有点朦胧、隐约,这个花园是在一个无边无际的宇宙星空之中,放眼四顾,周边全都是星星点点的星云、星系、星河,星海浩瀚,灿烂壮丽无比。

  重点是,我居然是和阿难尊者在一起,我们两个跟着三位佛陀,就在这个花园里散步。梦里的那种感觉很奇妙,说不清,在现实中我并没有见过阿难尊者,但梦里的我却很自然的、很肯定的知道这就是阿难,彼此好像挺熟悉的样子;在现实中我也没有见过活生生的佛陀,但梦里跟着的三位佛陀,我却同样很自然的就知道其中一位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另一位是阿弥陀佛,但是第三位佛陀是谁?很奇怪,我却不认识了,梦里就是不知道他是谁,每次想起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哪位佛陀,非常奇怪!应该不是药师佛哈,反正梦里就是不知其名,我曾想难道是跟这位佛陀没有结法缘的缘故?搞不懂。

  梦里最不可思议的,就是这三位佛陀的身体,我和阿难跟在后面,看到三位佛陀的身体全部都是一样的高大巍峨,但都不是物质的肉体,而是有点朦朦胧胧像虚影一样,似乎是用线条勾勒出了一幅佛陀的画像、佛陀的样子,身体完全是透明的,而身体的边线似有似无,很难形容。最重要的,是每位佛陀的身体里,都有无量无边的宇宙时空,无数的星云、星系、星河,都在各自运动,感觉其中都是有生命存在的,这一切就跟随着三位佛陀,一起在花园里行走。

  三位佛陀似乎是在做一种无声的交流,好像都挺欢喜的样子,我和阿难就毕恭毕敬地跟在后面,我看着三位佛陀身体里的那些星云、星系、星河,突然就动了一个念头。我心想:佛陀这样走来走去、动来动去的,会不会对他们身体里的这些世界产生妨碍啊?就动了这样一个念头。

  我这个念头刚一起来,就见三位佛陀同时停下、转身,然后阿弥陀佛更是一下子就坐在了花园里的一张长椅上,他的身体还特意左右这样扭了一下。我看到佛陀在扭动的时候,他身体里的世界却一动不动的,完全不受影响,然后佛陀的声音就直接在我脑海里响了起来:你看,有妨碍吗?我就醒了!

  你们都不知道我醒来之后有多兴奋、多欢喜,那时还是中午,我真的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能做这样的梦,一个这么好的白日梦!我躺在床上,不愿起来,把这个梦反复想了很多遍,分析了很多遍,我觉得这个梦应该是来自于佛力的一种加持和提醒,应该不是来自于自己的妄想和颠倒,因为梦里的那种境界,那种伟大、宏大的宇宙和生命境界,那是我平生想都没有想到过的,想都想不出来!

  我后来又想,既然佛陀给了我这样一个“无碍”的提醒,那么我要不要把这个梦境告诉给一些道友,分享给一些朋友呢?我当时认真的想过这个问题,也怕别人不相信,产生疑谤,因为这个梦做得也实在太巧了,你刚写完一个不成气候的东西,刚有一点小小的担心,佛陀就在梦里加持你、给你提醒了?你贵姓啊?对吧?这一般都是祖师大德才有的待遇,你凭啥?你是谁啊?如果是我,换了是我听到别人这样讲,那估计也会有同样的怀疑,很正常。

  所以我后来就把这件事简单写了一下,写了个类似于后记的,就只拿给了刘力红刘教授看,02年的时候,他是著名中医,也是很护法、很发心的佛弟子,但他看完后只说了一句话:建议还是不要发,可能会被疑谤!其实我感觉到刘教授心里也有怀疑,也不太相信,但成熟深沉的人往往都很会说话。所以我想想,觉得也对,后来在印刷《易行道根本决定义》和《阿兰若手迹》的时候,就把这个梦有关的文字给删掉了。《决定义》这本小册子在广西也结缘了一些人,但是现在十几年过去,估计也早就不知遗散到哪里了,我自己也早就把这个内容给忘掉了。

  那么到了05年初,我因故离开了广西,去普陀山的双泉禅院做法师。那在我隔壁就住了另一位法师,名字就不说了,我们俩聊得比较熟的时候,我就把这个梦境跟他说了,想征求一下他的看法。因为我几年来时不时地就会思考,佛陀在梦里示现的那个身体,是不是就是净土经典上讲的,所谓“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我不确定,所以想听听其他法师的意见。没想到这位大德一听,就非常直接的下结论说:这是魔境界!

  我吓一大跳,有点懵,就问为什么?这位法师就说了:因为净土经典上讲的,“阿弥陀佛身金色”,如果阿弥陀佛示现的不是金色身,那么就肯定是魔的示现!

  我一听有点无语,只能点到即止地解释说:不绝对吧?佛陀化身千百亿,应机说法,难道每个化身都是金色的?而且假如真是魔境界的话,魔力加持,只会让人坚固我执、膨胀自我,大说特说妄语邪见而不能自知自控,但是师父却没有这些现象,我只觉得很平淡平常的欢喜,只会一直老实专一的念佛,从来没有丧失过基本的理智、冷静和自知之明,所以这怎么可能会是魔境界呢?说不通,对吧?但话不投机,我们彼此也就没有再聊下去了,有些事情、有些问题,真不是靠讲道理能讲明白的。

  那么经过这一次,我就再也没有随便跟什么人说过这个梦了,不相信不了解我在法上是如何严肃认真的人,我是不会再轻易交流了,免得被活埋。那今天也许是时机因缘到了?也许是时机因缘到了!我觉得我还是应该把自己的一些殊胜的梦境或体验分享给大家,因为正是这些非同凡尘的境界、体验,让我对佛法、对生命、对轮回、对宇宙、对精神领域、对心灵世界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兴趣,并由此开启了我的信心和智慧之门,促使我踏上了追寻究竟解脱的无上道途!所以师父很乐于跟大家分享,就算只能给大家提供一点点参考,那我也会觉得非常的心满意足,觉得很欢喜,觉得没有太过愧对于大家的供养。

  那现在梦境讲完,(众鼓掌)我们回到之前的经文,大家对佛陀示现的种种不可思议神通,你们现在是咋理解的?会不会有更深一点的信心、更多一些的思考呢?不管你们有没有信心,反正他方世界的诸大菩萨都很有信心,他们各自安住在本国,不动法界,已经开始双手合什,准备恭聆佛陀的教诲了。

  但是很不好意思,今天的讲经时间到,一个小时的闻思弹指即过,又到了说再见的时刻。还是那句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我们大家下节课再会。








(54)一切恶叉聚

  今天是我们《楞严经》的第十八讲,第十八节课。上节课我们讲完了“七处征心”,讲到了阿难尊者的再次忏悔和提问,然后佛陀放光示现神通,再然后师父就跟大家分享了一个十几年前的“老梦”,那么现在我们要回过头来继续看经文,请大家找到经文。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这是一段高屋建瓴的总结性开示,可谓言简意赅,含义深邃。

