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阿閦佛品第十二
我们现在进入第十二品“见阿閦佛品”的学习。阿閦,是无动、不动的意思,这位佛陀八风吹不动,四魔难侵扰,所以阿閦佛又被称为无动佛、不动佛、无动如来、不动如来,怎么叫都可以。阿閦佛成就的净佛国土,按方向大概是在我们亚洲的东边过去,名叫妙喜世界,不是我们这个银河系的,甚至不是我们这个时空维度的,那个距离就不知道有多远了,反正不可以道里计。
阿閦佛的名号和阿弥陀佛的名号一样,都是发“阿”的音。这个“阿”字是开口音,正确的读法应该是我们汉语拼音中的a音。这个“阿”字也是华严字母的第一个字,也是宇宙三原音“唵阿吽”中间的一个音。阿字有无量无边、生生不息的意思,包含有无量功德,无量涵义,其中一个涵义就是无生,生而无生,不生不灭,这也代表了佛陀证到的境界。密教中说从这一个“阿”字里就可以出生一切陀罗尼,它是一切咒音的根本,这个声音的奥秘就很多了,以后我们有机会再慢慢说。所以这个字的读音是非常重要的,“阿”是开发的、上扬的音,代表了生命的生生不息,严格来讲不能读“哦”或者“俄”音,像电影电视上一演到和尚就是“哦”弥陀佛或“俄”弥陀佛,那一看就是外行,现在有很多出家人也这样读,我认为这个是不正确的。这个“哦”和“俄”,这两个音是从口腔中部发出的,是下沉音,轮回音,大家可千万别读错了。
我们其实只要做一个简单的试验就明白了,当我们有时候碰到惊吓,我们会怎样?我们会本能地“啊”的一声高声尖叫,尤其是女人,你们会发出“啊”的声音,而不是“哦”和“俄”。这个“啊”的声音是上扬、打开的,发出来很自然、很舒畅,你们试试看是不是这样?只有这样叫声音才出得来,但如果是发“哦”和“俄”音的话,那个声音就很憋闷了,它会很自然地往下沉,根本就叫不大声,甚至叫不出来,你们可以试试看。所以阿弥陀佛读“啊”应该是很明显的,这点大家要注意,不要盲听盲信被误导了。
那么前面一品,我们讲的是菩萨所行持的种种大乘菩提道法,“不尽有为,不住无为”,所以命名为菩萨行品,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因;现在我们讲的这一品以阿閦佛的圣号为名,经文里广泛阐述了如来“生而无生,动而无动”的不可思议境界,这可以看成是果。前因后果,这个经文之间的脉络很清楚,结构混然天成。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经文。
(149)怎样观佛 怎样见佛
「尔时,世尊问维摩诘:汝欲见如来,为以何等观如来乎?」当时,众香国的诸大菩萨已经返回了香积佛土,在法会现场只剩下了娑婆世界的人。佛陀就问维摩居士,你曾经对文殊菩萨说,可共见佛,你想要见佛,见到如来,那么你是怎样看待如来的呢?注意,这个问题也是在问我们,诸位大德,你们平常是怎么样去观如来的?你们是怎么样去看佛的?在你们心里佛是怎样的?你们把佛当成了什么?这个问题很关键。
修行者如果能修得所谓的慧眼的话,就能“见事入微,直得本质”,就能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本质,这个叫做“玄照”,是一种很玄妙的智慧观照的境界。不同的观照深度,看到的境界,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在我们佛教的修法里,观照如来的方法大概有三种,第一种是观形相;第二种是观法身;第三种是观性空。所以佛陀的问题其实是问,在这三种观法中,维摩居士,你是用哪一种方法来“观”佛的呢?
佛陀不问其他人,只问维摩居士,这是因为维摩居士在上一品的开头,曾经对文殊菩萨说“可共见佛”,一块见佛去,所以佛陀现在是明知而故问,目的是借这个因缘,开显如来法身的无上奥秘。这个法身就是我们一切众生的本来面目,也是我们无量光寿的自性天真佛,这里面就谈到了很多好玩的东西,对我们的修行非常重要,所以大家要留心听了。
「维摩诘言: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维摩居士就回答说,我通过观照发现,自己身体的实相其实是空的,我观照佛陀的身体也是一样,没有任何差别。我身佛身,平等不二,都是了不可得的缘起性空。
在维摩居士的这个回答里透露了一个重大信息,“如自观身实相”,如果我们能够看清楚自己身体的实相,那就和见到佛没什么区别了,见实相者即见如来。换句话说,佛陀不用去外边找的,真理并不在遥远的天边,这个所谓的实相真理就在我们每个人乃至一切众生的这个身心皮囊上,不离身心。这个实相就是“空”,谁能真真切切地见到这个,那当下就能见到佛了。要注意!这个不是什么理论思想,这是必须要修行者亲身去体验才能明白的伟大境界,空谈和想象都不算数的。
像有的人打坐的时候可以出神,看到自己的肉体坐在床上、垫子上,另外还有一个“我”飘在半空中,透明半透明的,有时还有光,可以飞、可以看,有人以为这个就是自己的灵魂,以为这个就是真正的自我。其实不是的,自我的实相绝对不是这样子的,这个不过是意识投射的心灵幻相而已,正是坚固妄想。自我的实相远远超越人类的想象,超越人类想象的极限,所以想也白想,不如不想,我们老老实实念佛,到时心开意解,自然就会明白了。
「我观如来,前际不来,后际不去,今则不住。」《金刚经》上也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这是什么意思?如来来了并没有真来,等于没来,来是幻来;如来去了并没有真去,等于没去,去是幻去。来是幻来,去是幻去,就和做梦的境界是一样的。如来这个概念,说明了诸法实相是如如不动,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而经文里面讲的前后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这里,维摩居士实际上是在说,如来的法身是没有什么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因为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缘起性空的幻相,就像海市蜃楼,虽然可以看见种种现象,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真实存在的东西。
所谓“前际不来,后际不去,今则不住”,这一句话看上去很简单,但实际上很不好懂,因为这个又是实证才能明白的境界,包含了时间、空间和生死的最大奥秘。如果有谁能把这个整明白,那估计差不多也就该悟道了,那时就会明白什么叫做实相念佛、唯心净土,那个时候,修行者就能契入实相念佛、唯心净土的境界,自然而然地契入。
「不观色,不观色如,不观色性。不观受想行识,不观识如,不观识性。」这个“色”字,在这里是指佛陀色身的种种形态,可以说是“有”。色如,是指色法存在的当下就是性空,可以说是“非有”。维摩居士在这里,他紧接着上面就说,我不是从色身差别相的角度来观佛的,也不是从色法性空的角度来观佛,更不是从色性非空非有的角度来观佛。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总而言之,我从来就不从五蕴的某一个角度来观佛。我从来就不这样去观佛,什么道理呢?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如果修行者执著了某一个观察角度,认为我这样看到的才是佛,其他不是,那就局限了法身,就会有分别取舍了。而真如法身、我佛如来,是绝对不可见、不可界定、不可局限、没有分别取舍的,那怎么办?这个不可见的如来要怎么见?很明显,维摩居士在这里讲了,不能在五蕴四大上去折腾,修行者必须要先让自己的心停止,停止所有的追逐和梦想,停止所有的疑惑和测度,不要去思维、计划或寻求了悟,“不依身,不依心,不依也不依”,古德就是这样说的。古德还有一副对联也说得非常好:
无人无我观自在,
非空非色见如来。
只有灭除了一切的妄想分别和有为造作,才能发现那个真正的自性如来。这就是从无始以来,一直陪伴我们,一直被我们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自性真佛,它超越任何内在或外在的形式,它是一切,但一切却不足以形容它。
维摩居士在这里讲的东西,一路下来,实际上已经算是很具体的修法了,有兴趣修禅的同志不妨自己琢磨琢磨,好好体悟一下,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非四大起,同于虚空。」地水火风叫做四大,这是佛法的一个基本概念,它们是构成这个物质世界的四个基本原素。维摩居士在这里接着讲,这个如来法身无形无相,如同虚空,不是四大所能生起的,更不是四大所能妄造的。所以我们在寺庙里看到的塑像不是真佛,那只是表法的;我们打坐或做梦的时候看见的佛菩萨像,就算他会放光、会和你说话,那个也不是真佛,那个还是缘起如幻的示现,千万不要执著。
真正说起来,佛陀的应化身和我们众生一样,都是由四大假合而成,是有相的;但佛陀真正的身体——法身,却是由无量功德智慧开显出来的,清净无染,无形无相,同时含裹万相,就像虚空一样的,非思议所能及。如果修行者能够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念到净土现前的境界,那么就能同样证得这个无量光寿的清净法身,到时如人饮水,自然就会明白,自己就会明白。
「六入无积,眼耳鼻舌身心已过。不在三界,三垢已离,顺三脱门。具足三明,与无明等。」这个清净寂灭的如来法身,不是由六根相对六尘和合聚积而来的,它超越了眼耳鼻舌身意的认识范畴,超越了能所二元相对的境界,超越了生死和时空,所以它也不在欲界色界和无色界的局限内,不拘泥于三界。换句话说,如来法身是超越一切轮回束缚的,它根本就没有什么贪嗔痴三垢,它本来就是空、无相、无作的解脱境界,它自然而然就圆满具足宿命、天眼、漏尽三明,但又和所谓的无明一样,性相平等,同一空寂,
所以站在法身大觉的层面来看三界众生,那是当下即空,无缚无脱的:不见有无明可破,不见有明可求;不见有烦恼可断,不见有菩提可得;不见有生死可出,不见有涅槃可证;不见有三界可离,不见有三界可住。所谓:
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像这样无取无舍,无修无证,那当下就是安身立命之处!随时随地,就是安身立命之处!如果有修行者能够通达永嘉禅师的这首《证道歌》,那自然就会明白维摩居士在说什么了,大家自己好好琢磨琢磨。
「不一相,不异相。不自相,不他相。非无相,非取相。」这里的“一相”,是指宇宙人生的真谛之相,就是这个(竖一指);“异相”是指世俗谛的万千差别相。维摩居士说,这个如来法身的实相是非真非俗,非一非异的,没有自我的概念,没有自他二相的分别,不是什么都没有的无相,也不是缘起幻化、如露如电的种种生灭相。换句话说,不是涅槃相,也不是生死相,那到底是什么?
你们不要以为刚才我竖这一指就是哦,(竖一指)呵呵,举高点。当年唐朝的时候,有一位禅师叫“俱胝和尚”,禅宗“一指禅”的典故就是因他而来的。这位大禅师,每逢有人问他什么是“道”的时候,他的回答很简单,每次都是举起一根手指说:“就是这个!”这个是什么?谁也不知道,你懂得也是这个,不懂得也是这个,多一句话他都不说,还真有很多人因为俱胝和尚这么一指就悟道了。我指了半天也没人悟道,唉,境界不同,师父不对,弟子也有问题。
那么有一天,俱胝和尚出门了,不在家,只留下一个跟了他很多年的小沙弥看庙。但这一天偏偏就有一个人来找老和尚问道,小沙弥因为经常看到人家给师父磕头、顶礼、求佛法,师父总是手一指——这个!小沙弥就说了,师父不在,不过我师父那个佛法,我也知道,你要问道就问我好了。那个问道的人就跪下来了,很虔诚、很有信心地就跪下了,说小师父,那请你告诉我,什么是道呢?小沙弥也学师父的样子,举起一根手指说:“就是这个!”这一下那个问道的人就开悟了,他很高兴地就给小沙弥顶了个礼。因为问道的人是真懂了,但这个小沙弥可真不懂,但是他也很高兴啊,原来师父的佛法就是这样的,就这么简单。
等俱胝和尚回来了,小沙弥就兴高采烈地把这件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师父。俱胝和尚听完报告后没出声,他转身就进屋去了。过了一会儿他背着手出来,俱胝和尚就对小沙弥说,你再说一遍你是怎么接引别人的?小沙弥又比划着伸出一根食指说:“就是这样!”这时俱胝和尚放在背后的手突然一挥,他手上拿了一把利刀,一下子就把小沙弥的那根食指砍断了。小沙弥的手指被砍,那当然疼得不得了,就大哭,这时候俱胝和尚就追问了他一句:“什么是道?”小沙弥条件反射般地伸出手指,但手指已经没了!这下子,小沙弥也悟道了,一根手指才换来了大彻大悟!值得吗?所以你们千万不要以为这个就是哦,小心我把你们的手指也咔嚓掉,让你们告状都没处告去。
本经这里讲的这个“不一不异、不自不他、非无非取”,其实就是很具体的修行心法,大家看出来了吗?所以这个佛法有时候真的很可恨,它可以把聪明人变成白痴,也可以把文盲变成解脱的圣者。越学越觉得里面奥妙无穷,越学越觉得自己很笨,有时候看到佛经那真是咬牙切齿,又爱又恨的,明明每个字都认识,但连在一起就不知道啥意思了,很可恶!对吧?你看我多理解你们!
下面,「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而化众生。」这个法身既不在生死的此岸,也不在涅槃的彼岸,更没有什么中流中道可言。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就是因为证得了这个远离所有二元分别、没有丝毫染著的法身,才能横说竖说、自在无碍地教化众生。
「观于寂灭,亦不永灭。」如来的法身是个很奇怪的东东,它创造了一切时间空间,创造了一切生灭幻境,但它本身却是超越一切幻境、不生不灭、没有时间性的。或者说,一切都在它之内,但一切却不是它,它是活生生的永远狂喜、永远极乐、永远慈悲、永远圆满、永远清净、永远寂灭的状态,同时又生生不息,它永远都在创造、在游戏,永远都有无限的可能。
不好懂是吧?说起来很无奈,每次师父不得已用语言来形容法身道境的时候,总是会觉得词语很贫乏,“无物堪比伦,叫我如何说”。所以师父姑且说之,大家姑且听之,只要带着信心来听就好了。绝对的信心,会带来绝对地恩典!绝对的信心,就会得到如来绝对地加持!就会得到自性如来绝对地加持!希望大家明白。
「不此不彼,不以此不以彼。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这个如来法身很令人费解,维摩居士说,这个诸法实相的境界,不是生死,不是涅槃,不是这个,不是那个,不可执著这个,也不可执著那个。这个境界不是用智力能想明白的,也不是我们人类的意识所能测度的。
宋朝的时候,从日本来了一个叫道元的禅师,他来到我们中国,跟随宁波天童寺的如净大师修习禅法,他开悟之后回到日本,就成为了日本曹洞宗的开山祖师。有人曾问他在天童那里悟了个什么,他就说:“没什么,只不过是认得了眼横鼻直的道理,从此再不受人欺瞒,便乃空手还乡,所以我这里一毫佛法也无。”这就是“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的境界,所谓“满船空载月明归”,这也就是《心经》里面讲的,“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都是一样地指向归趣。
提醒大家一点,听经归听经,光听没用的,我们关心地应该是怎样去做,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达到这个境界?我们该怎么办?难道又是凉拌吗?大家先别急,沉住气,先往下看,答案会在下边自己浮现。
(150)一路“无”到底
「无晦无明。无名无相。无强无弱。非净非秽。不在方,不离方。非有为,非无为。无示无说。不施不悭。不戒不犯。不忍不恚。不进不怠。不定不乱。不智不愚。不诚不欺。不来不去。不出不入。」这一段经文念的时候最好能一气呵成念下来,不要拆散了念,多念几遍,你们就能体会到里面的加持力了,一种很玄妙、只能意会的加持力。维摩居士这一路下来,全部用的都是否定的表达方式,打破了所有关于如来法身的人为界定。他实际上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这个如来法身,不可思议!我们人类的身心感官和意识思维是我们探索世界的工具,但如来法身却不是这个工具能探索明白的,不可以有涯思无涯,不可以有限测无限,所以也不应该从某个角度、用某种观念来定义如来,为什么?
因为有定义,就会有执著;有执著,就会有分别取舍;有分别取舍,就会有偏见;有偏见,就会有限制;只要还有限制性的观念存在,就会有二元对立;在这种二元对立里,暗含着无明;而这个无明,最终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痛苦,这个是一定的。所以必须要把所有二元相对的观念统统都打破、敲碎了,修行者才能见到这个涵容太虚、量周沙界的真如法身,了解吗?