  这里的意思,是在讲佛陀放光之后,就回答阿难尊者说:一切有情众生,在不可思议、无始无终的时空轮回里,由于对自我、对生命、对万法起了种种的颠倒错解和妄想邪见,所以身语意就会经常性的造作无数的善恶诸业,这些业习的力量熏植成种子,那就会遵循因果的法则,自然感召现前当来的种种生死苦果——这个颠倒迷惑、造作业种、感召苦果的因果链条(它是一个链条),如影随形,“惑、业、苦”三者谁也离不开谁,有一就有三,就像是“恶叉聚”这种果子一样。

  这个所谓的“恶叉聚”,这是梵语的音译,这名词用我们中文来看,翻译过来用中文来看,有点凶对吧?恶叉聚!但其实只是印度的一种果实,只要开花结果,它绝对就会是一个花蒂上结三个果,毫无例外。佛陀拿这种果子来比喻我们众生的“惑、业、苦”三者相依相伴的生命状态,真的就是生动形象,非常的精准。

  三界人天,不管是最倒霉的地狱道,还是最神奇的天道,所有天人鬼神和小虫细菌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在轮回中身不由己的“惑、业、苦”的“恶叉聚”,感召着自作自受、无穷无尽的生死大苦。

  讲到这里,有点感慨,不知大家发现没有,我们越是仔细地去观察和检验这个世界,就越是能够坚定正信,树立起对佛法的圆通正见,佛法就像是一面能够彻底透视的大圆镜,映照出了这个世界和众生的本质与真相,那就是“一切恶叉聚”!这个世界的众生,迷惑颠倒,造业造恶,苦痛无极,这是我们众生天天都在干的事,每个人都是这样子过来的,从古到今几乎就没有一天消停过,准确地说应该说是没有一念消停过,念念恶叉聚!但是大家居然还乐在其中,乐此不疲,勾心斗角,不思出离,都火烧屁股了还在装睡,这个无可救药的程度也真是没谁了。

  所以佛经上曾说,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多少多少佛曾经放舍的世界,因为这个世界的众生是全宇宙最难搞的,难度的系数没有上限,无耻的系数没有下限,所以千生万劫也就感召来了一位大仁大勇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才短短示现几十年,但是涅槃距今却早已过去了三千多年——因此俺们的恶叉聚能够“恶”到这个份儿上,那也实在是叹为观止,让佛菩萨、让满天神佛都不得不服!

  那么恶叉聚“恶”多了,“聚”久了,量变引起质变,我们这个世界的天灾人祸就会越来越多,层出不穷。这其实是因果感召的一种自然的恶兆,尤其是最近几年,这种恶兆的势头应该说越来越猛,越来越频繁。大家要学会留意观察这些征兆里面隐含的、透露出来的提醒和信息,要学会防患于未然,尽量防患于未然,了解吗?我们人类杀盗淫妄的恶叉聚,迟早会把这个世界几十年的和平假象给打破,我们人类共业的这一点点福报,不知道还能享受多少年?

  希望大家能够明白,这个因果法则有一个很基本的表现规律,那就是:当福报耗尽的时候,往往就是恶报成熟的时候!那么在恶果真正来临之前,我们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实就已经开始出现一些影响深远而重大的负面性事件了,就会出现种种征兆。

  远的不说,就说俺们大天朝,前年是索达吉堪布被老净空忽悠,妄图拯救汉传八宗,擅改《法华经》;去年是汉传佛教的学大大沦陷,今年就轮到了藏传的“大宝天天见”,由此授人以柄,开启了全国范围的佛教整改,拆寺毁像屡见不鲜,曾经的宽松氛围一去不返;但最严重的,还是老司机无视交通法规,在高速路上违规开倒车,引发了一连串的重大事故,导致人心惶惶,前途莫测,这其实就是在提醒我们国人,这个众生福薄、国运衰退的征兆已经很明显了;相比之下,东南沿海遭遇最强台风,“山竹”横扫死伤无数,小崔怒怼什么冯导范爷最高院,现在被迫隐居闭嘴,那都是说大不小的,已经不算啥事儿了。

  而在国际上,那个乱啊,更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比如什么加州的山火肆虐;中美博弈互相拆台;澳洲红衣主教性侵男童;前几天巴黎圣母院惨遭火焚,疑是难民恶意纵火;最刺激的就是“维基解密”曝光了全世界各国政要权贵的无数邪恶内幕,你想都想象不出来的邪恶,像什么美军用机枪扫射滥杀街头无辜百姓,沙特王室才有可能是911恐怖袭击的幕后黑手,而美国总统布什明知却故作不知悍然入侵伊拉克,乃至希拉里为了一己私利不惜造谣污蔑诽谤打击杀戮政治对手……等等等等。

  这个世界黑暗到种种程度,真是卖糕的!如果这是一场戏,那肯定也是一场“恶叉聚”没完没了的经典大戏,要比什么宫斗剧精彩多了。全世界的老百姓,这才知道为何地狱空荡荡,原来是魔鬼一直在人间,原来是善良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这个世界之所以会变得如此五浊秽恶,混乱不堪,不是因为没有净土,而是因为从上到下的人心基本无明、太无明,是众生的心眼瞎了!是因为“一切恶叉聚”!

  跟你们大家讲这些,跟佛弟子讲这些,并不是要大家去革命,去改变外在的什么,而是希望大家最好不要做一个后知后觉的被动“应劫者”,死到临头犹不自知,我们应该要尽量去做一个能够善用因果法则、见微知著、未雨绸缪、能够先知先觉的主动“化劫者”,了解这意思吗?要能有意识地、积极地去老实念佛、多多念佛、去修福修慧,争取尽快成就一种深厚的、正面的、乃至导向出世解脱的“不共业”,以应对未来必然会出现的人生苦难,必然会成熟的人类苦果。这不是在吓唬大家,也许我们这辈子很快就能体验到,但大家最好祈祷这辈子永远也不要体验到!

  佛陀在《无量寿经》里,曾经非常详细地开示了我们这个末法时代的“五恶五痛五烧”,这个经文建议大家要抽空多看几遍,加深理解,那真的就是对我们“恶叉聚”众生的最真实写照,你们会发现佛陀讲的就是现在的现实,不是遥远的未来。所以不要对这个“火宅”心存侥幸,不要贪恋不舍,要趁早做好准备和安排,越早越好!越清醒越好!大家明白师父在讲什么吗?知道师父的意思吗?








(55)错乱二根本

  那么现在回到经文,佛陀就继续开示说:

  古往今来,所有想要解脱这种“恶叉聚”命运的修行者,他们之所以不能证得无上菩提,不能成就大觉圆满的佛果,很多人充其量只能证得偏空的阿罗汉小果,这已经很了不起了;或者是不究竟的缘觉辟支佛果,这更了不起了,但还不够;要不就是不知不觉成为了心外求法、自以为是的各种奇葩外道,这就有点糟糕了。

  修行和善根好一点的,往往就会感生到天道,成为色无色界四禅四空天的天人天神天王天帝等等;骄慢但福报比较大的,搞不好就会投生为魔王,不是成为欲界天魔,就是成为色界天的大自在天主摩醯首罗,大自在天魔,统理三界的一切诸魔,有大神通,但是他的我慢和邪见都很重,这就不太理想了;那么修得最差的,一般就会成为人道里的什么神汉巫婆、各种妄语邪人,以及千奇百怪的各类妖精鬼怪、魑魅魍魉,它们统统都被称为“魔眷属”,这基本上就是“堕地狱”的同义词,等同于“堕地狱”的境界,迟早的事,那个未来的果报往往惨不堪言,不可思议的惨!

  那么,这些修行者为什么会修着修着,就统统修偏修错修歪了呢?佛陀说,这是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依佛依法树立起透彻的正见,没有把握住生命和修行的两个根本要点,自己想当然的“错乱修习”,那当然就会一错全错了,就像是拿着沙子来煮饭,想要煮出一锅香喷喷的好饭,纵然煮个千年万年、千生万劫的,那也不过是白费功夫,浪费时间,“终不能得”。所以想要凭借什么错乱修习来成就无上菩提,佛陀说了,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下面,「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这一段有点复杂,不太好理解。

  佛陀说:是哪两种根本呢?第一个就是无始以来,造成我们轮回和生死苦痛的根本原因,换言之,这个根本原因是什么?那必须是要搞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必须要了解,否则一修就是错,一错就走歪,一歪就入魔,一魔就堕落,那就很不冤枉了。

  佛陀继续说:这第一个根本原因,其实就是阿难你和一切众生都共同存在的一个错误,那就是把这个整天向外攀缘驰求、念念生灭的意识心,当成了真正的自我、自性和自己。把虚假当成了真实,把一个不是“我”的当成了“我”,那当然就错大发了!诸位听得清楚吗?

  这里佛陀所指的,其实就是所谓的“我执”,一种对身心小我的错误认同,“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这种迷执并不是这辈子才形成的,而是与生俱来、近乎本能的一种颠倒,让人人都觉得理所当然,有谁不把这个身心当成是“我”呢?这种错觉已经跟随和影响了我们生生世世,但却很少有人能够反观、反省、觉察和触碰到它——似乎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有谁很真实的觉察和触碰过它?这么影响我们生命和生活的一种强大的执著,有谁真正的“见”过它?

  佛法的修行,为什么一开始就强调要“破我执”?佛法想要帮助众生破除的就是这个最根本的迷障,这是一切众生轮回生死和痛苦造作的根源,所以佛说“无我”,就是为了要对治众生以为“有我”的这个错误执著。好玩的是,我们众生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对自我的执著,但众生最不了解的其实恰恰就是自我,就是这个我执,“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没有几个人能说清楚,这时又再加上一个“无我”、“破我执”,那就更是要抓瞎了,对吧?绝大多数佛道的修行者和外道凡夫一样的,都会抓瞎。

  很多人,绝大多数修行者,就是在还没有搞明白“我和无我”,还没有来得及树立对“无我”的正见,心里还是糊里糊涂的时候,就急不可待的一头扎进了佛法修持的大海。他们自以为是在学佛,却连最基本的正见正思维都木有,都没有建立。很多人埋头苦干、与人为善了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以为那就是佛法的修行,大家也都尊称他为“大师兄”,但实际上这么多年的修行却一直都是在坚固我执、甚至膨胀自我,从来就没有真正触及到“无我”和“破我执”的那个点,就在念念之间的那个点,已经跟佛说完全背道而驰了,还犹不自知,所以这样的修行又怎么可能不走偏走错走歪?!大家了解吗?曾经触碰过那个点的请举手……

  这个“无我”和“破我执”的道理,虽然深奥无比,一切凡夫外道皆不能解,但这是我们佛法登堂入室必经的门卡、必经的第一大难关,我们佛弟子必须要非常深刻而清晰地掌握它、明了它、吃透它,否则不要说什么解脱了,你还算不算是真正的佛弟子那恐怕都要打个问号,就有这么严重!希望大家牢记一点,要切记:凡是没有涉及到“无我”、“破我执”的修行,那就不可能是佛法!明白吗?所有坚固我执、巩固自我的修法,只能是外道法、魔法或者附佛邪法,这点大家要牢记,以后你们出去就会懂得分辨了,别人说的是对是错一听就知道,就不会被什么妖魔鬼怪所迷惑——这点很重要!

  那么第二个根本要点,佛陀说了,“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这里的“无始”,是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也就是超越时空、超越生死的意思;而“菩提涅槃”,指的就是我们一切众生本具的佛性,我们真正的自性,生命的实相,菩提是般若智德,涅槃是解脱断德(又叫做果德),菩提是心光妙用,涅槃是真如理体,两者合起来就叫做“不二实相”。

  这个“中道不二”的菩提涅槃,也就是我们一切众生的本来面目,又叫做法身,这个名称很多,但指向的都是同一个“不是东西的东西”。勉强打个比方,这个菩提涅槃的自性真如,它有点像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充满光明庄严、具足无限可能无限创造的生命的海洋,言语不能描述,想象只能词穷,每一滴“水”都含藏无限,所谓无尽法界、无边虚空、无穷净土、无量诸佛、三界六道、十方众生、有情无情,皆不出此菩提涅槃之广大一心,“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这句话还记得吗?这也是佛陀在本经里说的,这是思议所不能及的超越时空、超越生死的本然境界。

  而且,这个菩提涅槃的自性真心,它是“在生死不染,在烦恼不污”的,生死干扰不了它,烦恼改变不了它,因为一切生死烦恼都是它的幻化,都是空性的游戏,故曰“元清净体”。这个“元”就是从来、本来,法尔如是的意思;“清净”就是不垢不净的意思,不是什么二元的概念;而“体”就是体性、性质、本质的意思。

  所以佛陀的这句话翻译过来,简单点讲的话,那就是:我们一切众生的自性真心、真如佛性,它本来就是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大觉圆满的菩提涅槃的无上解脱境界,法尔自然,元本如是。

  换成六祖大师的话,那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跟佛说的其实就是一回事儿,表达方法不同,但意思完全一样。

  那么,按照佛陀的开示,这么高大上的自性无价宝,还是俺们众生自家的,人人有份,个个现成,但是俺们众生偏偏业障深重睁眼瞎,装乞丐装久了,在轮回里入戏太深,居然就忘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忘了自己“本来成佛”,忘了自己身怀重宝,所以你们说你们这些败家子气人不?

  佛陀说,“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这段话的核心意思其实比较简单,借用《易经》里的一句话,就是说,我们这个菩提涅槃的无上珍宝,本来明明了了的大觉真心,众生早就把它给遗失遗忘掉了,“百姓日用而不知”,所以天天造业造恶,稀里糊涂的,只会“妄用其心”,因此就在不知不觉中堕落六道,身不由己的生生死死,很痛苦,也很冤枉,但是能怪谁?你们说怪谁?