下面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下经文,所谓“无晦无明”,是讲这个法身既不是黑暗,也不是光明。它无所不知,觉照一切,所以是“无晦”,没有暗昧不明之处,但它也不是普通的觉明知性,所以是“无明”。
“无名无相”,这是说,法身是绝离名相的,它超越一切的语言文字概念。文字概念所能表达的东西都是有局限性的,所以这里讲法身“无名“。我们平常把法身叫做如来、大道、太一、真主、上帝,都对,但也都错了,因为法身不可定义。同时法身也是没有什么长短方圆、明暗对比之相的,所以叫做“无相”。
“无强无弱,非净非秽”,这个法身是绝待圆融的,没有任何的对立面,所以它无强无弱,不垢不净,没有什么强弱净秽的分别。
“不在方,不离方”,法身是超越三界的,没有什么特定的方位处所,所以是“不在方”,但它同时又遍及一切时、一切处,感无不应,所以是“不离方”。
“非有为,非无为”,法身是远离一切造作生灭的,但同时又能应化世间,示现生死,所以它既不是有为法,也不是无为法。
“无示无说”,法身的境界是一尘不染,一法不立的,但有言说,皆是虚妄。所以维摩居士才在“不二法门品”里一默如雷,所以《金刚经》上佛陀才否定说,我四十九年讲经说法,实际上从来没有说过一个字,如果有人说如来有所说法,即是谤佛!他老人家把自己的最后一点痕迹都扫掉了,扫得干干净净,这其实是为了让我们不要有任何执著的地方,这就是无示无说的道理。
“不施不悭。不戒不犯。不忍不恚。不进不怠。不定不乱。不智不愚。不诚不欺。不来不去。不出不入”,这是讲,一切法平等性空,如来法身是没有什么布施悭贪、持戒犯戒的,同理,也没有什么忍辱嗔恚、精进懈怠、禅定散乱、智慧愚痴、诚实欺诈、来去出入等等,法身没有这些二元相对的东西,没有这些概念。
在《圆觉经》里,佛陀也曾有过类似的开示:“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佛陀也说了一大串,不过他在这里用的是绝对肯定的方式,斩钉截铁,不带商量的,维摩居士用的却是否定的方式。大家不妨把这两大段经文拿来对比一下,看看它们一个肯定和一个否定之间,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吗?同还是不同?我已经给你们提示了。
下面,「一切言语道断。」维摩居士在这里小结了一下,总而言之,那个法身境界是“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的,怎么说都不对,必须要实证才行。按照这个意思,我们前面讲的东西都白讲了,因为基本上说的全都是废话,我们的话才出口就已经把大道给活埋了,所以大家不要当真,我们只是在表演一出三维立体的戏剧,我演讲经,你们演听经而已。所谓:
共演一台戏,何尝真喜嗔;
缘散曲终后,谁是入梦人?
这个事实就是如此。
当年曹洞宗的开山祖师洞山良价禅师,他也是打小就出家了,所谓童真入道。有一次他跟师父一起念《心经》,当念到“无眼耳鼻舌身意”的时候,他就用手摸摸自己的脸,问师父:“我明明有眼耳鼻舌身意啊,为什么《心经》上说没有呢?”师父听了猛惊了一下,没办法解答,他师父很实在,就对他说:“我回答不了你的问题,当不了你的师父,你去找别的师父参学问问看吧。”于是洞山良价就离开了师父,他先后拜访了当时很多很有名的大禅师,但是都不得要领。他后来就去求见沩山禅师,请求开示,沩山禅师却说:“父母所生口,终不为子说。”就把他给堵了回去。这个就是禅师的慈悲,因为“一切言语道断”,所以非逼得你自己去求证答案不可,非逼得你回头、回到内心不可,否则从别人那里得来的东西,终究不是自己的。
我们已经习惯运用的这个语言文字的本身,其实是有着很大局限性的,所以仅仅凭语言文字是不可能圆满了悟真理的,因为真理“不可思议”,它存在于语言文字产生之前。所以,为了避免误导后学,为了避免这种错误,禅宗祖师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常常会说:
叮咛损君德,无言最有功。
任从沧海变,终不为君通!
意思是说,就算把沧海都变成了桑田,我也不会把便宜答案告诉你,这就是言语道断的道理。所以像我这样的老婆禅其实是最害人的,婆婆妈妈,啰啰嗦嗦,一点都不像祖师大德那样干净利落,所以你们要小心,可别被我给误导了,事先说明。
「非福田,非不福田。非应供养,非不应供养。非取非舍。非有相非无相。」维摩居士刚说完言语道断,他自己就打破了,他老人家可能意犹未尽,所以他接下来又继续说了一大堆空话。还真的就是空话哦,菩萨不讲空话,众生不得真法,所以我们还是要静下心来,要仔细听才行。
维摩居士在这里还是接着破斥那些二元对立的概念名相,他说,这个如来的法身是不可执著的,对它不要有什么福田和不福田的想法,也不要有什么供养和不供养的观念,言下之意,不要贪著供养的福报功德,但也不是不供养。因为法身是超越一切取舍有无的,它不是有所得,也不是无所得,不是有相,也不是无相,所以一有执著分别就错了。
「同真际,等法性。不可称,不可量,过诸称量。」这个法身就是所谓的真理,等同法性真如,一切语言都不能描述它,所谓“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我们就是说得再天花乱坠,对法身来说也不过是一根毫毛,所以这里说“不可称”;而一切思维也都不能去测度它,“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我们就是再怎么绞尽脑汁,也不可能穷尽法身的无量无涯,一滴水怎么可能明白大海的深广呢?所以法身是“不可量,过诸称量”的。
我们念佛人往生净土以后,那个身体据《无量寿经》上讲是“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什么叫无极?就是这里讲的“不可称、不可量、过诸称量”,也就是无有极限!不过这个无量光寿的本来面目必须要实证才能了解,所以大家要好好念佛,千万不要错过了。
「非大非小。非见非闻。非觉非知。离众结缚。」这个如来法身的境界匪夷所思到了极点,它既不是大也不是小。你说它小嘛,虚空宇宙和它相比,也不过是“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就像大海里的一个小小泡沫,又像“片云点太清里”,就像一朵云在虚空里,那个大小不成比例;但你说它大的话,它偏偏可以“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完全颠覆了我们常人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完全颠覆了我们常人的时空观和世界观。所以这个法身不管大小,都是非眼可见、非耳可闻、非身可觉、非意可知的,它是不生不灭的“无漏之体”,因此能够远离三界轮回的种种束缚。
「等诸智,同众生。于诸法,无分别。」这是讲,这个法身上等诸佛之智,下同众生之体,所以它和一切苦空无常的差别法其实是不二的,不管你什么善恶是非净秽高下,乃至生死涅槃,在如来如去中,统统了无分别。就像禅宗古德讲的,“斩却佛魔,吹毛靠天”,只有打破固执于自我的见解,停止一切分别妄想,连佛魔都不执著,这样才能见到我们的真如本性,这就是修行的法要!所以大家最好记住了,自己回去慢慢体悟。
「一切无得无失,无浊无恼。无作无起。无生无灭。无畏无忧。无喜无厌。」这个如来法身等同法性真空,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所以无所得,也无所失,既没有五浊恶世,也没有痛苦烦恼,无作无起,没有生灭,没有什么可畏惧忧虑的,也没有什么可欢喜厌离的。法身远离这一切造作和情绪的生灭。
「无已有,无当有,无今有。不可以一切言说分别显示。」这是讲,真如法身根本就不在时间的范畴内,所以它是没有什么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总而言之,一切的一切,都是法身的如幻示现,但一切却又不是法身的真相。换句话说,它是一切,但同时又不是一切,所以到此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已经没办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了,再说就是多余了。
在历史上,裴休是唐朝的一代名相,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大居士,有“宰相沙门”的美称。有一次,他在一座寺庙里看到一个出家人正在看经,就问:“你看的是什么经啊?”出家人就说了:“是《无言童子经》。”裴休就问了:“那这部经有几卷啊?”那个出家人就老老实实地回答说:“两卷。”这个时候裴休话就来了,他说:“既然是无言,那为什么还有两卷经呢?”呵呵,这个问题很刁钻,“既然是无言,何来两卷经”?这个居士搞鬼搞怪起来,比出家人还厉害,那个出家人就被问住了,傻住了。
后来有位悟道的禅师听说了这件事,他就代那个看经的出家人回答说:“如果真无言,岂止两卷经!”真是回答得太妙了。所谓“浩浩大千界,念念本寂了”,正是因为真如法身是无言性空的,所以它才会有那样周遍寰宇、森罗万象的大言和大美,那岂止是两卷经所能道尽的!这个不可思议的法身显现,超越了一切言说分别,但又不离一切分别言说,你们能了解吗?
维摩居士从“我观如来”开始,一大串下来都是在讲佛陀证到的法身境界,文字看上去很简单,但言简意赅,反而特别难讲,因为这个完全是要实证才能明白的境界。所以希望大家不要以我的粗浅解释为标准,我只是给大家小小引个头而已,你们必须要自己去亲身实践,实践才能出真知,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那么,再给大家一个修法上的提示。维摩居士这一路的开示,破斥了从内到外所有的二元分别,实际上他讲的东西和密宗的大手印、大圆满窍决是一样的。维摩居士在这里揭示了超越分别、不再有二元对立的法身真谛,他直截了当地指出了那个不能被分别、不能被染污的内在觉性,那个就是我们众生的本来面目。他用的是否定的方法,一路“无”到底,把你的路统统挡住,其实彻底的否定有时候正是为了彻底的肯定。我们看经文如果懂得举一反三,就会明白了,那些被维摩居士否定的一切,什么“无”啊、“非”啊、“不”啊,其实正是法身大圆满空性的神圣呈现,正是“即此用、离此用”的神圣游戏!能了解这个的人,就会明白:一切事物的本然都是神圣的!“满街都是圣人”,这样讲能听懂吗?希望大家能懂。
在维摩居士说的这一连串开示里,其实隐藏了一个很伟大的、大圆满大自在的修法,你们有兴趣的不妨自己去挖掘挖掘,师父就不多说了。
「世尊,如来身为若此,作如是观。以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维摩居士最后就总结说,世尊啊,如来的法身就是如此,修行者应作如是观。要像我说的那样去观照佛身才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邪观。那听了这话我们就要懂得反省了,要懂得拿这个来衡量自己,我们是怎样观照如来的?我们是不是邪观啊?这个“观”有“念”的意思,实际上维摩居士在这里传授了一个念佛法门,而且还是最高的实相念佛法门。这个法门如果修成的话,十方法界,诸佛净土,修行者就可以随意往来了,不会有任何障碍,所以大家要特别留意。
我们现在看的这一品叫做“见阿閦佛品”,要想见到这个真佛,那就必须要先知道怎样观佛才是正确的,所以维摩居士才辛辛苦苦地费了大量的口舌来阐述,不可以这样见佛,不可以那样观佛,不是这,也不是那。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大概可以领悟到法身超越一切事相,但又不离一切事相的真义。维摩居士真的是很用心良苦,因为在下文中,他又再次显现了不可思议的神通力,他把东方妙喜世界整个都搬到了娑婆世界,他生怕我们这些小根小器的人,看到妙喜净土后,见色求声,迷昧了大乘的宗旨,“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所以他老人家才老婆心切,苦口婆心,先帮我们把如何观佛的方法给明确了。
(151)佛法到底有多了不起
「尔时,舍利弗问维摩诘:汝于何没而来生此?」这时,舍利弗见维摩居士在佛陀面前口若悬河,说法无碍,就猜想他来头一定不小,于是他就向维摩居士请教说,请问,您是从哪一个佛国命终之后,才来到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呢?
「维摩诘言:汝所得法有没生乎?舍利弗言:无没生也。若诸法无没生相,云何问言,汝于何没而来生此。」维摩居士就反问舍利弗说,你所证得的阿罗汉道是有生灭相的吗?舍利弗就回答,我所得法,是没有什么生灭相的。维摩居士这时一棒子就敲下来了,既然一切法都是没有生灭相的空相,那你为什么还要问我是从哪个佛国“来”的呢?
这个问题严重了,既然一切法本来空相,不假修持,那么依理推之,我们又何必修什么行,持什么咒,念什么佛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下边。
「于意云何?譬如幻师幻作男女,宁没生耶?」维摩居士又问了,舍利弗,不知你意下如何,好比大魔术师在表演的时候,变化出许多男人和女人,表演完后他们就消失了,你认为这些男人和女人是有生灭的吗?
「舍利弗言:无没生也。汝岂不闻,佛说诸法如幻相乎?答曰:如是。」舍利弗回答说,他们是幻化的男女,那当然没有什么生灭啦。维摩居士就又问了,你难道没有听佛陀说过,一切法缘起性空,一切生灭之相都是幻相吗?舍利弗只好老老实实地承认说,是的,维摩居士,佛陀是这么说过。
「若一切法如幻相者,云何问言,汝于何没而来生此?」维摩居士那是一点面子都不给,他追着舍利弗就又将了一军,你既然知道一切法如梦如幻,那你还问我是从哪个世界命终了才生到这个世界来的干什么?潜台词是,你吃饱了撑的啊?我估计舍利弗这个时候,恨不得拿条胶布把自己的嘴巴给封住,惹谁不好,敢惹维摩居士!
大家注意!维摩居士从妙喜世界来到我们娑婆世界是“无没生”,反之亦然,我们念佛往生净土也是“无没生”。在娑婆世界我们没有死,在极乐世界我们也没有生,还记得以前讲过的那两句话吗?“去则实不去,生则决定生”,你们如果能了解这个道理,那往生净土的品位就可以“芝麻开花节节高”了。
「舍利弗,没者为虚诳法,坏败之相。生者为虚诳法,相续之相。」这一段非常重要!维摩居士在这里说,舍利弗,一切生灭法都是虚妄的幻法,并没有什么东西会真的死亡或消失了,那只是因缘幻灭的表面现象而已。像那些在天灾人祸中死去的人就是这样,并没有人会真正地死去,反之亦然,并没有什么东西会真地无中生有。像我们、包括你们辛辛苦苦生养长大的孩子,好像是真实的存在,明明看得见摸得着,又能吃又能拉的,但实际上我们都是刹那生灭的虚影,都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的幻相,“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万事万物不过都是缘起相续的假象而已,我们其实正在出演一场精彩的好戏!迟早有一天,大家会了解我们正踏足的这个物质宇宙、这个娑婆舞台到底有多伟大!
现在就由师父来告诉你们,佛法到底有多了不起!大家都知道,在近现代,一百多年来,有很多科学家是专门研究宇宙的形成和发展的,他们在研究宏观和微观世界的时候有三个很惊人的发现,居然和佛陀在两千多年前所讲述的宇宙真相非常相似,这个你们可能就不知道了吧?科学家的发现,证明了佛陀在《华严经》、《楞严经》、《维摩诘经》、《无量寿经》等等大乘经典里描述的东西都是真实不虚的。
科学家的第一个发现是:时空是假相。在某种条件下时空会消失,等于零,空间没有了,时间也不存在。而我们佛法里讲,时间和空间都是幻相,是由于我们众生的妄想、分别和执著才产生的,这个跟现代科学讲的几乎完全相同。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物体的大小、长短、距离在光速状态下会统统消失。打个比方,在光速条件下,我们会看中国和美国之间是没有距离的。换句话说,在光速条件下,我们可以同一时刻在地球和火星上出现,因为地球和火星的距离在光速条件下就不存在了,没有了!美国著名的太空物理学家奥顿沃博士——他是博士,不是传教士——像他就讲过,一个物体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同时出现,远近的距离不是绝对的。他说,其实光速还不是最快的速度,但这样就已经可以突破时空了。据我所知,宇宙中还有很多比光更快的东西,比如说我们的心念。
在古今中外的很多修行记录里,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记载,当某某修行者处于深度禅定状态的时候,往往就能突破空间和时间的束缚,体验到某种近乎神话的经历。像我们以前讲的智者大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还记得吗?他读《法华经》入定了,亲眼看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虚云老和尚也曾在禅定中突破空间,他到了欲界天的兜率内院,亲身拜见过弥勒菩萨,弥勒菩萨还给他讲了很多开示,这个是老和尚一百二十岁临往生前留下的真实记载,禅和子们一般都知道。
在佛经上也有很多这样的描述,佛菩萨们一般都有这种超越时空的不可思议大能。像《普贤行愿品》里就讲: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在《阿弥陀经》里也说:“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械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供养他方十万亿佛那是同时供养,不是挨个供养哦,否则要供到猴年马月啊?这个就是超越空间。还有超越时间,像《普贤行愿品》里普贤菩萨说自己:
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
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
这个不是在夸张,不是在说神话。而《无量寿经》中也说:“如来正觉,其智难量,无有障碍。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身及诸根,无有增减。”这就是佛菩萨的能力,他们能同时返回无限的过去和进入无限的未来,什么道理?因为这个心性心念是超越光速的,在那种禅定或空性的状态里,空间和时间压根儿就不存在。空间没有了,也就无所谓什么远近距离,西方极乐世界就在目前;时间没有了,那过去和未来就都在当下,你能看到过去,同时也能看到未来,“一时佛在”,了解吗?所以大家要晓得,大乘佛经上讲的东西,都是佛陀对事实真相的直接描述,不是夸张,更不是神话。如果我们好好念佛,好好修行,证到佛菩萨的这种定慧境界后,就会同样了解心念超越光速的道理,所以佛菩萨这种时空无碍的能力讲白了并不稀奇,那是我们一切众生本来就有的能力。
在佛教的法相唯识宗里,把空间和时间归类为“心不相应行法”,这个“心不相应行法”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抽象概念,并不是真实永恒的东西。所以科学家也讲空间和时间是可变的错觉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空间和时间可能会完全变样。根据美国太空物理学家的说法,在黑洞中的时间和空间是可以互相替换的,这意味着空间可能会变成时间的样子,时间也可能会变成空间的形状。这个发现很了不起,给我们佛法做了一个很有力的证明。
那么,科学家的第二个发现是:无中能生有。宇宙万有是从哪里来的?现在科学家们发现“有”是从“无”中来的。他们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能量可以从一无所有的真空中变现出物质,物质的质量也可以分解为无形的能量。换句话说,可以无中生有,有又还归于无。事实上,在量子力学的微观世界里,科学家们就经常观察到物质在虚空中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宏观世界也是一样,我们的物质宇宙,包括其它无数宇宙,都在不停地运行,不停地纷纷形成,纷纷毁灭,重归于“空”。“空”又再生“有”,从“空”到“色”,从“色”到“空”,永远循环不停。所以《华严经》里才说:“世界此生彼灭,此灭彼生,永无休止。”这个是佛教对宇宙的真知灼见之一,居然早在两千多年前,佛陀就已经很明确地指出了宇宙万法的生灭原理,我们人类却要到将近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才得以发现!古代的佛陀,如果他老人家不是真正了解宇宙的人,他怎么可能会在那么多部佛经里都讲得出宇宙的奥秘?难道是光凭丰富的想象力吗?真是开玩乐!