  这里的“识精元明”,“识”是指我们能够分别和了知万法的心意识功能,有情有想,能思考会判断,念念生灭,刹那不停,似乎只限于一人一身,好像我只能感觉到我的,你只能感觉到你的,彼此互不关联,这个感知的范围似乎有点局促,很狭隘,对不对?但实际上在这个生灭不停的心意识背后,却隐藏着一个精微奥妙的真正的“主人翁”,那就是“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它是不生不灭、清净光明、大觉遍照的,原本如是,一直都是,所以叫做“元明”。

  这个元明的识精,它能够化生“诸缘”,就像做梦一样的,我们的梦里不是有无数唯心所造的幻化众生吗?所有众生都有六根,当这个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自然向外,攀缘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时候,那么就会产生种种心意识上的分别和了知,这个二元分别、二元对立的“能缘”和“所缘”的境界、感受一旦确立,那么众生的小我、自我就会当真,就会上当了,这时那个广大元明的本来状态、不二的状态,就会很轻易地被我们众生给遗失、遗忘掉了,于是我们在梦里根本就不会记得自己是在做梦,我们在所谓的现实里也一样,我们根本就不会觉得现实就是梦!是不是这样?

  相比于那个菩提涅槃的、广大元明的无上境界,六道轮回其实真的就是个梦——对大家来说不知道这是个好消息还是坏消息——这真的就是个梦!众生都是梦里的众生,都是空性的、依他而缘起的“假有”。我们众生在梦里活蹦乱跳的,行住坐卧,打坐修行,各种造作,但是却认假为真,执著梦境里无常幻化的这一切,由此产生了强烈无比的我执和法执,只认同眼前的世界为真,只认同眼前的身心为我,以为这就是生命的实相——这种“错乱”实在是很糟糕!

  古人云,“一叶障目,不见其余”,就像有人只记得自己是乞丐,破破烂烂的,却忘了腰包里还有几万亿的银行卡,忘了自己原来是富翁一枚——这种对自我真实身份的根本性的迷失和遗忘,这种“不自觉”所导致的结果,那就是在六道轮回里继续流浪,继续做乞丐,继续受苦!

  佛陀说这很冤枉啊,“枉入诸趣”,所谓“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对觉醒的佛菩萨来说,什么六道轮回,乃至生死涅槃,不过是皆如昨梦,只是一场败阙而已,他们看着我们众生在梦里傻乎乎的互相伤害,受苦无穷,那当然就会觉得很不值、很冤枉啦!所以这些觉醒的圣者才会大发慈悲心,进入我们众生的梦里,想方设法,来唤醒我们。








(56)无自无他 把捉虚空

  佛陀现在做的工作,实质上就是在“唤醒”!他老人在几千年前发出的呼唤,到现在仍然振聋发聩,还是很有效、很对机的。

  因为佛陀在这里讲的是根本性的开示,我们人类不管再如何神通广大,不管再怎么飞天遁地、能够起建高楼大厦,但只要我们不明白佛说的这两个生命的根本要点,还在“错乱修习”,那么我们就永远是凡夫,还是会落在轮回的魔掌里,不得解脱!

  这两个根本,师父如果用大白话来表述一下的话,那就是:第一,你的心不是你的心,把这个念念生灭的心当成是“我”,那其实就是一种我执,本性原来空无我;第二,你从本以来就是无限不可思议的菩提自性、涅槃真心,你是无始无终、不生不灭、清净元明的生命大海,不是无常幻妄的小水滴!听得明白吗?

  迷失了这两个根本,你就是众生;觉悟了这两个根本,你就是佛!师父这样讲,虽然没有佛陀表达的那么深邃,但是不是会比什么文言文好懂一些?听起来是不是好懂一些?

  记得在网上刚开始连载《楞严奥义》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居士来找我请教问题,他说:在《楞严经》里,佛陀说我们这颗攀缘的心不是自性,不是我,那是什么?这是共通的疑问。

  师父就说:那其实就是我执,我们众生错把假我当成了真我,假我是生灭的、缘起的、虚妄的,你可以把这个假我理解成真我的幻化,但却不是真我本身。那个居士也挺厉害,他立刻就抓住师父的话,问了一句:这个真我,是不是另一种更微妙的我执呢?会不会是另一个更大的自我?这个问得真是很好!

  那师父被逼无奈啊,只好告诉他一点基本的正思维:这个所谓的真我,听清楚,它其实也是无我的,因为它就是佛性空性本身,它根本就没有什么“自我”的概念,也没有什么自他的分别;因为“自我”、所谓“自我”是建立在“他人”这个基础之上的,是相对的一个二元概念,如果没有“他”,又哪里会有什么“自”?如果一切都是“我”,没有“他”来做参照,那么这个“我”的概念也就不存在或者说没有意义了,是不是这样?

  难道你没有听佛说过吗?我们的这个自性真心,法身父母,它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一切“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在这个妙明真心中是没有什么自我、自他的虚妄分别的,没有建立起“我”的概念,了解吗?换言之,一个修行者,如果还有什么自我、自他的分别念,还有很强的我执,那就说明他根本还没有证悟,甚至,连真正的正见搞清楚没有那都不一定!

  像这样的修行者师父就见过很多了,包括我自己也是这样的,只会夸夸其谈吹牛而已,但是我有自知之明,我知道自己是罪障凡夫没修行,但是你知道吗?我这样子问那个居士,那个居士就有点尴尬的样子,念了一句阿弥陀佛,然后就转移话题了。

  那么,这方面的正见,师父啰啰嗦嗦讲了这么多,你们现在能树立了吗?你们现在能树立正见了吗?这个无我之真我,这个菩提涅槃的妙明真心,据说比虚空还广大,比太阳还伟大,那么我们平常为什么感受不到?或者换一个角度,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在生活和修行中,去实践实证、去体验感悟到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想象中或者口头上?

  其实师父除了告诉你们要老实念佛之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捷径、更好的方法,找不到什么更好的方法,要不还是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算了?(众鼓掌)你们这么会配合,那个到时候看录像的观众,会不会觉得太假、太演戏啊?会不会是“托”?讲一个禅宗祖师的公案,希望“他山之石,或可攻玉”,你们大家也不能不死一点脑细胞就只想捡便宜哈。

  在唐朝有一位赫赫有名的马祖道一禅师,大家都知道吧?他有两个比较得意的入室弟子,接法的传人,一个叫做石巩禅师,一个叫做西堂禅师,都是青史留名的大祖师。

  那么有一次,这两兄弟也许是逗着玩,也许是有意无意的互相勘验,互相勘验对方的悟境和见地。那石巩禅师就问了西堂禅师一个问题:汝还解捉得虚空么?你知道要怎样才能把捉虚空吗?

  西堂禅师就回答说:捉得。我知道,我会捉。

  哦,作么生捉?那要怎么把捉呢?石巩禅师就问。

  西堂禅师于是就用手在虚空中抓了一把,做了个捉拿的动作。呵呵,虚空抓住了。

  那石巩禅师一看就摇头说:唉,汝不解捉。原来你并不懂得怎样把捉虚空。

  西堂禅师有点不服气,就说:师兄作么生捉?(唐朝人说话真怪哈)那师兄你会怎么把捉呢?你是怎么把捉的呢?

  这时石巩禅师二话不说,突然就伸手,一把就揪住了西堂禅师的鼻子,还很用力地就使劲儿拽——揪住鼻子,鼻子越大越好拽,使劲儿拽(众笑)——把西堂禅师给痛得啊,一直在惨叫:哎呀哎呀痛死了!你这个粗鲁的家伙,拽人鼻孔,直欲脱去,你都快把我的鼻孔给拽掉了!

  于是石巩禅师就哈哈大笑着说:直须恁么捉虚空始得(呵呵,费劲啊说话,唐朝人)。必须要这样捉住虚空才行。西堂禅师只能无语,认栽,这回输得是心服口服。

  那么,故事很短,到此讲完,你们大家听明白了吗?这个虚空自性该如何把捉?你们大家想要开悟,想要亲见自己的广大自性,其实不必远求,不劳参究,你们只要抓住你们身旁那个人的牛鼻子就可以啦!两口子,老公老婆回家揪,要狠狠地拽,使劲儿揪!知道不?

  不开玩笑了。其实这个证悟菩提、回归自性的方法,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复杂那么难,也并没有离开我们当下的见闻觉知,它一直就在念念之间。佛陀说“虽终日行,而不自觉”,这是错误的,这才会导致“枉入诸趣”,对不对?那么我们逆向思维,如果是“虽终日行,而能自觉”呢?那是不是就可以“逆生死流”,趣向解脱了?很不容易是吧?

  再来,请大家更进一步的思维,这个“虽终日行,而能自觉”的修法,还有哪个是比佛说的念佛法门更好、更殊胜、更适合我们的?念佛法门本身,是不是就是一个无比圆顿圆满的“虽终日行,而能自觉”的无上修法?!而且还能得到无量光寿的佛力加持,念念同虚空,念念不落空。仔细想想是不是这样?如果连阿弥陀佛的大腿都不懂得去抱,你们还想开悟?还想把捉虚空?那就不要做梦了!

  像这种法上的融汇贯通,师父最希望的,其实是大家也要自己学会依佛依法,自己学会慎思明辨,然后老实求证,一通百通,不能把工作全都让给师父做了,你们就只是听听而已,然后听完就忘,气死师父……所以真想让师父长久住世啊,就不要光说好话,必须要依教奉行,必须要多出几个正见护法的人才才行,否则多言无益,尽是空忙,尽是忽悠师父。

  那么,今天的讲经,这时间好像到了,感恩天公作美没有下雨,感恩大家的辛苦护持,不然这十八讲的因缘恐怕很难成就。那么,还是那句老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精彩好戏还在后头,我们大家下节课再见。








(57)此心非我心

  今天是我们《楞严经》的第十九讲,佛欢喜日之后的第十九讲。上节课我们讲到了哪里?请大家翻开经文。

  上节课我们讲到了“一者、二者”,然后到“枉入诸趣”这里,看到了吗?在这里佛陀就开示阿难,一切众生由于对这个自我的生命产生了最根本的两个错乱认知,两个最大的无明颠倒,所以轮回这件事,不经我们同意就突然降临,就开始无始无终、无休无止了。

  这两个认知,一者是错认了“无始生死根本”,二者是错认了“无始菩提涅槃”,看到经典原文了吗?这样就既迷执了假我,又不认识真我,一错再错,无法“自觉”,那么就会怎样?那就只好自作自受、自取轮堕,经云“枉入诸趣”,就是这个结果。我们就这样把自己给弄成了苦逼兮兮的“流浪汉”,在六道诸趣里生死流浪,不由自主,佛陀说这叫做“枉入”,很冤枉!

  但这份“冤枉”其实有点活该,因为白白受苦,只能怪自己,不能怪别人!但如果站在佛菩萨觉醒的角度来看的话,那也的确挺冤的,每个沉溺轮回的众生都很冤,因为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本来自在,本来没有生死,但是现在却个个颠倒,个个烦恼,个个有苦说不出——在这一点上,可谓是人人平等,皇帝和乞丐一样,天神和饿鬼一样,有钱和没钱一样,聪明和笨蛋一样,你和我也一样,大家统统都是一样的,都是一条冤枉受累、活该受苦的命!你们大家承不承认?

  所谓“苦多乐少,浮沉无定,千万亿劫,求出无期”,佛陀在经典里形容的业障鬼子,其实就是现实中的我们。

  所以针对我们,佛陀在下面就继续引导,继续通过阿难尊者,做了进一步的开示,大家看经文。

  「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今复问汝。即时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语阿难言。汝今见不。阿难言见。」这里佛陀就告诉阿难说:你如今想要了解定慧等持的“妙奢摩他”的解脱之路(这个“妙奢摩他”的概念我们之前解释过的),现在你愿意发心出离生死,这是好事儿!那么我就要再次询问你了。

  佛陀就这样一面说着,一面举起了自己的手臂,估计是右手,那个散发着金色光明的手臂,五指伸屈握拳,然后就问阿难说:你看见了吗?

  阿难回答:我看见了。这个很明显的,不是瞎子就能看见。

  那么这里要插个话,要简单地解释一下,何谓“屈五轮指”?“屈五指”很好理解、很好解释,但加上个“轮”字,这个所谓的“轮”是什么意思?

  原来我们的佛陀在一生下来的时候,他的每个手指的指端,就都各有一个千辐轮相,你们看到过吗?大家没看过的,可以去百度搜索一下,马上搜索一下都搜得到,那就能看到具体的图样了。非常殊胜不可思议的、非人类所有的千辐轮相,佛陀的十指都具足圆满十个轮,那五指就有五个轮,所以叫做“屈五轮指”。

  那么在佛陀的两个脚板底也都各有一个千幅轮相,这是佛陀千生万劫利益无量众生、功德圆满而修来的一种特殊相好,是很自然的呈现,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后天刻上去的,那要比什么纹身要深刻、清晰、庄严多了。我们三界凡夫一般是没有这个相的,我们的手指手掌上只有业障相、烦恼相,掌纹凌乱,一看就心思很多,业障充满;那么脚底只有脚气,什么相好都木有,对不对?所以这个差距啊,不提也罢,提了自卑。

  下面,「佛言。汝何所见。阿难言。我见如来举臂屈指。为光明拳。曜我心目。佛言。汝将谁见。阿难言。我与大众。同将眼见。」这是讲佛陀继续提问:你看见了什么?

  阿难尊者就回答说:我看见了如来您举起手臂,屈握五指,形成了一个拳头,光明赫赫,照耀了我的心和我的眼,这是非常明显的。

  那佛陀就追问:那么你是怎样看见、用什么看见的?

  阿难就回答说:我和在场的大众,所有人,都是用这个眼睛看见的。

  这个回答似乎天经地义,你们觉得有问题吗?你们是用什么看见师父的,当然是用眼睛啦,一般人回答。你总不能用你的鼻孔来看我吧?在前面“七处征心”的时候,佛陀就已经破斥过了,这个能看的不是眼,而是心性,而这个心性是既不在眼,也不在内,更不在外的,一切俱不在,无在无不在!还记得吗?