像那些认为佛经里讲的超自然时空都是“神话”的人,你们最好先去学习一下现代的太空物理学再来说话!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固步自封,更不要不懂装懂,开口就乱道,一旦造作了谤佛谤法的极恶重罪,那你就等着倒霉吧!在我认识的一些朋友里,就有这样的蠢蛋,平常看上去挺聪明的一个人,长得也挺帅的,也挺有思想,能画一笔好画,但一谈到佛法就不行了,那个观点阴暗偏激得一塌糊涂。以前我还会去辩论两句,解释一下,但现在不会了,因为说不通的。佛法是必须要靠实证的,像那些玩弄逻辑推理找漏洞的人,自以为聪明,这种人怎么可能真正明白佛法的伟大?所以“你傻任你傻,我自看笑话”,现在我是这种态度,现在只要一碰到这种人,我的慈悲心就消失了,没办法。
回过头来继续讲“无中生有”,这个科学的发现,证实了《心经》里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这个“色”就是“有”的意思,不是美色的“色”,不要搞错。这个“有”是从“空”中突然变现出来的,变现出来之后又回归于空,我们的身体乃至所有物质就是这样刹那生灭,变化无常的。那么,这个变化的速度有多快呢?佛陀曾经以一种高度专注宁定的心灵状态,也就是禅定状态,深入观照过自身的本质,他发现我们的身体都是由极其微小的次原子微粒组成的,而且这些肉眼难见的次原子微粒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生灭变化着。佛陀说,在一弹指或一眨眼之间,每个次原子微粒就已经有上百万兆次的生灭了,乃至这百万兆次的生灭都是虚妄不实的,所以佛陀才会说“五蕴皆空”、“诸法空相”,这是他老人家亲身体验到的境界。
那些自以为是的人,任何只看到身体表相的人,都会对佛陀的这个说法觉得很不可思议,嗤之以鼻,一笑了之,因为这个臭皮囊看上去是这样的坚固真实,但很不幸的是,现代科学已经证实了佛陀的说法是完全正确的。在很多年前,有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仪器,可以测量出次原子微粒生灭的速度,他测量出次原子微粒的生灭速度是多少?你们猜猜看?打死你们也猜不出来!一秒之内,次原子微粒居然生灭了10的22次方,也就是在1的后面要加22个0,那是多少?你们自己算去,我到现在都还没有算清楚。这个速度实在是太快了,所以我们凡夫根本就没有办法去体会到自己身体的生灭,我们的心太粗了,这个速度之快,我们完全没有办法想像。
像爱因斯坦就认为,物质只是我们人类的错觉而已,他也很了解佛法的,他对佛法非常推崇,他承认“色即是空”的道理是对的。关于这一点,在我们佛教中有很多实证的记录。像圆瑛法师,我国近代的著名高僧,中国佛教协会第一任会长,他有一次闭关,正在房间里打坐入定好好的,忽然就动了一个出去的念头,回过神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站在房间的外边了。但回头一看,大门上却是锁着的,根本就没有开门,他就出来了,旁边护关的人都愣了。圆瑛法师后来自己回忆说,他当时出来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感觉到任何的物质障碍。这个案例就足以证明物质的确是空的,是虚妄的错觉,这种案例有很多。
第三个发现是关于宇宙的起源。科学家认为,宇宙是从空无中产生的。美国太空物理学家奥顿沃博士,就是前面提过的那位,他说:“当物理学家讲到这个‘空’的时候,他们其实是在玩弄一个文字游戏,因为在一般人的观念中,真空就是什么都没有,但实际上,物理学家很清楚,真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早在宇宙形成以前,那个状态是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甚至连真空都没有的。那个状态,并不是一般人心目中想象的空无一物。” 这是科学家讲的,他还说:“物理学家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数学理论来描述这个宇宙形成之前的状态,但是可以推断它是多维度多次元的。产生现在这个大宇宙的空无状态并不是毫无一物,也不是我们今天所懂得的任何一物。我们运用‘空无’这个词,完全是不得已的说法。”。
在佛经上,佛陀是用自性、佛性、法性或空性来表达宇宙本来的那个状态。因为它没有任何可供语言描述的形相,但又确实存在,没办法才称之为空性。这个空性就好比是磁铁的磁性,磁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不能说它没有。龙树菩萨就曾经用八个“不”来描述这个空性的状态,所谓:“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我们佛教认为这个空性是活泼泼的,能生妙有,能现宇宙万相。佛陀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指出了,这个伟大的空性正是我们的心性。《楞严经》就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这里所讲的“心”,就是空性,也就是我们的自性,我们的本来面目。
科学家认为,我们的宇宙是大约一百到一百五十亿年以前,在一个宇宙大爆炸中产生的。大爆炸以前,没有空间,也没有时间。那种状态不是我们能想像出来的,许多宇宙的定律在那个时候也不适用。佛陀就用“不可思议”来形容这种状态,科学家们也承认这种状态是我们人类的思维永远都不能理解的。但是,科学家没有办法,我们的佛陀却有,佛陀告诉了我们一个“不思不议”的禅定方法,当精神意志高度宁定的时候,一切念头放下,心海澄澈,所有幻相消失,那时宇宙和生命的真相就会完全呈现,这种境界被称之为“开悟”或“明心见性”,或者“花开见佛”。
那么根据科学家的计算,我们这个宇宙在诞生之前,那个大小大概只有十的负三十三次方厘米,也就是0.00……001(中间要33个0)厘米。这是一个极其微小的数字,有多小?我们打个比方来说明,如果一根头发的直径是0.01毫米,把这根头发切断了,就会出现一个直径平面,如果把我们前面讲的这个宇宙原点放到这根头发的直径平面上,那可以放多少个这样的原点呢?通过计算,我们可以放一百万亿亿亿个这样的宇宙原点!一百万后头加三个亿!
大家要晓得一点,我们现在这个看上去广阔无边的宇宙,宇宙中所有的时空,所有的星系,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也包括我们,所有的一切,原来就蕴藏在这样一个渺小至极的、等同于不存在的微粒中!换句话说,我们身上的一根头发就能放下这么多亿亿亿个宇宙!这也太让人难以接受了,但佛陀就说过,无限大和无限小其实是没有差别的,“大小平等不二”,《华严经》里也讲过“一多相容”,《普贤行愿品》里也讲“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善财童子当年参访普贤菩萨的时候,就亲眼看到普贤菩萨的每一个汗毛孔中都有不可说不可说的世界海存在,而且诸佛充满,每尊佛都有不可说不可说的大菩萨众以为眷属——这种境界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的话,有谁能凭空想象得出来?你能吗?
此外还有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那就是,从这个小小的微粒扩张成宇宙,所需要的时间非常短。太空物理学家说,在十的负三十三次方秒内,这个微粒就可以扩张1026倍。按照这样的速度,在千分之一秒内,这个渺小的微粒就已经扩张得比我们的太阳系还要大了。我们平常看电影,放映机的底片一秒钟换二十四张,我们根本看不出来那个画面是分断的。按照科学家的讲法,宇宙的诞生是瞬间完成的,宇宙的这种扩张速度比放电影快了不知道多少倍,所以我们才觉察不到。佛陀也讲过,大千世界是“一时顿现”的,这是原话,这个“一时顿现”是什么时候?就是当下!永远是当下!宇宙全体一时顿现,顿现之后,又顿然消失,然后又顿然出现。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大家可能会比较容易理解,在黑暗的大厅里一开灯,厅内的一切一时顿现,一关灯,一切就顿消了。宇宙万法的生灭也是这样,《楞严经》里就说:“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句话我经常引用,经典里描述的完全就是事实的真相,真得不能再真的真相!
那么,关于这个宇宙原点,科学家们只有一个数学的描述,他们并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也不知道它是为什么产生的。但佛陀对此却有非常明确的讲述,他老人家在很多大乘经典上都说过,这个微粒其实只是一种无明妄动的幻相。本来在清净无染的觉性的海洋里,忽然起了一念妄想,产生了幻相,然后由细的幻相进入粗的幻相,宇宙世界才随之展开。实际上整个宇宙是本无所有,了不可得的,当下就是涅槃性空。
此外,在我们这个宇宙之外还有其它的宇宙吗?答案是肯定的。佛陀在《华严经》里就介绍说,宇宙和宇宙、时空和时空是重重无尽的。我们之所以不能看到其它宇宙,不能看到佛国净土,那完全是因为我们有太多妄想执著的缘故,是我们自己的心挡住了我们自己的视野。如果我们能将所有的妄想执著通通放下,就能“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这个心清净到了极点,我们自性本具的大智慧光明就会显发,照天照地,通达无碍,而且含裹太虚,量周沙界,那个时候我们就能和佛菩萨一样,清清楚楚地看见所有的宇宙,所有的时空——佛陀在经典上就是这么说的。
哦,这时你才晓得,原来早在两千多年前,佛陀就已经为我们揭示了宇宙和生命的真相,而且还为我们指出了证悟这个真相的方法,所以真是“天上天下无如佛”,真的是太感激了!大家可以仔细想想看,慈悲和智慧到了这种程度的人,他说的话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念佛?所以不信是笨蛋!不信那才是傻了呢!
情不自禁又扯远了,但我不是瞎扯哦,懂得听的人就会从里面学到很多好东西,这些东西一般人我还不告诉他,二般人才说!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继续看经文。
(152)超越生死的牛人
「菩萨虽没,不尽善本。虽生,不长诸恶。」我们现在书接上回,因为菩萨已经洞察了生命的真相,所以他们虽然明知一切法本来空相,但还是“处空常万化”,大作梦中佛事,成就如幻众生,这就叫做“不尽善本”。但是菩萨就算在轮回中示现生死,他们也不会像凡夫那样地去放纵自己的贪嗔痴,去造作各种恶业,他们很善于利用各种垢净的因缘去教化众生,自己却不会因此增长任何垢净分别的恶法,这就是所谓的“出污泥而不染”。
那些洞察了生命真相的菩萨是很潇洒的,因为生死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一场春梦而已,就像前面维摩居士讲的“没者为虚诳法,生者为虚诳法”,所以菩萨在生死之间那是一点负担都没有的。像僧肇法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僧肇法师是鸠摩罗什大师的高足,当年后秦的皇帝姚兴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发了什么疯,他下命令要僧肇法师还俗。这位姚兴皇帝是个很奇怪的人,他已经逼得鸠摩罗什大师收了十几个女人了,现在又来逼人家的徒弟,那僧肇法师当然不干啦,死也不干,姚兴火大起来就说,那你就去死吧,成全你!这样就判了僧肇法师的死刑。但是临刑的时候,僧肇法师却很轻松,他还很悠然地说了一首偈子:
四大元无主,五阴本来空;
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
这才是真正的牛人啊!也只有那些已经真正明白生死虚妄的人,才会这么地从容赴死。据说,当刽子手一刀砍下去的时候,僧肇法师的脖子里,那个喷出来的血居然是白色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他是外星人?不是的,这说明他的修持已经转了。皇帝老儿这才知道杀错了高僧,后悔莫及,但是后悔已经晚了。
在禅宗,很多祖师也干过类似的事,比如宋朝末年,蒙古铁骑攻占了浙江的温州,当时温州能仁寺的僧侣几乎能逃的都逃光了,只留下了一个叫做无学祖元的禅师。元军围着他,刀剑都搁到脖子上了,但无学禅师仍然面不改色,他很坦然自若地就说出了一首偈子,古人特爱吟诗说偈子,他就说:
乾坤无地卓孤筇,且喜人空法亦空;
珍重大元三尺剑,电光影里斩春风。
元军首领听了觉得大异,他们也是信佛的,不过信的是密教,他们知道这是高僧,不敢乱来,这样就老老实实地撤出了寺庙。无学禅师这一句“珍重大元三尺剑,电光影里斩春风”,实在是涵盖乾坤、超越生死的道者才能说得出来的,那个气概之大,令人一闻之下,只觉得胸中块垒顿消,实在是舒畅无比!
像宋朝的大思想家沈括,在他写的《梦溪笔谈》里,记载了一个江南人郑夷甫的故事。郑夷甫是沈括的亲戚,这个人很年轻,而且相当有学问,但是有一次他碰到了一个算命看相的,说他会短命,命不长矣,这下子他就背了思想包袱了,非常苦恼。后来他偶然听说了一件事,说金山寺有一位修行很好的出家人,预知时至,提前约了不少朋友来告别,和朋友聊完天后,在蒲团上一打坐就走了。他听说了这件事,心想既然我注定了会短命,但是如果我能像这个出家人那样生死自在,那么死亡也就没有什么好怕的了。从此以后,他就开始非常认真地学佛念佛,逐渐明白了生死的道理。后来他被调到一个县里担任税务官,不久也预知时至,他就通知了大家。到了那一天,他斋戒沐浴之后,就带领手下打扫环境,还搞卫生。当时他正站在花园的亭子里指挥工作,突然之间就没声音了,大伙儿一看,原来他已经站着往生了。这件事轰动了全县,有很多人慕名都去参观,看到的人没有不称奇赞叹的。
还有一个故事,呵呵,讲上瘾了。在我们四川的荣县,荣县在三十年代的时候,佛法非常盛行。当时荣县有一个佛学社,专门办了一个《佛教月刊》。领导大家学佛的都是很有学问、很有修养的大居士,他们带领大家念佛修行,其中有不少人往生的时候都有瑞相。例如,有一个从荣县到日本留学归国的大学生,在四川省政府做秘书,工作了几年后,他突然就不想干了,也不知道为什么。
当他回到家乡的时候,看到很多亲朋好友都在认真学佛,于是他就皈依了,也开始学佛。他学佛学得非常认真努力,后来也是预知时至。因为他比较有钱,所以他就特地举办了一个很有规模的告别宴会,还专门印刷了很多很精美的请贴,请贴上印了四个大字“西归辞行”,他就邀请了很多同修道友和亲戚朋友来参加。宴会上他就说:“我回乡后受到诸位前辈的教导和影响,这些年来学佛很有收获,不久我就要往生净土了。我今天特地把我学佛的体会告诉大家,奉劝大家都要走学佛这条路。这才是一条真正究竟的道路,懂得了人生的价值,懂得了因果和生死的关系,那么死亡就一点也不可怕了。”在席间他谈笑风生,异常地潇洒,根本看不出要死的样子,但几天之后他就很安祥地往生了。当年这件事情也曾在俺们四川佛教界引起轰动,很多人都受到了他的影响,感动不已,纷纷发愿念佛求生净土。
所以你们看,像这些故事里的菩萨,个个都看破了生死,他们化现世间,无论是出家还是在家,无论是学禅还是学净,他们都能“不尽善本,不长诸恶”,给我们众生做了非常了不起的示现和榜样。他们的行持是那样地潇洒自在,让人看了不心向往之都不行。大家羡慕吗?羡慕的话那就要好好念佛,相信我们大家以后也能做到同样的潇洒。
「是时佛告舍利弗:有国名妙喜,佛号无动,是维摩诘于彼国没,而来生此。」这时候,佛陀为了满足众生的好奇,就岔进来告诉舍利弗说,有一个世界叫作妙喜,那边佛陀的名号叫做无动,也就是不动如来阿閦佛,维摩居士就是在那个佛土示现灭度后,才来到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换句话说,维摩诘在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位在家居士,但他原来其实是妙喜世界的大菩萨。在别的经典上也说过,维摩居士早就成佛了,他的前身是金粟如来,因为发愿要救度秽恶众生,所以才化身来到了我们这个世界。
「舍利弗言:未曾有也!世尊,是人乃能舍清净土,而来乐此多怒害处。」舍利弗听了就感叹说,真是稀有难得啊,世尊,这位菩萨居然能够舍弃清净庄严的佛土不住,而欢喜投生到我们这个充满烦恼秽恶的世界,这实在是太难得了。
舍利弗尊者的感叹是有道理的,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祈求佛力加庇,礼佛念佛都是为了要早日脱离这个世界的污秽和烦恼,乃至往生他方净土。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因为离苦得乐、厌秽求净是人之常情,但心量智慧毕竟小了点。这就有对比了,反衬出了菩萨不舍众生的愿力有多宏大,这个一小一大,相形之下,境界高下立判。
「维摩诘语舍利弗:于意云何,日光出时,与冥合乎?答曰:不也。日光出时,则无众冥。维摩诘言:夫日何故行阎浮提?答曰:欲以明照,为之除冥。维摩诘言:菩萨如是,虽生不净佛土,为化众生,不与愚闇而共合也,但灭众生烦恼闇耳。」这里的“冥”,是黑暗的意思。阎浮提,是我们娑婆世界的另外一个名称。维摩居士为了要破除舍利弗的疑惑,他特意用比喻说,太阳出来的时候会和黑夜合在一起吗?太阳为什么要照耀世界?菩萨的精神、慈悲、智慧、福报就像太阳,他们投生到这个世界,只是为了要去除这个世界像黑暗一样的“愚痴“和“烦恼“。菩萨的境界,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同流而不合污,和光而不同尘,所以用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来形容菩萨,那是最恰当不过的。
(153)掌控时空的大神通
「是时,大众渴仰,欲见妙喜世界无动如来及其菩萨声闻之众。」这时候,现场的大众听闻了前面讲的这些生而无生的至理,又知道了维摩居士是从妙喜世界来的,那当然就心生渴望,就心向往之了,大家就都想亲眼看到妙喜世界的无动如来和诸大菩萨、诸大罗汉,所谓一睹为快,眼见为实也。
「佛知一切众会所念,告维摩诘言:善男子,为此众会,现妙喜国无动如来及诸菩萨声闻之众,众皆欲见。」佛陀也有他心通,老人家知道了大家的心意,就请维摩居士去把这件事给办了。如此一来,既满了大家的愿,让大家开了眼界,同时也彰显了维摩居士不可思议的神通道力,这对大家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激励和加持。
「于是维摩诘心念:吾当不起于座,接妙喜国。铁围、山川溪谷、江河大海、泉源、须弥诸山,及日月、星宿、天龙、鬼神、梵天等宫。并诸菩萨、声闻之众。城邑、聚落,男女、大小。乃至无动如来,及菩提树、诸妙莲华,能于十方作佛事者。三道宝阶,从阎浮提至忉利天。以此宝阶,诸天来下,悉为礼敬无动如来,听受经法。阎浮提人亦登其阶,上升忉利,见彼诸天。妙喜世界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上至阿迦尼咤天,下至水际。以右手断取,如陶家轮。入此世界,犹得华鬘,示一切众。」这一大段是一个整体,不好分开来解释。对于佛陀的委托,维摩居士当时心中就生起一念,动了一个念头,他这一念可不是我们的胡思乱想哦,他这是和根本智相应的方便智。他就想,我应当不离法座,不起于座,就把妙喜佛国的一切都接引到这里来,还应该有三道宝阶从地涌出,沟通人天,我要显现妙喜世界成就的无量功德,我要把妙喜世界上至色究竟天,下至水轮边际的大地,都统统截断拿取过来,而且只用一只右手,我要把妙喜世界的境界带到娑婆世界,就像拿着一朵花蔓,展现给这边的众生看。
这些都是维摩居士心念之中的想法,他思想中描绘的妙喜世界,好像和我们这个世界也差不太多,有山有海,有男有女,他老人家举重若轻,就想把这整个妙喜世界除了无色界外都搬到娑婆世界来,你们说维摩居士是不是在开玩笑啊?这都敢想。
这里解释一下什么是阿迦尼吒天,它是色界十八天的最高一层天。在这里,在这一层天,生命是以无比灿烂的光的形象出现的,据说这里的天人寿命长达百劫到一万六千大劫,一大劫的时间是13.28亿年,他们的身量非常高大,高达一万六千由旬左右,那好像比地球还要大。他们是三界轮回中所有还有形色的生命的最高境界,所以叫做色究竟天,又叫做有顶天,到顶了。此天乃是修行最上品四禅,有大成就的修行者往生的地方,果报在一切有色世界中最为殊胜。这一天的天主叫做摩醯首罗,又叫做大自在天,他也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真正主宰,三目八臂,经常骑一头大白牛。因为崇拜他的缘故,在印度传统中牛就被视为了神圣,那是不允许杀害的。佛经上说大自在天主往往是十地菩萨的化现,密教里则把他看作是大日如来的化身之一。看下面的经文我们就知道,这么了不起的大菩萨都被维摩居士不当回事的愣搬过来了,可见维摩居士有多厉害!
「作是念已,入于三昧,现神通力。以其右手断取妙喜世界,置于此土。」事实证明,维摩居士不但敢想,而且敢干。他想清楚之后,立刻就入了三昧正定,显现神通之力,用他的右手就这么一切,就把妙喜世界拿过来了,拿进了我们这个娑婆世界。
「彼得神通菩萨及声闻众并余天人,俱发声言:唯然!世尊,谁取我去?愿见救护。」妙喜世界中那些有神通的菩萨、罗汉和天人,他们立刻就感觉到世界被移动了,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有的人估计是吓坏了,就很紧张地向无动如来呼救:世尊啊,怎么回事?是谁把我们这个世界搬走了?是谁动了我的奶酪?希望您老人家赶紧救救我们!
「无动佛言:非我所为,是维摩诘神力所作。」碰到这种事情,我估计无动如来也乐了,他老人家可能脸上带着笑,但是很平静的告诉大家,不要慌张,不是我干的,也不是大虚干的,也不是有人要伤害你们,而是娑婆世界的维摩诘显现神通,邀请我们到娑婆世界去做客。我们不妨趁此机会集体旅游一番,促进一下佛国和佛国之间的友好团结,这多好!所以大家不必害怕。
呵呵,这个真的很好玩,你们觉得好玩吗?改天师父带你们也去拜访一下妙喜净土好不好?嘿,别点头啊,你们连客气话都听不出来啊。去妙喜世界的飞机票太贵,我们还是随便去去什么四大名山拜拜就好了,不要打妄想。我又不是维摩居士,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啦,大家就认命吧。
「其余未得神通者,不觉不知己之所往。妙喜世界虽入此土,而不增减,于是世界亦不迫隘,如本无异。」这是讲,那些没有神通的凡夫,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挪动了,他们没有察觉到任何的异样。妙喜世界虽然被搬了过来,但我们这个世界却并没有任何改变,娑婆世界没有变大,妙喜世界也没有变小,两个世界不相妨碍,居然都和原来一样。
在前面第六品“不思议品”中,维摩居士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住不思议解脱菩萨,断取三千大千世界,如陶家轮,著右掌中,掷过恒沙世界之外,其中众生,不觉不知己之所往。”还记得吗?现在维摩居士断取妙喜世界,来入娑婆,证明了他在前面说的“不可思议”是真实不虚的,不是空谈。
到目前为止,维摩居士已经示现过很多次神通了,大家还记得几个?像什么找须弥灯王佛借狮子座,小小的房间里小能容大,化身菩萨找香积佛化饭,一个手掌就把大伙全带去见释迦牟尼佛,等等。但唯有这一次,他显现的神通是最殊胜、最不可思议的!为什么?因为他显示了掌控时空的能力,能掌控时空,就能掌控轮回,能掌控轮回,就能创造生命,这种不可思议的大神通是最难信难解、最令人敬畏的。如果修行者没有大慈大悲、没有大智慧的话,那绝对不可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慈悲智慧和这样的大神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的慈悲和智慧成就了,那这样的大神通就会顺理成章,也自然成就。
不知道你们注意到一个细节没有?维摩居士显现这种神通的时候,用的都是右手,他特别强调的是右手,这里面是有密意的,什么密意?在古印度有一个传统,他们认为人的左手是肮脏卑贱的,右手是清净高贵的,你如果用左手拿东西给别人的话,那就是一种侮辱,所以在瑜伽的传统里,用右手表示善法,表示正道,而左手则代表了邪道、魔道,又叫做“左手之道”,代表了恶法。这个左右善恶的界定,咋一看好像是人为设计的无稽之谈,但实际上它还有更深一层的密意,跟我们的身心气脉和业障因果有关,属于密法的范畴,所以我们大略一提就好,不多说了。
倒是可以说一个故事,我以前曾经做过跟这个右手有关的一个梦。那是2002年的事了,那一次是因为听别人讲述了晋美彭措法王的殊胜功德,当时我心里就升起了一种很强烈的赞叹和敬信之情,结果当天晚上我就梦到了法王。我梦见自己也穿着一身红色的喇嘛服,感觉好像是曾经跟着法王修行了很久的样子,在梦里是这种感觉。当时我好像是要离开那个地方去哪里的样子,我是跪下的,然后梦里法王就拉着我的右手说了一句话:“我加持你的右手,让你的右手做一切事都能心想事成!”我当时梦里还心想,咦?为什么只加持我的右手,不连我的左手一块加持呢?然后就醒了,这个梦我记得非常清楚,醒来之后想了很久也想不明白,这个加持右手是啥意思?
后来是在一个很偶然的因缘里,我才突然明白了那个梦境给我的提示,明白了内在上师传达给我的信息。很简单,右手代表善法,我只要做好事,做符合佛意的事,就会得到加持,做坏事,做不符合佛意的事,那就得不到了。推而广之,所有众生其实也都一样,你们也都跟我一样,做好事就会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做坏事就不行了。答案就是这么简单,你们听懂了吗?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诸大众:汝等且观妙喜世界无动如来,其国严饰,菩萨行净,弟子清白。皆曰:唯然!已见。」这时佛陀告诉大家说,你们要把握机会,好好用心观察妙喜世界的不动如来,他的国土是这样的庄严壮丽,诸大菩萨的心行是那么的纯净无染,声闻弟子们的身心也如此的清净端严,所以他们才会感得这样殊胜的环境。你们都看到了吗?大家都回答说,Yes,sir!我们已经看到了。
「佛言:若菩萨欲得如是清净佛土,当学无动如来所行之道。现此妙喜国时,娑婆世界十四那由他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愿生于妙喜佛土。」佛陀说,如果你们想要证得这样的清净佛土,那就要注意了,应当好好修学无动如来所行持的大道!无动如来行的是什么道?就是前面那句经文讲的“菩萨行净,弟子清白”,也是维摩居士在上一品说的“尽无尽解脱法门”,这个是菩萨成就净土的因地之行。维摩居士以神通力显现妙喜世界的时候,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有十四那由他的众生,都发起了追求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而且都发愿要往生东方妙喜佛土。这里的“那由他”是一个数量单位,表示很多很多不可计数的意思。
「释迦牟尼佛即记之曰:当生彼国。」佛陀就为那些发愿往生的人授记印证说,你们发了这个心啊,一定可以如愿以偿。佛陀这样一说,就更加坚定了大家求往生的心。
(154)春天月夜一声蛙
「时妙喜世界于此国土所应饶益,其事讫已,还复本处,举众皆见。」这个时候,妙喜世界在娑婆世界教化众生的因缘已经圆满,所以维摩居士可能把手一松,妙喜世界就回到原来的时空了,所有人都亲眼看见了这整个不可思议的过程。其实,无动如来和妙喜世界都是动而无动,无来相、无去相的。在这一次星际旅行里,无动如来他还真的就是一动都没动,连嘴巴都没张一下,那里的菩萨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也没有什么交流,但十四那由他的众生一看到妙喜世界就发大菩提心了,所以这个又是一次“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示现。
在宋代有一个大居士叫张九成,他同时还是朝廷的高官,他开悟的经历也很特别,很有意思。他是在如厕、上厕所的时候听到青蛙的叫声开悟的,这个应该算是历史上最有“味道”的开悟了。张九成就因此写了首诗说:
春天月夜一声蛙,撞破乾坤共一家;
正恁么时有谁会,岭头脚痛有玄沙。
后面这两句我们不用管,前面两句才是最重要的。张九成悟到的境界,跟无动如来动而无动的奥秘有关,所谓“春天月夜一声蛙,撞破乾坤共一家”,这个也是你我心性的最大奥秘。这是一个很大的大话头,但师父、阿拉、老衲决定就此打住,不再多说了,“任从沧海变,终不为君通”,师父也不能太老婆禅了。
其实,讲到阿閦佛,在《阿閦佛国经》、《法华经》和《悲华经》里,都有对阿閦如来和妙喜净土的描述,这个位于东方的不动净土非常的简朴,不像其它净土那么神奇不可思议,反而和我们人世间非常接近。这个净土中有女人,也有生育,所不同的是,那里的女人基本上没有什么欲念,所以她们怀孕生产的时候是没有痛苦的,也没有什么月事之类的东东。和西方极乐世界相比,妙喜世界多了一分平淡,少了一分神圣,可能有的人会更愿意求生这样的净土。但是这个净土别看表面简单,你想要求生这个净土,那就必须要发大愿修行菩萨六度,还要诵读跟阿閦佛有关的经典才能往生,这个难度就比较大了,而且摄受面也比较窄,所以历史上阿閦佛的净土始终没有广泛地传播开来,我这么多年、十几年都没听过有谁发愿求生那里的。当然,如果有谁愿意求生阿閦佛净土的话,相信也不会有人反对,但我们要大力提倡的还是弥陀净土,因为易行道比较对机,明白吗?还是要以此为主。对求生其它净土的修行者,我们包容理解,然后随喜赞叹就好了。
那么,在前面,在维摩居士的神通示现中还隐藏了一个修法,次第分明,有人留意到吗?我暗示过的,你们光听我讲,自己不动脑筋,不觉得憋得慌吗?小心小脑萎缩!你们回头再看看经文,维摩居士把妙喜世界搬过来前,是不是先入的观想?他想清楚了,才进入的禅定三昧,然后他从禅定空寂的状态中生起了神通力,把自己先前所观想的境界变成了现实,而且让所有的人都现量目睹了。这个次序很清楚,我们重复一遍,先观想,后入定,再起用,大众同观,OK?维摩居士的这个修法和观想法门多少有点关系,喜欢修习观想的同志可以借鉴一下,或许对你们会有帮助。这个观想法门一旦真正修成,就能像维摩居士那样,起心动念之间,心想事成,不管是佛像还是莲花,还是别的什么,都能让别人同时看到,所以光自己一个人才晓得的神通境界,严格来讲还是不算数的。
「佛告舍利弗:汝见此妙喜世界及无动佛不?」妙喜净土返回原位后,佛陀就问舍利弗了,你看见妙喜世界和不动如来的庄严德相了吗?