  但是阿难对此好像并没有真正的明白,或者说还是按照习惯性的认知说出了“同将眼见”,还是以为眼睛是能看见的那个主体,执著“看见”一定要在这个眼、要用这个眼——这是我们人类或众生普遍的通病,普遍的无明。我们一般形容一个事物很明显的时候,往往都会说“啊,非常显眼”,没有说“非常显心”或者“非常显脑”的,对不对?所以这是普遍的颠倒而不自知,连阿难尊者都尚且如此,那普通人就不用说了,说明我们众生想要改变自己的成见、想要改变错误的认知有多难!所谓的“修行”,难就难在这个地方。

  下面,「佛告阿难。汝今答我。如来屈指为光明拳。曜汝心目。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当我拳曜。」佛陀在这里故意重复了一遍阿难的回答,意味很深长。佛陀说:你现在回答我,说如来屈握五指成光明拳,晃曜你的心和眼,如果你的眼睛能看见的话,那么又是以什么来作为你的心,看见了如来的这个拳头在晃曜?呵呵,乍一听都是很普通的问题。

  「阿难言。如来现今征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心。」阿难就不假思索的就说:您现在问我的心在哪里,我这个心正在听您讲话,思考您的问题,回答您的问题,这个能够思考、推理、追寻答案的心,毫无疑问,这就是我的心!我就是把这个能够思考、推理、追寻的,作为我的心的!

  大家是不是亦复如是,也是同样的?

  结果佛陀当场就破斥了,丝毫不留情面。

  「佛言。咄。阿难。此非汝心。」佛陀也会骂人的,佛陀骂人的话,换成我们现在的用语,应该就是:呸!阿难,这个不是你的心!

  我呸——要牢记这句棒喝。

  「阿难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阿难一听就吓坏了,脸色“矍然”,一脸惊慌失措的样子,他赶紧就从座位上站起来,合掌恭敬,向佛陀求教说:您说这个不是我的心,不是“我”,那么这个是什么?

  这里真是一个非常要命的地方,这是本经第一个致命之处!佛陀这样直言不讳,直指真实,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把阿难以及我们所有人的“自我轮回之命”都给断了、夺了!换言之,佛陀是在要我们的命,要你我这条贱命、小命、烂命!你们舍不舍得?怕不怕?特别是年轻的帅哥,怕不怕?

  今天你们能不能把自己给解脱、超度了,能不能顿悟顿超,关键就在这里!大家要注意听!

  我们现在不但在注意听,还在注意看,注意闻、注意感受,对不对?念念之间,还在分析、思考、推测、理解……一刻都有没停止过。恐怕没有人会觉得这个“我”不是“我”,没有谁会认为这个正在思维不断的“心”不是“我的心”,是不是这样?

  但佛陀却斩钉截铁地断言:此非汝心!彻底否定!不留余地!换句话说,这个“你”不是你所以为的“你”,我们本能认同和建立的这个心智概念“自我”,以及围绕这个核心所建立的一切梦想、成就、骄傲、满足,一切二元分别、二元对立、二元互动的模式,现在都将完全崩塌!因为佛陀说这个“心”根本就不是“我的心”,那么顺理成章的,我们所以为的“我”,那肯定就不会是真正的“我”!

  这是很彻底的解构,颠覆性的革命,生命中没有比这个更重要、更不可思议的了!所以一般凡夫外道、就算是科学家,听到这里都是凌乱的,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甚至很多大修行人也搞不拎清。

  比如像诸位,你们的修行够大啦,你们能够信佛念佛、老实持名、坚定求生,这是何等了不起的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缘!佛陀说你们、夸赞你们是“人中芬陀利华”——诸位花朵,你们是这样稀有难得的佛弟子,如果这都不算大修行那什么才算?但就是如你们一般的大修行,千生万劫曾经供养、承事过无量诸佛的人,你们现在能听懂佛陀在说什么吗?你们现在能听、能看、能思考的这颗心,佛陀说“这不是你们的心”,你们觉得自己没糊涂的,请举手!呵呵,就没有一个不糊涂的!

  所以念念之中坚固自我,还在迷执自我的人,是不可能了解佛陀在说什么的,因此我们需要阿难尊者来代我们请教,来代我们问出所有众生共同的疑惑:

  “此非我心,当名何等?”——佛陀啊,您为什么会如是说?

  “此非我心,当名何等”,这个不是我的心,那么它该叫做什么?








(58)认贼为子

  下面,「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这一段太重要了,佛陀对阿难尊者的回答,我们要掰开来一个字一个字的细讲,否则很多人可能还是听不懂!

  前面阿难问“此非我心,当名何等”,这个能够推理思考的意识心,不是我的心,那是啥?

  佛陀就回答说“此是前尘虚妄相想”,这个“前”,有“之前、过去式、刹那不住”的意思,这个“尘”是指跟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相对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根六尘都是因缘和合才产生的缘起法,本身就是刹那生灭、刹那不住的空性幻法,这两者又因缘和合,六根六尘的和合里自然就会产生六识,这个能够分别、判断、取舍的六识就统称为“意识”,也就是我们现在能够思考的这个意识心。

  其实所谓六根、六尘、六识,这三者是“纠缠”和合在一起,密不可分的,它们都是刹那生灭、刹那不住、缘起性空的幻有幻法——大家一定要牢记这一点,要经常拿来观照自己和他人,尤其是要拿来观照自己的喜怒哀乐、念念迁流。佛法必须要活学活用,要用在自己的身心上、生活上,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它、吃透它,不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上。

  比如我们现在彼此看见,你们的眼根看见师父的黑脸,师父的眼根看见你们迷茫的眼神。你们看见师父由色尘形成的这个“相”,其实我们才说“现在”的时候,你们的眼根和师父的色身早就已经在弹指之间快速变化过去了,早就已经刹那生灭了无数次。这点现代科学已经发现和证明了,组成我们这个物质肉体的分子、原子、粒子,一直都在刹那不住的生灭不停。所以严格来讲“现在”是不存在的,“过去”和“未来”也只是个概念,我们看到的物质之相,其实都是“前尘”,都是已经过去的、无所住的、不可得的“虚妄相”,包括能看和所看,全部都是空性无常的一场幻化。呵呵,有意思吗?生命多好玩啊。

  那么,建立在这个“前尘虚妄相”之上的所有思维、思考、思想,又能真实到哪里去?又怎么可能是真实的“我”或者“我的心”?大家想过这个问题没有?因此佛陀才会把这个意识心定义为“前尘虚妄相想”,这是多么精准的用词啊,古德的翻译也非常令人赞叹,不服不行!

  像现代有某些白痴,诽谤《楞严》是伪经,大言不惭地说《楞严经》“错谬百出”,这些其实都是狗屁不懂、人云亦云的外行,真不晓得他们“谜一样的自信”是从哪个垃圾堆里翻出来的,百思不得其解。这种没有自知之明的愚蠢是最可怕的,希望大家了解和引以为戒,千万不要犯类似的错误。唉,蠢到极点了!师父忍不住吐槽一下,师父不玩抖音,也不玩微博,所以偶尔借这个机会吐槽一下,下面我们继续。

  其实佛陀在这里说的道理是真实义、究竟义,但是绝大多数众生是很难相信并理解的,更不要说接受了。就比如你们,能够相信并理解、乃至接受自他是“虚妄”的吗?你们现在看着师父的这个相,这么黑、这么酷,你们看得出这是虚妄的吗?你们回家照镜子,左看右看,嗯,这么猥琐、这么漂亮,越看越帅,你们能相信这不是你吗?有的人心想,师父又在拿我们开涮,又在开玩笑了,自赞毁他,又在故意贬低我们……点点点点,这一系列的思考。很多人都会把这个正在思考的心,当成是“我的心”,你们呢?你们是不是也是同样认为的?