「唯然!已见,世尊。愿使一切众生,得清净土,如无动佛。获神通力,如维摩诘。」舍利弗就回答说:是的,世尊,我已经看到了。但愿一切众生都能证得自己的清净佛土,但愿一切众生都能成就福慧如同无动如来,但愿一切众生都能获得像维摩诘一样的大神通力!这就是舍利弗的心愿。
「世尊,我等快得善利,得见是人,亲近供养。其诸众生,若今现在,若佛灭后,闻此经者,亦得善利。况复闻已,信解受持,读诵解说,如法修行。」舍利弗继续说,世尊,我们今天真是太幸运了,能够有这么好的因缘,接触到这么了不起的大法,得到了解脱的大利,而且还能见到不动如来和维摩居士他们,并且得以亲近供养。至于其他的众生,不论是现在的,还是佛灭度以后的,如果仅仅只是听闻或读到了这部经典,这样的人也会得到无量福德。何况是那些听闻之后就绝对相信理解,受持读诵的人呢,乃至那些能为他人解说经义,自己又能如法修持的人?那就更不用说了,当知他们必得大利。
「若有手得是经典者,便为已得法宝之藏。若有读诵,解释其义,如说修行,则为诸佛之所护念。其有供养如是人者,当知即为供养于佛。其有书持此经卷者,当知其室,即有如来。若闻是经能随喜者,斯人则为趣一切智。若能信解此经,乃至一四句偈,为他说者,当知此人,即是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舍利弗尊者是在为我们说明这部《维摩诘经》的珍贵和无上功德。他说,如果有人得到了这部经典,那么这个人就等于是得到了佛法的宝藏;如果有人能读诵并理解其中的含义,还能如法修行,那么这个人一定能得到十方诸佛的护念;如果有谁能够恭敬供养这样的人,那么就等于是供养了佛;如果有人能够书写持诵这部经典,那么这个人所在的房间里,就等于是有佛;如果有谁听到这部经典能够随喜赞叹的话,那么这个人迟早必将证得解脱一切的大智慧;如果有谁能够信解这部经典,乃至信解一句四句偈,还能够为他人解说的,那么这个人就等于是得到了佛的授记,当来必定成佛无疑。
舍利弗尊者赞叹完毕,我们这一品也就要结束了。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舍利弗尊者会打妄语吗?当然不会!那么大家就要各自珍重了,“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如果没有无量劫修来的大善根福德因缘,这辈子是不可能听闻到这样一部圆觉甚深了义经典的。一个城市里有那么多人,那么多居士,有几个能听到啊?在下面两品中,我们将会进一步了解到这部经典的伟大殊胜之处。
这一品比较短,没那么多好玩的故事,更多的是讲到了具体的修法,不知道你们中间有几个人听明白啦?“春天月夜一声蛙”,那一声蛙鸣你们有谁听到心里去了吗?当然,可能是师父管得太多了,所谓“好将一点红炉雪,化作人间照夜灯”,希望所有有缘听闻正法的人,都能由此文字因缘,点亮心灯,得入如来大智慧海。
如果真能这样的话,那这一品的功德也就大致圆满了。
*法供养品第十三
现在我们进入第十三品“法供养品”,本次讲经就快要结束了。这个所谓的“法供养”,大概有自利和利他两种,自利就是听经闻法,发菩提心,然后理论联系实际,好好修证自己,这也叫做内供养;而利他就是随顺众生的根器,弘通正法,绍隆三宝,帮助众生断除无明烦恼,得到究竟解脱,这个叫做外供养。修行者如果能修习这样的法供养,自利利他地去行持菩萨道,那么就能“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太虚大师说这个是第一孝顺于佛。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无比殊胜的修法到底是怎样的。
(155)自在神通大风流
「尔时,释提桓因于大众中白佛言:世尊,我虽从佛及文殊师利闻百千经,未曾闻此不可思议自在神通,决定实相经典。」释提桓因就是我们欲界忉利天的天主,又叫做帝释天。这个时候正好舍利弗的话讲完了,他就接过了话头对佛陀说,世尊啊,我虽然从您和文殊菩萨那儿已经听讲过很多次经典了,但是从来没听到过这样一部讲述不可思议自在神通,讲述绝对实相的经典。这个决定就是绝对的意思,实相是指真如不二境界,也就是我们众生生命的本来面目。
帝释天第一句话就赞叹了大乘佛法的不可思议。大家注意,这是他以身作则,告诉我们要懂得修行赞叹法门。
顺便给大家说一下自在神通的问题。这个不可思议的自在神通其实我们人人本具,个个现成,每个人都有的。像唐朝很有名的一位大居士庞蕴,他是开了悟的,他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神通及妙用,运水与搬柴。”这是他的体悟经验。运水搬柴、吃饭睡觉、拉屎拉尿,我们不会吗?个个都很通啊!但是我们被无明烦恼覆盖住了,不认为这个是神通,更不晓得这里面有道。那么,我们的身体在一秒钟内就生灭了不知道多少百万次,这个够不可思议了吧?所以,我们是揣着宝贝当乞丐,揣着明白当糊涂,“百姓日用而不知”,我们不晓得自己的神通力量有多伟大,反而滥用这个力量来造作恶业,甚至创造了一个分离生灭的幻象,愣把自己从原本无限合一、不生不灭的大道中分隔开来,变成了现在的业障凡夫。当然,我们从这个幻象中也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智慧,但现在应该是到觉醒的时候了。这个心灵一旦觉醒啊,原来无比痛苦的生死轮回,就会变得非常精彩、非常好玩了。
有多好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性空妙普禅师,南宋的高僧,他因为仰慕船子和尚的遗风,就在秀水河畔的青龙岗上搭了一个茅蓬做庵堂,每天啥也不干,只管吹弄一根铁笛,自娱自乐,他写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偈,非常棒,一直流传到现在。在建炎初年的时候,有人起兵造反,杀人盈野,那时性空禅师刚好云游到了浙江的乌镇,就被那些造反的贼兵给抓住了。贼兵首领看这和尚不顺眼,怒气腾腾地要杀他,性空禅师就说:“大丈夫要杀便杀,要头便砍去,何必如此暴怒?我一个和尚死就死了,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不过能不能让我吃饱了再上路呢?”那些贼兵看到性空禅师气定神闲、毫无畏惧的样子,心下也有些佩服,就叫人拿了一碗肉食和米饭上来给他。性空禅师就像往常一样地先出食供养,嘴里咒语呼噜呼噜地念了一大堆,贼兵在旁边都看呆了,然后禅师拿起筷子就把饭菜全吃了,吃得干干净净。吃完后禅师就大笑道:
劫数既遭离乱,
我是快活烈汉;
如今正好乘时,
便请一刀两段!
说完就把脖子一伸,大喝道:“快斩!快斩!”哇,真厉害!贼兵首领见状大骇,估计他从没见过这样视生死如儿戏的人,还算他聪明,知道这是高僧杀不得,算他有善根,那个态度当时就完全变了,他还带着喽罗们赶紧就顶礼磕头,然后恭恭敬敬地护送禅师离开了。可能性空禅师还和他说了什么,后来这些贼兵也都离开了乌镇,没有搞破坏,乌镇由此避免了一场劫难,老百姓得以保全。
那么,到了绍兴十年的时候,性空禅师预知时至,知道自己要走了,所以他就叫人帮他修造了一个大木盆,木盆底下挖了一个大洞,再用木栓给塞好。然后他写信告诉雪窦寺的道友岁持禅师,就说自己打算像船子和尚一样示现水葬,意思就是要在水里死去或死了丢水里去。这样过了两年,他还没死,岁持禅师过来玩耍,看到性空禅师依然谈笑风生,活得好好的,他就做了一首偈子嘲笑说:
咄哉老性空,说要喂鱼鳖;
去不索性去。只管向人说。
呵呵,这些禅师都很好玩!性空禅师听了哈哈一笑,就说:“我正等着你来给我印证呢。”于是就集合四众弟子,性空禅师就为大家最后开示法要,然后说了一首偈子:
坐脱立亡,不若水葬,
一省柴烧,二省开矿;
撒手便行,不妨快畅,
谁是知音,船子和尚。
高风难继百千年,一曲渔歌少人唱!
性空禅师偈子里讲的船子和尚是晚唐时代的一位大禅师,也是我们四川人,他在浙江的华亭隐居,每日泛舟,直钩垂钓,随缘接引众生。当年夹山禅师就是在他的点化之下开悟的,点化完夹山后船子和尚就跳到水里不见了,也不知道他是往生了还是躲起来了。这是禅宗史上一个很著名的公案,以后有机会再和大家说。船子和尚曾经写过一首很美的偈子,所谓: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这首偈子很美,里面隐隐藏有船子和尚的功夫和悟境,大家最好不要等闲听过去了。
回过头来我们再讲性空禅师,他给大家说完开示后,就盘坐在他造好的大木盆里,随波逐流而下,四众弟子们就一直追着他到了入海口,都不舍得他走。这个时候性空禅师又玩了一个把戏,他竟然把大木盆里的塞子给拔了,木盆底下不是有个大洞吗?那塞子拔了还不得进水沉喽,但是他坐着木盆居然又绕回来了,弟子们都围着他看,就发现盆底虽然一个大洞,但盆里一点水都没进。这时性空禅师再次挥手和他们告别,顺流向远方飘去,大家都听到铁笛幽幽,不吹自响,每个人也都听到禅师在高声歌唱,当然我不会唱啦,我只能把他唱的内容告诉大家,所谓:
船子当年返故乡,没踪迹处妙难量;
真风遍寄知音者,铁笛横吹作散场。
笛声呜咽,歌声悠然,大家在烟水苍茫中,就看到性空禅师把铁笛一抛,就连人带着木盆沉到水里去了,这回进水了。弟子们又是感动又是难过,哭得那是一塌糊涂。三天后,有人就在一处沙滩上发现了性空禅师的遗体,禅师正盘腿跏趺端坐着,容色栩栩,有如生前,于是无论道俗,有上万人都争着去迎请禅师的遗体。过了几天,大家就给禅师举办了一场很隆重的荼毗火化仪式,得到舍利无数,而且当时还有一个瑞相,有两只白鹤一直在荼毗现场的上空盘旋徘徊,直到火化完毕了,才依依不舍地飞走。
这个就是觉醒之人的智慧游戏,自在神通,大家觉得好玩吗?这个才是真正的大风流、大神通!我相信以后大家都能做到——所以赶紧回家去造个大木盆吧。
(156)降魔和守护
「如我解佛所说义趣,若有众生闻此经法,信解受持读诵之者,必得是法不疑,何况如说修行?斯人则为闭众恶趣,开诸善门,常为诸佛之所护念。」帝释天就继续说,以我对佛陀所说义趣的理解,如果有众生听到这部经典之后,还能深信理解、受持读诵的话,那么他现前当来,总有一天必将证得这部经中所讲的不可思议自在神通和解脱实相,这个是毫无疑问的,至于那些能够依法认真实践的人就更不用说了。这样的人可以关闭一切恶道之门,开启一切善法之门,帮助众生趣向解脱,所以他们也经常会得到十方诸佛的守护和加持。
你们有人不是很关心怎么样消灾免难吗?答案就在这里,如果你们能按照帝释天所说的做到了,自然就能“常为诸佛之所护念”,那当然就能消灾免难了。至于消什么灾?免什么难?请继续往下看。
「降伏外学,摧灭魔怨。修治菩提,安处道场,履践如来所行之迹。」那些得到诸佛护念的人,就能降伏外道以破邪显正,摧灭魔怨以利益众生。他们修行一切菩提正法,随时随地都能安住于道,百丈怀海禅师曾写了一首诗说:
幸为福田衣下僧,数声清磬一闲人;
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
对这样的人来说,青山古刹、万丈红尘,何处不是安身立命的菩提道场?这些菩萨实践如来所行,追随佛陀的足迹,就像佛陀一样运用各种善巧方便的智慧神通,成就众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这就是世界上最尊最贵最难得的菩萨道的法之供养。
对真正的修行者来说,其实并不存在什么魔害灾难的问题,因为一切恶知识都是难得的善知识,一切逆境都是宝贵的助道因缘。听清楚,所有已经发生的如意和不如意的事情,其实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是为了帮助我们走得更高,走得更远!只有那些具备真实智慧的人,才能了解这个更高的真理;也只有那些心怀慈悲的人,才会相信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至善和至美的!如果我们的心灵能够坚信这点,那万事万物就真的会是如此了。因为一切唯心造,明白吗?那种积极向上的光明的心念,会创造出支持、教育和养护我们的那种善意的环境,如果我们能对身处的这个世界常怀感恩和赞美之情,没有半点敌意,那么所有负面性的能量,就会失去伤害的力量。我说的够清楚吗?
希望大家了解一点,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决定了我们在这个世界的体验是苦还是乐。很多人只要一碰到所谓的倒霉事,往往就会在那忧心忡忡、自怨自艾地瞎想:“怎么每件事好像都在跟我作对?怎么每个人都想害我?”“我怎么就这么衰?我真是太倒霉了!”与其这样自己折磨自己,倒不如从更高的视野、换个角度来看问题,只要我们愿意相信并试着去了解真理,那么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坏事”,就都可以变成好事,因为我们从中学习到了教训,我们从中学习到了正面向上的东西,学会了宽容和慈悲,因为我们越挫越强!
人这一辈子,有时候碰到些障碍压力其实也未尝不是件好事。曾经有这么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有一次,他的货轮卸货以后,空船在返航的时候,大海上突然刮起了大风暴,在茫茫大海中遇到风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水手们个个惊惶失措,老船长就非常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大家都想,船长是不是疯了,往货舱里灌水只会增加船的压力,使船下沉,这不是自寻死路吗?年轻的水手们都心怀疑虑,但是看看老船长严厉的脸色,大家还是照做了。于是开始往货舱里灌水,随着货舱的水位越升越高,随着船一寸寸地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点地减少,很奇怪,货轮居然渐渐平稳了。这时候,老船长才对松了一口大气的水手们说:“百万吨的巨轮很少有被打翻的,被打翻的常常都是那些根基很轻的小船。船在载货的时候其实是最安全的;那些没有负重的空船才最危险。”
这个就是“压力效应”。那些混吃等死,得过且过,不愿面对一点压力考验的人,就像是暴风雨中没有负重的空船,往往一场人生的狂风巨浪就把他们给全打翻了。所以修行者完全没必要害怕什么魔害灾难,古德说得好“修行不求无魔”,有这样的气魄,那些灾难什么的自然就会不消而消,不免而免了。所以我们要学会利用魔障,把那些苦痛的经历统统变成我们压舱底的财富,这样就不至于成为一艘不能负重的空船了——这个是来自于我们灵魂深处的解脱智慧,“春天月夜一声蛙”,(弹指)大家可别听而不听哦。
「世尊,若有受持读诵,如说修行者,我当与诸眷属,供养给事。所在聚落城邑,山林旷野,有是经处,我亦与诸眷属,听受法故,共到其所。其未信者,当令生信,其已信者,当为作护。」这是释提桓因在佛前发的护法大愿。将来在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有这部经典,只要有依法修行的人,天帝都会带领他的眷属,那些天兵天将们前往供养、守护;只要有讲解这部经典的地方,不论是在城市乡村,还是山林旷野,他们都会前往听法。而且对那些没有信心的人,他们会影响他,令他生起信心;对那些已经生起正信的人,他们则会予以保护。
我们在讲这部经的时候,有些居士来跟我讲,他们的身体都有异常反应,这里热那里疼的,有的居士觉得自己越听越爱听,越听越明白,这些大致都跟护法龙天的加持有关,这是真的!现在我们佛堂中有这么多部《维摩诘经》,我们也正在讲经,大家有没有看到他们啊?赶紧四面找找看,小心哦,说不定他们现在就站在你们的头顶上!“举头三尺有神明”,所以你们要老实听经,脑子里不要胡思乱想,你们想什么他们都知道哦!不知有没有哪位神仙愿意显现一下,给大家做个证明?没有,那大家可以放心地胡思乱想了。(众笑)
「佛言:善哉!善哉!天帝,如汝所说,吾助尔喜。此经广说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不可思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天帝,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供养是经者,则为供养去来今佛。」佛陀听了释提桓因的护法大愿,就对他赞叹不已,说善哉!善哉!天帝啊,如你所愿,我随喜你成就这样的功德(我们聪明的,赶紧一起随喜,这个功德是一样的)。因为三世诸佛不可思议的菩提道法,尽在此经,所以天帝啊,将来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他们能够受持读诵供养这部经典,就等于是供养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157)听经修法的大福德
「天帝,正使三千大千世界,如来满中,譬如甘蔗竹苇,稻麻丛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以一劫,或减一劫,恭敬尊重,赞叹供养,奉诸所安。至诸佛灭后,以一一全身舍利,起七宝塔,纵广一四天下,高至梵天,表剎庄严。以一切华香、璎珞、幢旙、妓乐,微妙第一,若一劫,若减一劫,而供养之。天帝,于意云何,其人植福,宁为多不?」这一大段也是一个整体,所以用不着分开来一点点地讲。佛陀对天帝说,假设三千大千世界里有无数的如来,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在一劫那么长的时间里,对无数的如来都能恭敬尊重赞叹供养,乃至在无数的如来灭度后,他们又为所有如来的全身舍利,造了无数个无比高大庄严的七宝塔,然后又用一劫的时间,用一切最好、最微妙的东西,来供养这无数的七宝塔,天帝啊,你说说看,这样做的人,他培植的福报和功德多不多? 佛陀现在说的这种修法是属于有为造作的事供养,还不是法供养。
「释提桓因言:甚多,世尊。彼之福德,若以百千亿劫说不能尽。」释提桓因就回答说,世尊啊,如果真有这样的人,那他的福德就太大了,就算用百千亿劫的时间也说不完。
「佛告天帝: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闻是不可思议解脱经典,信解受持,读诵修行,福多于彼。所以者何?诸佛菩提皆从此生。菩提之相,不可限量,以是因缘,福不可量。」佛陀告诉天帝说,你要知道,如果这个善男子善女人,听闻了这部不可思议的解脱经典,并且信解受持读诵修行的话,那他的福德就更大了,要远远大于上面所说的那些福德。什么原因呢?因为此经是诸佛菩提之母,十方诸佛皆从此经生,而菩提觉性之相,也就是所谓的空性实相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不可限量的,所以此经功德也不可限量。诸位大德,你们现在能够信解受持这部经典,如法修行,那福德可不得了,要比那些修造舍利塔的善男子善女人大多了。
佛陀现在说的就是这一品的主题:法供养。如果我们能好好地修行事供养,那已经算是很不错了,能得到很大的人天福报,但是和修行法供养所得到的解脱大利相比,无论是质还是量,那就差得太远了,两者不可同日而语。在《坛经》里五祖大师也说过:“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这是说,这个事供养修得再好,福报再大,也不可能超越生死。福报一旦享完了,那该怎么苦还得怎么苦,该怎么死还得怎么死,甚至死得很难看、很痛苦也说不定。
像梁武帝就是一个例子,他当年问达摩祖师:“朕一生弘扬佛法,造寺度僧无数,不知有何功德?”梁武帝这个人,好不容易见到祖师了,却不珍惜机会,不但没想到求法了生死,却还要显摆自己的功德。这就像现在某些所谓的大护法,他们经常爱跟别人讲:“你们知道吗?我是最护持佛教的,我供养了三宝多少多少钱。”其实他去花天酒地那个钱,可能比供养三宝要多多了,那个他不讲,他只说他供养三宝了,花天酒地的钱也说是供养三宝了,你们说颠倒不颠倒?真有这样的人,这些人都是梁武帝的徒子徒孙。换了普通人听见皇帝这么讲,肯定会说:“您的功德真是太大了!您的功德世界上没人能比。”一般人都会这样讲,换了我们可能也会这样讲,但是达摩祖师一听,他是祖师,根本就没有奉承拍马屁的心,所以他就实话实说了:“没有功德,这个不过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就像随形的影子,看上去好像有,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东西。”梁武帝当时一听这话就不乐意了,所以达摩祖师后来再讲什么妙法,他也听不进去了。
其实达摩祖师说的话是对的,因为他知道梁武帝的发心不正,梁武帝这一辈子只知道沽名钓誉,却不知道追求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这些都是求福的修法,是好事,但不可以执著,一执著福报功德反而有限,反而没了。达摩祖师本来是出于慈悲,想帮梁武帝破掉这种执著,但梁武帝不接受,那他也没辙,所以只好算了。历史上梁武帝的结局很悲惨,他是被造反派攻破都城,最后是活活饿死的。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他真的有功德,那怎么可能会被饿死呢?
通过这个故事,相信大家应该能了解事供养和法供养的差异了吧?这是很经典的一个案例,足以警醒我们后人,引以为诫。
「佛告天帝: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时世有佛,号曰药王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世界名大庄严,劫名庄严。佛寿二十小劫,其声闻僧三十六亿那由他,菩萨僧有十二亿。」佛陀在这里开始举例说明法供养,他就告诉天帝说,在过去不可说不可数的久远劫前,当时有一尊佛陀出世,名号叫作药王如来,后面这十个名号我就不重复了。那时的世界名为大庄严,劫数的名称叫做庄严劫,这位药王佛的寿命很长,住世的时间长达二十小劫,他老人家所教化的小乘出家众有三十六亿那由他那么多,大乘菩萨僧有十二亿,这个肯定不是我们地球的时空。
(158)转轮圣王有千子
「天帝,是时有转轮圣王,名曰宝盖。七宝具足,主四天下。」佛陀说:在那个时候有一个非常贤明的转轮圣王出世,名叫宝盖。这个转轮圣王七宝具足,所谓的七宝第一个就是轮宝,转轮圣王拿在手里的一个金色轮状的东西,据说能够降伏四方,威伏一切;还有玉女宝,形容端正,微妙第一,代表贤惠美丽的皇后;象宝,白色的大象,很庄重威严,代表最好的交通工具;马宝,身体颜色像火焰一样的宝马,鬃毛和尾巴是金色的,代表最厉害的战争工具;摩尼珠宝,这是人世间最难得最珍贵的宝贝,代表财物丰盈,福报很大;主藏宝,又叫做居士宝,这是一个财宝无量的超级巨富,代表很能干的财务大臣;此外还有主兵宝,代表有勇有谋、能征善战的大将。佛经上说这七宝都能随心如意、变化无穷。现在佛陀讲的这个宝盖转轮圣王统治着须弥山的东西南北整个四天下,包括了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和北俱卢洲。
这个转轮圣王的概念可以说是我们佛教的社会政治理想,有金、银、铜、铁四种不同。金轮圣王统治四天下,银轮圣王统治东南西三天下,铜轮圣王统治东南二天下,而铁轮圣王呢,就只管南瞻部州了。各大时空体系的须弥山,它的四个方向都叫什么东胜神洲、西牛贺洲,这是一个统称。像我们地球就属于娑婆世界的须弥山,属于这个体系的南瞻部州。如果地球上所有国家都统一了,出现一位共同的王,那就可以说是铁轮圣王。按照这个说法,本经的宝盖王应该算是金轮圣王,因为他统治了四天下。金轮圣王可以说是世间第一有福之人,比普通帝王那是高明得太多了,据说至少要到人寿高达八万四千岁的时候,他才会出现,那是我们众生的福德所感。金轮圣王具足四种大福报:第一、宝藏丰富,天下第一;第二、形貌庄严,他和佛一样,也有三十二相;第三、身体健康,无病无痛,安稳快乐;四、寿命长远,那也是天下第一。这样子的金轮圣王也许要好几千年、几万年才能出一个,甚至更久,他一旦出现世间,则天下铁定太平,人民安乐,绝对不会有什么天灾人祸。
《华严经》上就讲,真正治世的金轮圣王往往都是十地菩萨化现的,他的功德很大,几乎和佛一样。这一点就很有意思了,真正治世的金轮圣王是十地菩萨所化,真正五逆十恶、作恶多端的大魔王,也是十地菩萨所化。他们一个是走善的路线教化世间,一个是走恶的路线教化世间,虽然善恶教化不同,但都必须是十地菩萨才有这样的资格,才有这样的本事。
根据佛经里的种种记载,严格来讲,转轮圣王应该算是一个修行者、修道人,他已经不能算是一个普通人了,不能算是普通的帝王。他能以禅定神通力出入诸天境界,和忉利天王平起平坐。而且,转轮圣王多生以来勤修一切善法,所以他的福德智慧各方面都相当圆满。因此佛经里常说,转轮圣王如果生于人间,在家肯定能做明君,出家则肯定能成佛。
传说,古印度历史上最著名的阿育王,他就是四分之一的铁轮圣王,他曾经得到鬼神相助,一夜之间在全世界树立了八万四千座佛舍利塔,这个是真的!据说我们中国有十九座,西安的法门寺塔就是其中之一,宁波的阿育王塔也是,佛舍利到现在都还在,我记得云南的大理好像也有。有佛舍利的地方经常会看到瑞相,像山东汶上的宝相寺前几年发现的佛舍利塔最近就年年放光,照片网上都有,我们那边的居士就亲眼看到过,那个光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天气现象、或者光学现象,非常殊胜。所以阿育王一个铁轮圣王都已经那么厉害,金轮圣王那就更不用说了。
「王有千子,端正勇健,能伏怨敌。」这是讲,这位宝盖圣王他有一千个儿子,个个都长得相貌端正,很帅,而且勇敢强健,无人能敌。这位菩萨化现的转轮圣王看来很厉害,后宫很大,要不怎么可能生这么多儿子,对吧?打打妄想。这里没有提到女儿,但估计也有,也不会少。
「尔时,宝盖与其眷属,供养药王如来。施诸所安,至满五劫。过五劫已,告其千子:汝等亦当如我,以深心供养于佛。于是千子受父王命,供养药王如来,复满五劫,一切施安。」当时,为了让药王如来和他的出家弟子们能够安心办道,他们日常的一切用度,都是由宝盖圣王和他的眷属们供养的,足足供养了有五劫的时间。五劫过后,可能宝盖圣王要往生了,他就吩咐他的一千个儿子,你们也要和我一样,至诚恭敬地供养佛陀。于是这一千个儿子就按照父王的命令,继续供养药王如来,一切布施照旧,也供养了足足五劫。
「其王一子,名曰月盖,独坐思惟:宁有供养殊过此者?」宝盖圣王的一千个儿子当中,有一个王子名叫月盖,他比较喜欢思考,这天他又一个人开始了静坐思考,他就想,不知道还有没有比衣食住行这些供养更加殊胜的供养呢?
「以佛神力,空中有天曰:善男子,法之供养,胜诸供养。」因为佛陀威神加持的缘故,这时空中就有一个天人现身告诉他说,善男子,一切供养之中,真正的供养、最殊胜的供养是法的供养。
「即问:何谓法之供养?天曰:汝可往问药王如来,当广为汝说法之供养。实时,月盖王子行诣药王如来。稽首佛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诸供养中,法供养胜,云何名为法之供养?」月盖王子立刻就问天人,什么叫做法供养?天人就告诉他说:你可以去请教药王如来,他老人家会为你详细地解说什么是法之供养。听到天人的指引,月盖王子马上就依言向药王如来请开示去了,顶礼完后就问,世尊,到底什么是法供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月盖王子的善根福德非常深厚,好像比他的九百九十九个兄弟都要强一些。
(159)清净微妙法供养
「佛言:善男子,法供养者,诸佛所说深经,一切世间,难信难受,微妙难见,清净无染,非但分别思惟之所能得。」这位药王如来就对月盖说:善男子!所谓法供养,就是明了诸佛说所的不可思议大乘了义经典,这些经典所开演的实相真谛,义理都非常的深奥玄妙,想凭有所得、有所求的凡夫心是很难了解的,所以对这样的了义佛法,世间众生往往都难以相信,难以接受;那个是智力不能知,意识不能见,微妙无比,不垢不净,一切烦恼都不能染污的境界,不是分别妄想的意识思惟所能测度的。
「菩萨法藏所摄,陀罗尼印印之。至不退转,成就六度。善分别义,顺菩提法,众经之上。」这个所谓的“陀罗尼印”,就是万法总持、一实相印。诸佛所说的一切了义经典,比如这本《维摩诘经》,就是大乘菩萨道的珍贵法藏,也是陀罗尼印的实相总持法门,只有那些见到了真如法身的菩萨大士才能真正了解它的奥秘;它能帮助菩萨证入永不退转的大菩萨境界,成就六度波罗蜜,达到“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的不二境界,直至圆满佛果。这些随顺菩提正法、开阐真理的了义经典,超越了其它的一切经典,远远不是小乘和外道的经法所能比拟的。
「入大慈悲,离众魔事及诸邪见,顺因缘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命,空、无相、无作、无起。」这些实相了义经典,能够帮助修行者证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平等法性,清清楚楚地彻见法性真空。见到空了,那自然就能远离一切魔事和六十二种邪见,自然就能随顺缘起无自性的佛法,破除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四种执著,得到空、无相、无作、无起的究竟解脱。这些名词概念我们以前都解释过,这里就不重复了。
这里讲到邪见,那邪见就太多了,佛经上归纳为六十二种,讲不完,那我们就反过来讲讲什么是正见好了。真正的正见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摩居士的一默如雷,(沉默)听到了吗?再次一点的,就是《楞严经》里讲的“知见无见,斯即涅槃”,顿超法门。如果这个听不懂的话,那还有另外一个稍微再差一点的正见,那个比较好懂,你们想不想知道啊?(众答:想)好,那师父就慈悲一回。曾经有这么一个政客,他是一个部长,他去找他的师父,一个开悟的师父,他就问师父说:“你叫我修禅定,静心和祈祷,这样和那样的,我都照做了,但是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启示发生,我并没有开悟!”言下之意,就像周星驰的那句著名台词,“你有没有搞错?”这就是邪见!你们知道他邪在哪里,错在哪里吗?如果你们不知道,那说明你们可能有和他一样的邪见哦。“春天月夜一声蛙”,建议大家得空啊,可以经常去厕所听一听蛙声。
那么,那个师父听他这么一说,就看看他,然后就吩咐说:“你到外面去,站在街上十分钟。”当时外面正下着很大的雨。那个政客就说:“雨下得这么大,你叫我站到街上去?” 师父就说:“对头!你最好快点去!那个伟大的启示很快就会出现了。” 那个政客一听就琢磨开了:“如果那个启示能够很快就来的话,那倒值得试一试,站在雨中十分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所以他就出去了。
雨很大,知道吗?那个政客站在雨中淋雨的样子,看起来很蠢,每个路过的人看到他都很奇怪:“我们的部长在做什么?”他是这个小城市的部长,大家都认识他。所以这位部长同志就把眼睛闭起来不看大家,他一再一再地等着他的启示,等着他的开悟,在雨里淋十分钟,变成了一个很漫长、很煎熬的过程。这个时候有一群人就围了过来,大家都觉得很好笑,同时又觉得很疑惑,这个部长大人到底是怎么了?
部长被人指指点点终于受不了了,他冲进屋子里就冲着师父大吼大叫说:“什么启示都没有!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你欺骗了我!” 师父就说:“告诉我,你站在外边的感觉如何啊?” 他就说:“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大傻瓜!我傻乎乎地站在那里,真的是笨死了!” 没想到师父却乐了,师父就告诉他说:“这真是一个很大的启示!你没发现吗?仅仅只用了十分钟,你就知道了你是一个大傻瓜,难道你不认为那是一个很大的启示吗?”(众笑) 哦,真是气死了!
这就是正见!知道自己是一个大傻瓜,这就是很了不起的一个大发现!你们知道我在说什么吗?我可没空和你们开玩笑!知道自己是笨蛋,不自作聪明,不胡思乱想,那正好可以老实参禅、正好可以老实念佛了,一切般若智慧皆从此一正见出,希望你们能明白我在说什么。
「能令众生,坐于道场,而转法轮。诸天、龙神、乾闼婆等所共叹誉。能令众生入佛法藏,摄诸贤圣一切智慧。说众菩萨所行之道。依于诸法实相之义,明宣无常、苦、空、无我寂灭之法。能救一切毁禁众生。」这是说,这些实相了义经典,能令修行者安住于自心寂灭道场,“心安处处安”,并由此自觉觉他,转大法轮,摧邪显正,从而就能得到天龙八部的赞叹和守护。
这些实相了义经典能令我们众生进入诸佛的解脱宝藏,里面包含了所有大成就者的圆满智慧,讲述的都是大乘菩萨所行持的无上法道,阐发的也都是诸法实相的究竟义理,它们很明明白白地宣说了苦、空、无常、无我的生死轮回,当下就是寂灭清净的不二实相。换句话讲,我们在做梦,梦里苦空无常,造业受罪,甚至五逆十恶,但它不是真的,梦本来就是假的!你当真了,越当真就越执著,越执著就越受苦,那恶梦就会一直做下去,一个恶梦就是一生。不当真,你就解脱了,当下就解脱了,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解脱不解脱的,梦是假的东西,本来就没有什么真的东西束缚了你,你和你的烦恼根本就不存在!
我们的心念相续,就像是一条河流,你只要在这个心相续的河流中把执著看破,把贪嗔痴看破,然后把分别心和负罪感轻轻放下就好了。其实也没什么好放下的,你什么都不用干,只要静静地看着就好——只要看着,不加评判,做个全然的旁观者,机缘一旦成熟,某种深刻地了悟就会不请自来。所谓“地狱天宫,同为净土;得念失念,无非解脱”,了义经典里面反反复复说的其实就是这些,只不过每次说的角度不同而已,(弹指)明白吗?不明白?那就好好念佛吧!