  前几天有个不认识的女居士,在我微信留言,她说看了《洞见和真相》很感动,看哭了,我自己看我都笑了!然后她就问我,说:现在有个问题,内如如外,如如不动,此心本自清净,那么流泪的人是我动心了?还是我身上的众生动心了?请师父开示。

  当时我就很想把佛陀的原话给砸过去:呸!此非汝心,了不可得!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本来了不可得,何者妄动?佛陀的这几句开示真的就是金刚王宝剑,可以斩破一切的颠倒妄想!但是师父回神一琢磨:嗯,佛法不能贱卖!于是就告诉她说:周日讲经的时候会讲到这个问题,你现在如果急于知道的话,那么就叫你身上的众生一人给师父二百五吧(众笑),不贵,这样师父才会告诉你!结果很显然,这位居士身上的“众生”对师父的提议不感冒,木有动心。呵呵,这个该动心的时候不动心,不该动心的时候却乱动心,该交的学费不交,那以后被邪师骗走的就不晓得会是多少了,真是没辙!

  有点扯远了,现在我们回到本经。在这里,佛陀告诉我们,我们能感知到的一切“色声香味触法”,所有六尘之相都是虚妄的,这个所谓的“前尘虚妄相”就像是影子,是假的,这一切“虚妄相”在我们的心里留下的烙印,唯识学叫做“种子”,其实也是一个影子,也是假的;我们由此而产生的种种思想和迷执,分别这个善恶,取舍那个美丑,定义一些对错,强化一些爱恨,那更是“假上加假”、“假中之假”,本质上只是一种“取著”,都是妄执,了解吗?

  这个词组,“前尘虚妄相想”,在《圆觉经》里有一个同义词,叫做“六尘缘影”,原文是“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这句话记得吗?你们可以对比一下,看看这两个的意思是不是一样的、是不是能够互相参照?我们所取著的这个六尘,原来不过是“前尘”,不过是刹那生灭、缘起性空的虚妄幻法,我们把这个像影子一样的意识流,由各种念头种子形成的意识流当成是自我,甚至不假思索的认为这就是“我的心”——这种错误的认知和认同,在轮回里已经变得是非常坚固,坚固无比,已经成为了一种本能,成为了“俱生我执”,那么这就造成了一个后果,佛说“惑汝真性”。

  什么叫做“惑汝真性”?比如,影子是虚妄的这点我们都知道,但我们的这个“前尘虚妄相想”跟影子是一样的虚妄,这点我们却不见得知道了。因为我们的心是很散乱、很昏沉的,凡夫的心一般都如此,我们看不清也感受不到这个“前尘虚妄相”的影子是刹那生灭、刹那不住的,更看不清这个“虚妄相想”是空性无我的幻法。那么,既然从内到外都看不清这个真实的体性,我们从无始以来以至于活到今天,那就会犯下很多很严重的错误!

  首先我们就会“惑汝真性”,然后就会“认贼为子”,也就是舍真取妄,认假为真,把这个“前尘虚妄相”当真,把“虚妄相想”这个意识心当成是“我”或者“我的心”,那么自然而然、理所当然的就会“失汝元常”,就会把我们原本的、永恒的、不生不灭的真实生命给迷失掉了。

  迷失掉了就会怎样?我们看看这个世界就会知道,每个人都在念念之间,都在有意无意之间,都在自觉不自觉中坚固这个小我、自我和假我,由此就产生了非常顽固的一种习惯性的我执我相;每个人都还在分别自他、分别物种、分别国家和民族、分别政治、宗教和文化,由此就产生了复杂无比的人相众生相;每个人还都在坚固自己对时间空间的迷执,对寿命的错认,怕死、怕老病、忌讳无常、妄求长生,由此产生了受制于三界虚拟时空的寿者相。这四个相,什么“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其实也不过都是“前尘虚妄相”,都是我们内心无明的投射,都是“虚妄相想”,不是真实的。

  那么在坚固这个“虚妄相”、“虚妄相想”的过程中,我们的身口意就会开始乱来,就会造作无数的“贪嗔痴慢疑”、“杀盗淫妄酒”,累积无边的恶业,积压无量负面的情绪、能量和种子,就算偶尔有点善业,那也是“强盗发善心”,善少恶多,所以就会身不由己、貌似不受控制地在这个空性的生命大海上,随着业力的“波浪”起起伏伏、生生死死、幻变无穷,躯壳换了一个又一个,执著却是“换汤不换药”,所谓的“轮回”其实就是这么回事儿。

  勉强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假如我们原来的生命是一个无限不可思议的空性大海,那么三界所有的宇宙、所有的时空、无数众生,就是这个空性大海上微不足道的一个个小泡沫、小波浪,这个泡沫和波浪还是虚假的、幻化的,但是众生却以为自己就是这个小泡沫、小波浪,以为这个小泡沫、小波浪就是真实的“我”,完全忘记了自己其实是大海,所以你们说这个是不是颠倒?是不是“认贼为子”?

  因此佛陀才会说这样的“故受轮转”,这种“轮回六趣”的果报,其实是一种“枉入”,很冤枉的活该!

  总而言之,现在你们看师父,师父看你们,乃至当年的讲经现场佛陀看阿难,阿难看佛陀,其实都是虚妄看虚妄,类似于影子看影子,同一空性。

  这里面的区别就在于,佛陀和师父都很清楚,都知道自己是虚妄的,就像影子。虽然师父给佛陀提鞋都不配,但知道“自己是幻化的”这点,跟佛陀是一样一样的。所以佛陀当年才会说自己是“化身”——“千百亿化身”,“千百亿如来”,千百亿的众生其实个个都是“如来”;但是阿难和你们这些“如来”很明显都还在装睡,还在假装,假装不知道自己是虚妄无我幻化的!

  如果你们是真的不知道,那就要“真的”受苦了,因为你们就会如佛所说,“认贼为子”,就会开始“妄用”、“错用”其心,就会在念念之中坚固各种执著,自造各种烦恼,然后感受苦果,自取轮堕,最后彻底地迷失“元常”,忘了回家的路,忘了什么才是自己真正的家!

  甚至,有些人还会像阿难尊者在下面讲的,谤佛谤法,“永退善根”,那果报就会很惨了。








(59)生命的最大奥秘

  我们先来看一下经文。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佛宠弟。心爱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独供养如来。乃至遍历恒沙国土。承事诸佛及善知识。发大勇猛。行诸一切难行法事。皆用此心。纵令谤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若此发明不是心者。我乃无心。同诸土木。离此觉知。更无所有。云何如来说此非心。我实惊怖。兼此大众。无不疑惑。惟垂大悲。开示未悟。」

  看得出来,阿难似乎有点慌了,他一听佛陀呵斥说“此非汝心”,又说此心是对“虚妄相”的“虚妄想”,他根本就没听懂,不但没听懂还错解了,所以他就很着急甚至带点惊惧地,就向佛陀求教说:

  世尊啊,我是您至亲的弟弟,我当初因为无比敬爱佛陀的相好庄严,而发心出家,那时我用的就是这个心;现在我不仅仅是只愿单独供养、侍奉、追随您一位如来,我还发愿遍历恒沙一切国土,供养、侍奉和追随无量诸佛菩萨以及善知识,我为此发起了无比的大勇猛心,誓愿修习一切难行之法,这时我用的也还是这个心;乃至我如果谤佛谤法,导致我永远退失善根,永堕无间地狱,那我用的也还是这个心!