这样的无上了义大法能够救护所有毁戒破戒的众生,只要他们了解缘起如梦,自性本空,罪福亦空的道理,修行无相忏悔,那么一切恶业罪业就会完全烟消云散。那像鲁智深就是一个例子,“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但他一旦从梦里觉醒,明白屠刀本空,无人无我,那当然就能超越恶梦了。像前几年缅甸风暴,死亡失踪了二十多万人,当时的新闻报道说,如果救灾不得力的话,可能死亡人数最终会高达五十万人,这是什么概念?那等于是打了一场大仗、恶仗。前两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有点像当年的唐山,后来统计死亡了近十万,没有缅甸多,但不论多少,生命都是一样的珍贵!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念佛回向给所有死难的众生,希望他们都能就此解脱。我还听说,具不可靠消息,今年除了西南大旱之外,我们南方一带可能还会有些麻烦事,具体是什么不好说,希望这个消息是假消息。
像我讲的这些,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大梦的一部分。有朋友问我最近这些灾难意味着什么,我说这意味着无常,意味着佛说的无常是对的,意味着我们还在梦里,那么现在有人觉醒了吗?要真醒了才行,了解这一点对我们求生净土的修持非常重要。
「诸魔外道及贪著者,能使怖畏。」至于那些邪魔外道以及贪著诸法为真实的人,他们突然听到一切法缘起性空、了不可得的真相,因为他们心里有许多看不破、放不下的东西,所以就会生起惊疑怖畏的心理,不愿相信也不愿接受,那当然就不得解脱了。因缘不到,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诸佛贤圣,所共称叹。背生死苦,示涅槃乐。十方三世诸佛所说。若闻如是等经,信解受持读诵。以方便力,为诸众生分别解说,显示分明。守护法故,是名法之供养。」这是讲,这些实相了义的微妙经典,它们能够妙契法身,所以能得到十方诸佛乃至一切圣贤的共同赞叹!它们能帮助众生彻底超越生死苦海,示现圆满究竟的涅槃极乐,这是十方三世诸佛都共同宣说的无上法门。如果有谁听闻了这样的了义经典,能够信解受持读诵,然后还能善用时代的语言为众生方便解说,要能说清楚、说明白,不能说错了,像这种守护正法的行持,就叫做法供养。所以我们现在讲经说法就是法供养,这是第一种法供养,但还不是最殊胜的。
虽然还不是最殊胜的,但这种法供养可不容易修好,说法者必须要能结合当时当地的语言文化背景,结合环境和听众的现实,创建一个互相交流沟通的平台,否则讲也白讲,甚至辞不达意闹笑话,那就不但无功,反而有过了。以前哈佛商学院有一位很有名气的教授,他名气大到连非洲的一个土著部落都知道他。这个土著部落就向他发出了一份请柬,一份不知道用什么骨头制作的请柬,邀请他到非洲讲授一下部落的管理和竞争力战略。教授为了表示对土著人的尊敬,他就很特意很精心地准备了好几套西服上路。而土著人呢,为了表示对文明国度知名教授的尊敬,他们也准备按照部落传统的最高礼节来欢迎他。
到了讲课的第一天,教授西装革履地出现在土著人的面前,讲了不到半分钟,他身上就开始猛冒汗了,“尼加拉瓜瀑布汗”,讲了半天,他就冒了半天的汗,为什么?原来土著人为了表示欢迎,所有人都正在以最高礼节来听课——男女老幼全部一丝不挂!禅宗最高境界:一丝不挂!(众笑)他们充其量戴了个项圈,所有人的私处只遮盖了几片树叶,在下面黑压压地站了一大片,那个壮观啊,教授的心脏病都快发作了。
第二天,教授就学聪明了,他入乡随俗,同样也脱得一丝不挂,只戴着项圈,下面也只遮着树叶。但糟糕的是,土著人为了照顾教授的感情,吸取了头一天的教训,这回他们全部西装革履了。教授一上台,那个气啊,“成吉思汗”狂流,所有人都笑歪了。直到第三天,双方做了很好的沟通,台上台下全穿西装,教授的讲课才得以顺利完成。
这个笑话其实告诉了我们一个和人沟通交流的道理——有效的沟通需要符合实际,需要一个统一对等的平台。否则效果保证不好!如果以后你们有谁想要弘法利生,守护正法的话,那这些地方就必须要注意了,千万不要穿树叶。
(160)伟大的四依四不依
「又于诸法,如说修行。随顺十二因缘,离诸邪见,得无生忍。决定无我,无有众生,而于因缘果报,无违无诤,离诸我所。」这是讲,要依教奉行和依法实践,这个才是最殊胜的法供养。药王如来在这里讲的是大概的修行次第,具体内容在前面几品中都有阐述,这里我们简单说一下就好了。总而言之,我们在实际修行的时候,要懂得观察、随顺十二因缘,因缘如幻,那就即幻而离幻,当下即是,不从他求,要远离各种二元分别的邪见,换句话说,要有中道正见,这样才能洞明心性,证入无生法忍的不退转境界。
这时的修行者虽然已经融入了空性的大海——空性大觉的海洋,明了无我无人、无作无受的真相,但不会拨无因果,不坏善恶果报,这个是最重要的。如果修行者在面临一切因缘果报,尤其是在面临恶报的时候,能够坦然承受,无所畏惧,没有抗拒,也没有争辩,甚至没有嗔心,那就能够超越我和我所的分别执著,超越这个世间的生灭幻相,得到究竟解脱。这样的例子我们前面讲过很多,要被砍头了,也不过“犹似斩春风”而已,但这个很难很难,说实话不是一般的难。面临生死的考验,如果没有绝对的信心,没有正知正见,没有真实的对空性的体验,我们普通人是不可能放下对身体的执著,放下恐惧,做到“无违无诤,离诸我所”的,所以大家要小心。
今天是我们讲《维摩诘经》的最后一堂课,就要大圆满了,想来对我们彼此来说,这都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日子,大家就要解放了。今天看到了一些熟悉的老面孔、老居士,看来有些居士是属龙的,属神龙,讲经的第一天和讲经的最后一天他们才出现,就像神龙或见首,或见尾,但就是中间看不见。(众笑)不过不管怎样,都要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听经闻法,来给师父加油,非常感谢!阿弥陀佛!
那么,请大家翻到本经的第十七页,我们已经讲到了第十三品“法供养品”,倒数第三段。
「依于义,不依语。依于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于法,不依人。」这个就是有名的“四依四不依”,非常非常的重要,我们以前也讲过的。这个“四依四不依”就是出自于这部《维摩诘经》,这是我们大家在实际修行中必须要把握的最根本原则——听清楚哦,是最根本原则,是药王如来的谆谆告诫,大家最好能把它背下来,牢牢记住,要随时拿来衡量和提醒自己与别人。
所谓“依义不依语”,是说要依第一义谛的实证体验,才能真正的深明义理,不可以把佛陀为了破除执著而说的语言文字当作第一义。换句话说,不能把指向月亮的那个手指当作是月亮本身。经文就是那根手指,它本身并不是月亮。否则纵然我们能够把佛经倒背如流,说得天花乱坠,那也是错误的。所以我们不要把佛经当做学问来研究,不要停留在语言文字的境界上,那种功夫考博士拿学位可以,考文凭可以,但拿来了生死就半点用也没有了。
所谓“依智不依识”,是说修行者在具体面对内外一切境界的时候,要以实证的般若无分别智为判断标准,要以无分别智来处理事情,不能相信我们这个分别妄想的自我意识。这个分别意识已经习惯了二元分别的状态,二元隔离的状态,如果我们相信它的话,那就会继续停留在二元分别的幻相世界,不得解脱。
所谓“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是说要依第一义谛的实相了义经典来修行,而不要依权巧方便的不了义经典来修行,意思很清楚。我们佛教的三藏十二部浩如烟海,其中有很多是不了义的经典,都是佛陀的方便说法,是对机的,义理说得不够圆满透彻,有很多小乘的经典就属于这一类。那么,所谓的了义经典也有很多,像什么《楞严经》、《楞伽经》、《金刚经》、《圆觉经》、《华严经》、《法华经》、《无量寿经》等等,太多了,我们这部《维摩诘经》也是,大家力所能及的话,应该尽量都看,要尽量地广博闻思。
所谓“依法不依人”,是说要理性、理智地依于法,而不要感性的依于人。佛经里有很多法,有些不是佛陀亲口说的,有些是菩萨说的,有些是天人说的,甚至还有野干、也就是野狐狸说的,还有些是历代祖师的诠释,但只要他们说的符合佛陀说的三法印,符合了义真谛,符合中道第一义谛,那么就可以照着修行,而不必在乎是谁说的。反过来,一个人,不管他再怎么有名有地位,不管他头上笼罩了多少“大师”、“上师”、“活佛”、“法王”的光环,只要他说的东西和佛陀说的了义经典相违背,那么毫无疑问,是他错了,要以了义佛经为准。不能因为你喜爱尊重你的师父,就感情用事。
感情用事的结果,很可能就是“我眼本明,因师故瞎”,甚至牵手入地狱!以前有一位修行者,他跟过很多师父学法,辛辛苦苦修了一辈子,换了很多位师父,最后他好不容易悟道了,但是也耗费了他几十年的功夫,走了很多冤枉路。他在悟道之后,就毫不客气地对他以前的那些师父说:“我眼本明,因师故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本来挺聪明的,结果被老师你教傻了!我本来有一双慧眼,结果被老师你误导了!有志于大道的人,有志于超越生死的人,请你们一定要心生警惕啊,师父不一定是正确的,不要把学佛修道搞成盲目的信仰,信仰跟真理是不能划上等号的,否则你们一不留神“因师故瞎”,那很可能真的就是百千万劫的大恨事、大憾事了!
有必要跟大家重点谈谈这个问题,别嫌师父啰嗦!这个所谓的“师”,范围其实很广,除了修行上的师父,学校的教师之外,各行各业都有老师。如果这个老师的智慧有限,本身就是糊涂蛋,或者私心太重,或者品行不端,那么就极有可能会误导弟子学生。这种误导大概会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是观念误导。不合格的老师会将一些错误的观念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的智慧急剧下降。比如过去的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经常说什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生一听,既然干什么都不如读书好,那就只管读书喽!结果读来读去,读得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当然也有极少数人读出了名堂,但大多数人都读成了“废物点心”。历史上就有很多废物儒生误国的案例,本来很圆融博大的儒学,到了一些所谓儒生大家的手里就完全变味了,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就是一个政治疯子,还有朱熹,这个儒生自称什么大家,搞什么理学,彻底把儒学变成了我们中国人头上的紧箍咒,彻底开始了愚民政策,他们重农轻商,鄙视可以富国强兵的经济之道,鄙视奇巧淫技,几乎障碍了所有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他们使中国在宋明开始的资本主义萌芽被扼杀,遭到了遏制,使中国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会。历史上每逢异族入侵,当汉奸最多的也是那些所谓的儒生,有句老话讲“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一点没错!国家危亡的时候,很多儒生只能抱着小皇帝跳海,类似的故事有很多。像这种一代又一代的刻意误导,居然长达千年之久,所以千余年来,没有被整瞎眼睛的人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像国外的罗马教廷也干过很多类似的蠢事,他们假借上帝之名,烧死了多少提出真理学说的科学家?不知道了。所以我们人类愚蠢残忍起来,那真的是比任何毒蛇猛兽、比任何妖魔鬼怪都可怕,不但要把你的眼睛搞瞎,把你的灵智抹掉,还要把你的肉体人间蒸发!上帝保佑!阿门!幸好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事了。
第二是目标误导。作为老师,有义务了解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确立一个可以终生追求的目标。你们中间做父母的要注意了,你们也一样要了解孩子的兴趣能力,帮助他们确立一个目标,但并不是目标越远大就越好。我们佛教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学佛不见得这辈子就一定要明心见性,不见得这辈子就一定要即身成佛,对不对?求生净土可不可以?不求解脱,先做好人可不可以?当然可以啦,要因材施教才对!再说了,这辈子不行还有下辈子、下下辈子,直到几百上千万年之后还有机会。这辈子不能成佛,修到菩萨境界也行啊;菩萨不行,修到阿罗汉也行;阿罗汉不行,修到须陀洹也行;再往下,当个普通僧人总行了吧?如果还不行,那当个守戒居士也行;如果还不行,那说明你对佛法根本不感兴趣,干脆卷铺盖走人算了。
我们那个时代的老师,以前经常鼓励我们要树立什么所谓的高尚目标、崇高理想,什么当科学家、数学家、文学家,这家那家的,这种目标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其实是不合适的。我们老师肯定没有想到在他的学生里,有人什么家都没当,出家了。(众笑)最近十来年,学校的老师基本上不谈这么高尚的目标了,如果要谈的话,也只谈考名牌大学、找高薪工作,越来越现实,相比之下,反倒是原来那种理想主义还可爱一些。
第三是知识误导。有的老师对知识掌握不够准确,理解不够透彻,这虽然会造成误导,但还不是最严重的。有时候,老师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故意扭曲歪解知识,那可能就会造成比较麻烦的后果了。比如,曾有一个中学生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老师们经常爱用爱迪生的名言来教育我们,什么天才等于99%的汗水加1%的智慧。但老师却始终没有把爱迪生的原话完整地告诉我们。”爱迪生的原话是:“天才等于99%的汗水加1%的智慧,但那1%的智慧却比99%的汗水要珍贵重要得多。”老师把后面那半句话给省略掉,意思就完全变了。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我们中国人以勤劳为美德,而爱迪生这句话猛一看好像是反勤奋的,但老师这么一省略,学生得到的只能是被曲解的东西。
第四是行为误导。老师身教的影响,可能更大于言传。老师在为人处世方面不过关,在品德修养方面存在严重缺憾,那对学生的伤害将是难以估量的。这方面的例子就很多了,各行各业、包括各大宗教都有这样的邪门歪师,我们以前也讲过一些案例,现实生活里也碰到过这样的人,这里就不重复了。
那么,我们讲了老师的这么多坏话,但实际上学生的眼睛被弄瞎,却不光是专业老师的责任。从广义上来说,在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对他施加过影响的人,都做过他(她)的老师。比如家长、邻居、朋友、同事、新闻媒体等等,都要对他(她)的失明负责。包括我在内,本意是想让你们的眼睛变得更加明亮,但很可能一不小心却把你们的眼睛给弄出了毛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婴儿刚出生的时候是最明慧的,最接近佛道,个个都像一尊小菩萨,待人绝无心机,更无害人之心,也没有过多贪欲,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一切纯出自然。但越长大就离佛越远了,苦恼也越来越多,每天都沉着脸,几乎连笑都不会了。有人曾经统计过,每个婴儿平均每天笑三百多次,整个一欢喜弥勒,小弥勒,等到长大成人,平均每天就只能笑十几次了——是不是苦笑、假笑还不一定。这就是眼睛已经不行的缘故,看不到令人高兴的事情。
不过话说回头,我们的眼睛之所以瞎了,也不能完全责怪老师,我们自己也有责任。如果我们不盲从、不迷信,如果我们有独立思考和勇于探索的习惯,有这样的精神,那就绝对不会轻易地被误导了。像西方大哲亚里斯多德就是一个例子,他十七岁的时候就拜柏拉图为师了,时间长达二十余年。他非常崇敬自己的恩师,曾经专门写过一首长诗来赞美柏拉图。但是,在探究真理的道路上,亚里斯多德却不畏权威、不畏传统,他毫不掩饰自己在哲学思想上和恩师存在严重的分歧,他甚至毫不留情地批评恩师的错误,以至招来一片指责声,骂他不敬师长。对此,亚里斯多德的回答是:“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这是一句名言。如果我们也有这种“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的信念,那眼镜片的度数就不会因为老师而增加了,我们的眼睛也会变得越来越明亮!
这个“四依四不依”的原则大家最好能背得,而且要正确圆融地理解它,拿这个来作为我们修行的参照,这样就不会“因师故瞎”了,OK?!
(161)最高最上的法供养
「随顺法相,无所入,无所归。无明毕竟灭故,诸行亦毕竟灭。乃至生毕竟灭故,老死亦毕竟灭。作如是观,十二因缘无有尽相,不复起相,是名最上法之供养。」这是讲,修行者能够做到四依四不依,就能随顺诸法寂灭之相,无所谓证入了什么境界,也无所谓能归所归,到此境界就能洞达无明实性当体即空,就能明白一切诸法毕竟寂灭的真相。《心经》也讲“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和这里讲的道理是一样的。修行者能作这样的观照,就会发现在十二因缘里流转不息的万事万物都是生生无尽,永远没有断灭相的;同时,这生生无尽的万事万物都是生而不生,灭而不灭的,实质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真正的起灭相,没有生死,起灭毕竟是空。体证到这一点的修行者,当下就能超越轮回和涅槃的所有分别妄想,超越一切束缚,得大解脱,这个就是最殊胜的法之供养。
实际上药王如来他老人家说的是,你悟道了,大彻大悟解脱了,这个就是最好的法供养。所以关键问题在于,要怎么样才能悟道?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这个问题里面隐含了时间的陷阱和对方法的执著,但我也只能这么说,没办法。所谓“无门为法门”,是有一个不是方法的方法,想知道吗?唉,我突然发现我太老婆禅了,真是欠债就要还债啊,没有办法。
从前,在印度有一个叫做拉比亚的老太太,她和我们唐朝的那些老太婆一样,都是开悟的圣者,但是老百姓不知道,因为她平常有很多疯言疯语,大家都以为她只是一个疯疯癫颠的老女人。有一天,大家就发现拉比亚正在大街上疯跑,从这头跑到那头,又从那头跑到这头,她一只手里提着一壶水,另一只手里拿着一支熊熊燃烧的火把,来回地跑。大家都很好奇,就聚集在一起问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跑来跑去地干什么?为什么你的手上拿着火把和一壶水啊?” 老太太就用尽全身的力气大声喊道:“我要用这水淹没地狱,我要用这火烧掉天堂!除非这两样东西全部被摧毁,否则你们永远也无法知道真理是什么!”哦, 这个老太太真了不起!