  如果我一直以来明了认定的这个心,我一直认为就是“我心”的这个心,它居然不是我的心,居然是虚妄的,那么也就是说我其实是无心的,就跟草木土石一样,同于无情;但如果我真是无心的,离开这个能够觉知思考的心,那么“我”的存在就什么都没有了,那我又是拿什么来发心出家、发心修行、乃至造恶堕落的?所以我跟无心无情的草木土石还是不一样的,我还是有“心”的(这是阿难的潜台词)。那么,佛陀您为什么会说“此非我心”,“此心虚妄”呢?我听了实在是感到惊惧害怕,法会现场所有还没开悟的大众,他们也都个个心怀迷惑,不能释疑,所以唯有恳请佛陀慈悲垂悯,给予我们开示,帮助我们明了。

  这是对阿难这段话的简单解读,阿难说他听了佛陀的呵斥,感到很害怕,“我实惊怖”,说实话这种心理我多少有点理解。记得当年我第一次看到佛说“无我”,佛说“空性”,看到佛说“此非汝心”的时候,我的感觉也是很诧异的,搞不懂啥意思,心里还隐隐的有点小抗拒,不敢接受,不愿接受。那现在你们也看到听到佛说了,你们有什么感觉啊?你们有没有觉得被吓一跳,或者觉得很难接受,有点害怕?还是完全无感,不感兴趣?哎呀,我一看到你们迷茫的小眼神,我就觉得你们的根器悟性,很可能要比阿难尊者和师父都高……

  师父现在习惯性的,经常就会用佛法来观察世间,观照人性,我发现人类实在是一种充满矛盾心理的动物,古怪动物,古今中外都一样。科技和社会再怎们发展,这个人心人性的根本无明,却从来没有改变过。比如说,我们人类一方面很执著自我,追逐享乐,认为这个四大假合的身体就是“我身”,这个六尘缘影的思想就是“我心”,那么两者相加,这个身心小我的复合体就是完整的“自我”,一般人都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人类一般都很在乎、爱惜自己的这个身心性命,为了追逐享乐不择手段,都很抗拒或憎恶“老病死”。那个什么抖音、直播上,明明长得像猪八戒的,都把她P成了七仙女,对不对?很在乎!很爱惜!

  但奇怪的是,人类越执著、越在乎自我,那个痛苦和烦恼就往往越多,不见减少,但就算绝大多数人都在这个执著里已经活得很苦逼、质量很差了,也没有几个人愿意放下执著,愿意反思反省、改良三观的,执著的人反而越来越多,创造的苦也就越来越多。与此成反比的,是能够正确理解和接受佛教“苦空无常”、“无我无心”真谛的人,日渐稀少,越来越少,这也是众生的福报所感,是符合因果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一种隐隐的直觉,知道生命的无常不可避免,知道自己的身心是幻变的,知道人生就像一场大梦,“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但偏偏就只有在面对衰败衰老,面对疾病痛苦,尤其是面对生离死别的时候,我们人类才会发出“世事如梦”的悲秋之叹,才会承认佛说的“一切皆空”,明白一切争名夺利、绞尽脑汁都是没有意义的。

  但这时的很多人又会不自觉地走入一个误区,认为既然一切皆空、一切虚妄,那我们这个身心性命本来就是很偶然的出现,迟早都是要消失的,“人死如灯灭”嘛,根本就没有什么因果,没有什么神魂,没有什么轮回和前生后世,所谓“人之一死,即同草木,身埋泥下,即归尘土”——这种无神论的“断灭见”邪思维,是不是跟阿难尊者讲的“我乃无心,同诸土木”有点类似、有点异曲同工?在这种邪思维指导下的人生,搞不好就会走上“无知无畏,错大因果”的歧途,最终不但会毁了今生,更会毁了自己往后的生生世世。这样的案例就太多太多了,古往今来,史不绝书,我们就不多说了,

  那么, 现在问题来了。第一个问题,既然佛说“此非我心”,“此心虚妄”,那么我们的所谓“创造人生价值”,“追求人生意义”,那还有什么必要?乃至我们学佛修行,持戒吃素,老实念佛,求生净土,那还有什么必要?这里面,其实正正隐藏了我们生命中的一个最大的奥秘!

  佛陀说我们这个正在思考、能够思考的心是“前尘虚妄相想”,不应该执著,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心恰恰也就是佛说的“缘起性空之心”,它是空性的、无我的,空性无我是什么意思?你们如果只看到空性之心虚妄、空寂、不可得的这一面,而没有看到它创造、妙有、无限可能的另一面,那么师父只能说,你们真是福慧浅薄、错解佛法、大错特错、统统走偏了!

  正因为我们的这个心是空性的、无我的,所以它本来就没有任何的设定,所以它可以去创造无限的可能!听得清楚吗?我们的生命本来就没有什么固定的价值,所以我们可以去创造无限可能的人生价值;我们的生命本来就没有什么固定的意义,所以我们可以去创造无限可能的人生意义!当我们错用、妄用其心的时候,我们就会创造出生命中的烦恼痛苦,就会创造出地狱;当我们善用、妙用其心的时候,我们就会创造出幸福和天堂,乃至创造出超越生死、不可思议、无比庄严的伟大生命境界——十方诸佛清净土。

  这个能够创造无限可能、成就无限可能的心,不在别处,就在我们的念念之间;那么是错用还是善用,是妄用还是妙用,这个选择的权力完全就在于“我”,就在我们“虚妄相想”的念念之间!这个,就是我们生命中最大的奥秘!希望大家能了解。

  阿难尊者其实在无意之中,他早就已经触及到了这个奥秘,他知道他的心在修行上至少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选择谤佛谤法,永退善根;二是选择发勇猛心,承事诸佛,难行能行,幸好他老人家选择了正确的,否则我们现在也看不到这部经典了。他老人家只是一下子没有转换角度、转换思维,所以就卡在了那里,错解了佛意。

  那么接下来,师父向你们提出第二个问题,继续考验你们的智商,要听清楚了:既然佛说“此非我心”,“此心虚妄”,但又说“有因果”、“有轮回”、“有往生”,那么到底是谁在承受因果?是谁进入了轮回?是谁得到了往生?既然无我,那么是谁?这个问题很顺理成章,很多初学佛的、初入门的,乃至很多外行不懂的人,都会有这个问题。

  但是师父今天暂且不说,留给你们自己先参一参,参对了师父有奖,奖一串师父盘过的好念珠给你们,要不要啊?但是参错了要交罚款,每个人二百五哦,你们怕不怕?所以想清楚了再来找师父。

  那么,今天的讲经时间好像到了,又到了说再见的时候。还是那句老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我们大家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