除非你们能把你们的爱憎、分别、取舍之心去掉,除非你们能把你们的地狱和天堂毁掉,否则你们永远也不会明白什么是真理,你们永远也不会明白“无所入,无所归”乃至“无有尽相,不复起相”的真理!其实说太多也没什么用,大家自个回家去,慢慢琢磨吧。
「佛告天帝:王子月盖,从药王佛闻如是法,得柔顺忍。即解宝衣严身之具,以供养佛。白佛言:世尊,如来灭后,我当行法供养,守护正法。愿以威神,加哀建立。令我得降伏魔怨,修菩萨行。」佛陀告诉天帝说,当时那位月盖王子从药王如来那里听到这个微妙法门后,立刻就证得了柔顺忍的境界。心平气和是柔顺,由心平气和进而万念皆空就是柔顺忍,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忍不忍的概念。月盖王子还把身上穿的宝衣脱下,把身上戴的种种珍宝取下,供养药王如来,并且在佛前发愿说:世尊,等如来灭度以后,我将依照您的教导好好修行法供养,护持正法。希望佛陀能以威德神力给我加庇,成就我护持正法的愿望,使我能够降伏一切魔怨障碍,广修一切菩萨所行。
这里又提到了魔怨,其实修行的时候碰到一些魔怨障碍不见得是件坏事,只要你懂得利用,那烦恼就可以变成菩提,魔怨就可以变成善知识,这些道理前面我们都讲过。那么再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个渔村,家家户户都是以打渔为生的,那个地方盛产金枪鱼,但是很多人打的金枪鱼常常在运往市场的路上就死掉了一半。只有一位老渔翁打的金枪鱼,每次到了市场都还是活蹦乱跳的,所以总能卖到好价钱。有人观察他观察了很久,也没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后来忍不住了就去问他,老渔翁就笑了,倒也没藏私,就把他的秘诀公开了,原来在每次运输前,他都要往装鱼的大仓里放上几条对金枪鱼有杀伤力的鲶鱼,这样一来,本来在“和平环境”下惰性十足、很容易死亡的金枪鱼,立刻就充满了活力,这个秘诀就是这么简单!所以菩萨道的修行者是不求无魔的,有的菩萨甚至是“以诸魔为法侣”、“以诸魔为眷属”,以此来磨练自己,其中道理就在这里。
「佛知其深心所念,而记之曰:汝于末后,守护法城。」当时药王如来知道月盖王子心念真诚,不可动摇,所以就为他授记印证说,你在我灭度之后的末法时代,将担当守护正法的大任。这可是很重的一个担子,大家知道吗?实在不是好挑的。
「天帝,时王子月盖,见法清净,闻佛授记,以信出家。修习善法,精进不久,得五神通,具菩萨道。得陀罗尼,无断辩才。于佛灭后,以其所得神通、总持、辩才之力,满十小劫。药王如来所转法轮,随而分布。」释迦牟尼佛对天帝说,当时月盖王子得到药王如来的加庇,见到了清净无染的法相,又听到佛陀为他作了授记,于是就以正信出家了,不是迷迷糊糊的出家。他出家后勤修一切善法,精进不懈,不久就证得了五种神通,具足菩萨万行,得大总持,讲经说法的时候辩才无碍,善说法要。等药王如来灭度后,他凭借神通、总持、还有无碍辩才的力量,维护正法长达十个小劫,一小劫大概有1679.8万年,那十个小劫有多长?大家自己算算。药王如来传授的教法,就因为月盖比丘这样的弘法力度,而得以长久住世,弘传天下。
「月盖比丘以守护法,勤行精进,即于此身,化百万亿人,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立不退转,十四那由他人,深发声闻辟支佛心。无量众生,得生天上。」因为月盖比丘守护正法,勤行精进的缘故,在他住世的时间里,他一个人就教化了百万亿的众生,帮助他们统统证得了永不退转的菩提正觉。还有十四那由他的众生,也受他影响,发起了坚定的追求出世解脱的声闻辟支佛心。其次,还有无量的众生因为他的教化而往生天道去了。这个真是太了不起了!这个月盖比丘的功德实在是太大了,赶紧随喜先!随喜的功德和修法实证的功德是一样的,所以赶紧随喜!
「天帝,时王宝盖岂异人乎?今现得佛,号宝焰如来。其王千子,即贤劫中千佛是也。从迦罗鸠孙驮为始得佛,最后如来号曰楼至。」释迦牟尼佛假借药王如来的口,把法供养的道理都说完了,他就问天帝,当时的宝盖圣王,你知道他是谁吗?他现在早已证得佛果,号为宝焰如来。他的一千个王子,也就是我们贤劫已出世和未出世的一千尊佛。从拘留孙佛开始是贤劫第一尊佛,释迦牟尼佛是第四位,后边第五位是弥勒佛,千佛中最后一位成佛的就是我们的韦驮尊天菩萨,佛号是楼至佛,韦驮菩萨曾经发愿要为前面的九百九十九位兄弟、九百九十九位佛陀护法,所以他最后才成佛。
「月盖比丘则我身是。」那个月盖王子、月盖比丘是谁呢?原来就是我们的释迦牟尼佛。月盖比丘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绕了一大圈,原来佛陀是在说自己的故事。佛陀在这里埋了一个小伏笔,你们发现了吗?是什么?我们先看最后的经文。
「如是天帝,当知此要,以法供养,于诸供养为上为最,第一无比。是故天帝,当以法之供养,供养于佛。」这是讲,如果没有当初月盖比丘修行的法之供养,那肯定就不会有今天释迦牟尼佛的圆满佛果,这就是佛陀之所以拿自己来讲故事的原因,这是他的伏笔。所以佛陀最后告诉天帝说,佛法的关键要点是修行法的供养,在所有的供养中,法供养是最上乘、最殊胜、最无与伦比的,是第一。因此,你也应当修行这个最殊胜的法门,这个才是对佛陀的真正供养。
对我们出家人来说,如果想要做个有用的人,那就要好好闻思经教了,以后走弘法的路线,要不就是好好实修实证,身心解脱,这个就是法供养,不要两头不靠,空费草鞋钱。佛陀就是我们的标准示范,佛陀四十九年在干嘛?你们说说看,佛陀四十九年在干嘛?他绝对没有像我们现在这样的,到处放生、开光、做法事、赶经忏、超度亡灵、忙碌这个、忙碌那个,绝对没有!佛陀一生一世的所作所为,就是我们出家人的榜样,他老人家实修成就以后,一辈子就是讲经说法、转法轮而已。我们看经典,你们在哪部经典上看到过佛陀会应众生的要求做经忏、拈香,然后跟你们在那唱半天的?佛陀只管说法,把道理和方法都说完了,至于具体怎么修那是你们的事,对不对?
经忏唱念可以做,但不要把它们当作主修的功课,不要迷失在形式里,爱迪生那百分之一的智慧才是最重要的,要在这里(指心)用功,不要把方向搞错了。所以——我这个话是对已经出家或即将出家的人讲的——我们既然现了僧相,那就应该全身心投入好好修行,然后转法轮,这两件事才是我们出家人真正该干的。只有这两件事,修行,转法轮,没有别的。其它那些杂七杂八的事全是后人添加的葛藤,全是不得已的方便,全是障眼法,不是我们佛教本质的东西,那都是方便。现在很多事都搞颠倒了,出家人忙的俗事比在家人还多,都不知道当初出家来是干嘛的!所以现在佛教的兴盛只是表面的,大家都喜欢追求形式化的东西,这个不见得是件好事。那么真正有志于修行解脱的人,你们就要留心了,自己要懂得什么才是正确的,要懂得判断和选择。
这个法供养的修法在很多大乘经典上也都提到过,像《普贤行愿品》里就有,普贤菩萨也赞叹过法供养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以施人以物,不如施人以法,因为财物布施总有穷尽的时候,而法的智慧却能陪伴我们生生世世,财物带不走,但法的智慧却能带得走,它能帮助我们走向解脱,永远都不会有枯竭的一天。
我们最后来小小总结一下,药王如来在这一品里说的法供养共有两种,两个层次,一个是讲经说法,弘扬实相了义经典;第二个是真修实证、依教奉行。简单地说,就是一要宣传真理,让更多的人都知道;二是要实践真理,“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这两者不可偏废。像月盖王子已经给我们作了很具体的示现,大家可不要轻轻看过去了。
那么,这一品到此为止,我们准备进入最后一品,也就是说,“青山常思远,碧海潮不归”,我们准备要挥手说再见了。
*嘱累品第十四
(162)对弥勒菩萨的叮嘱
万里长征,我们终于走到了最后,能坚持从头到尾听下来的人可真不容易,非常感谢诸位“粉丝”、诸位大德菩萨的护持,感谢你们的临终关怀,(众笑)我要对你们说一句:爱老虎油!——听得懂吗?呵呵,这是外星话。曾经有居士菩萨说我是怀胎十月,然后又坐月子,才终于把这部经典的讲解给整了出来。这个比喻说实话很形象,我自己也感觉很不容易,一边讲一边写,一边写一边讲,中间差点难产,幸好后来剖腹产,其实是得到了佛菩萨的加庇,是得到了大家的加持,才写得越来越顺。现在这部“世界名著”终于完成,老衲总算也可以舒一口长气了。衷心希望,一切有缘听闻这部经典的众生都能从中受益,那师父就没有白忙、白辛苦了。
那么,我们现在进入《维摩诘经》的最后一品“嘱累品”,很多佛经的最后都是这个品名。嘱,是付嘱的意思,累,是凭累、担累,佛陀以如来家业相托付,这是何等的重责大任啊,这个担子可真够重的,所以这里说是“累”。这一品在全经中属于流通分,很短,是最短的,但它的地位就像我们人的双脚,本经能够在未来保持法水长流,滋润群生,完全就有赖于它,所以这一品非常重要。
「于是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我今以是无量亿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付嘱于汝。如是辈经,于佛灭后,末世之中,汝等当以神力,广宣流布于阎浮提,无令断绝。」佛陀讲完法供养的道理后,就转过头来叮嘱弥勒菩萨说,我现在把过去无量亿劫以来修持累积的这个无上正等正觉、实相了义的法门,交托给你了。像这样的圆顿经典,在佛陀灭度后的末法时代,你要运用自己的神通力量,在这个五浊恶世中守护它,并且广泛地宣传弘扬,千万不要让正法断绝了。
因为弥勒菩萨将来、未来要到我们这个世界示现成佛,所以佛陀才特别把这部经典交待给他,命令他负责守护,这件事情在情在理。而且,弥勒菩萨是十地等觉的大菩萨,他老人家也的确有足够的能力,担当这个重责大任。
「所以者何?未来世中,当有善男子、善女人,及天、龙、鬼、神、乾闼婆、罗刹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乐于大法。若使不闻如是等经,则失善利。如此辈人,闻是等经,必多信乐,发希有心,当以顶受。随诸众生所应得利,而为广说。」佛陀就继续交待弥勒菩萨说,将来末法时代的众生,像什么天龙鬼神人非人等,里面会有很多发菩提心并且乐于接受大乘佛法的人,如果他们没有机会听到《维摩诘经》这样的经典,那就会失去最大的利益。什么是最大的利益?那就是究竟解脱。像这些众生,一旦听闻了这部经典,就算听不懂,也必然会欢喜相信,生起稀有难得的心理,会接受它是至高的真理,顶礼受持。所以弥勒菩萨,你要为未来众生的利益而好好守护弘扬这部经典。
(163)新菩萨和老菩萨
「弥勒当知,菩萨有二相。何谓为二?一者,好于杂句,文饰之事。二者,不畏深义,如实能入。若好杂句文饰事者,当知是为新学菩萨。若于如是,无染无著。甚深经典,无有恐畏。能入其中,闻已心净。受持读诵,如说修行,当知是为久修道行。」佛陀就进一步说,菩萨有两种不同,一种是喜欢在文字上用功夫,喜欢把佛法当作文化知识来研究,追求博学多闻,文辞华美,犯了“依语不依义”的毛病。另一种菩萨却不害怕艰深的大乘义理,他们把自己的身心性命全部投入到佛法的实证修持里,亲身去体验真理。那么,这第一种菩萨就属于新学菩萨,像有些人只喜欢研究佛学,看很多书,甚至自己也写了很多著作,但你要他三皈五戒,扎扎实实地去修行他就不干了,他就会找各种理由,我就有这样的朋友,像这些就是刚开始上路的新菩萨。第二种菩萨则属于老菩萨、老修行,他们听闻了大乘了义经典,不但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心里只觉得欢喜和清净,然后老老实实地受持读诵,依教奉行,这一类人,往往都是多生多世有过一定修持的再来人。
古往今来,像这样的人就太多啦,现在也多得是,“满街都是再来人”!只不过我们汉地的文化传统向来讲究谦虚,谦虚到虚伪,不像藏地那么注重宣传,宣传到夸张而已,这两种文化都有它流弊不足的地方。
「弥勒,复有二法,名新学者,不能决定于甚深法。」新学菩萨里面又有两种类型,或者说,又有两种状态,让他们不能深入正法,起决定信。
「何等为二?一者,所未闻深经,闻之惊怖生疑,不能随顺,毁谤不信,而作是言:我初不闻,从何所来。」这是第一种状态,对于那些从来没有听闻过的大乘了义经法,听了心里害怕,于是疑惑不信,甚至妄加毁谤,说什么我从来就没有听说过这样的经典,这样的道理,这是从哪里来的?这类人很明显是属于那种善根福德比较差的,所以信心和智慧都没有,那怎么办?只有耐心点慢慢来了,等待因缘。
「二者,若有护持解说如是深经者,不肯亲近供养恭敬,或时于中,说其过恶。有此二法,当知是为新学菩萨,为自毁伤,不能于深法中,调伏其心。」这个是第二种状态,对于那些能护法说法的善知识,这些新学菩萨不但不愿意亲近,更不愿恭敬供养,反而经常挑剔善知识的毛病,乱说善知识的是非。有这两种状态的人,往往都是初学者,刚刚学佛,什么都不懂。这样的新学菩萨其实是在自己伤害自己,他们虽然一边学佛,但同时也一边在造业。这样的菩萨,如果不能把自己的我执、我慢、我见之心调伏好,那就永远也别想解脱了。
我们现在就要自己反省一下,如果你对了义经典没有信心,尤其是对善知识没有信心,那你的修行程度就不用讲啦,用脚指头想都能想得出来。相比之下,善知识有时比经典更为重要,因为善知识是活的,善知识就是活的经典。在这点上密宗做得比较好,他们特别强调对上师的信心,强调这是一切成就的基础,这是对的。我们不能因为出了一些辜负弟子信任的假上师,就全盘否定了这个方法的殊胜,那就太偏激了。对那些真正的金刚上师和真正的求法弟子来说,绝对的信心,绝对的臣服是必须的,否则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大成就。其实任何宗教、任何法门也都是这样的,没有信心就不要谈其它。
我记得这么一个故事,以前,有一个叫做庄内德的修行者和他的师父一起生活,他的师父性格很特别,非常古怪,很喜欢和人争论、唱反调,喜欢和人对着来,无论你说什么他都会立刻否定。如果你说:“这是白天。”他就会说:“这是晚上。”但他说的是错的,因为很明显是白天。他师父就是这样一个人,和某些女人很像,所以无论庄内德说什么,他的师父总是反对。每次庄内德都只是低下头、鞠个躬,说:“是的,师父,这是晚上。”终于有一天他师父竖起白旗,认输了,就说:“庄内德,你赢了,我无法在你的内在制造一个争论的心。我是如此明显地弄虚作假,任何人都会说,真蠢!这个是白天,这是不用争辩的事实。但你却总是说,‘是的,师父,这是晚上。’你对师父的信任是无以伦比的。那么现在我决定停止和你的争论,我将要为你开显真理之门,因为你已经准备好了。”
所以你们看,就是这样简单,只要停止你那颗争论不休的心,只要对善知识有绝对的信心,那就能打开那扇通往真理的门,很简单吧?但我们就是做不到!包括我在内,要忏悔!
「弥勒,复有二法,菩萨虽信解深法,犹自毁伤,而不能得无生法忍。」那些信解大乘佛法的老菩萨也有两种不好的状态,会让他们自己伤害自己,从而不能证得无生法忍,不能证到那个空性解脱不退转的境界。
「何等为二?一者,轻慢新学菩萨,而不教诲。二者,虽信解深法,而取相分别。是为二法。」第一种状态是轻慢那些刚刚学佛的人,心胸狭隘,不肯以慈悲之心去教诲帮助他们,这就犯了菩萨戒了。在戒律里面,有三种人我们不能轻视,王子虽小不可轻视,王子虽小,他将来可能会做国王,所以不可轻视;沙弥虽小不可轻视,沙弥刚剃度,但他将来可能会做大法师,可能会解脱成佛,所以沙弥虽小不可轻视;还有龙子虽小不可轻视,小龙会长大,会翻云覆雨,翻江倒海,所以不可轻视。这三个都不可以轻视,其实任何人都不可以轻视,你轻视就犯戒了,就是自己在伤害自己。
第二种状态,是讲有的菩萨虽然信解甚深佛法,但他们只是停留在语言文字的层面,在实际生活中做人做事的时候,还是和凡夫一样的取相分别,那个执著起来比谁都厉害,分别心比谁都重。想我们就是这样啊,你不好他不好,只有我好;你不对他不对,只有我对!有这两种状态的人,自己检查不出来,那说明你并没有在心性上真正地下过功夫。像这两类人,他们有的只是表面文章,属于那种让人看了就头疼的好人,我的朋友里面就有好几个这样的人,我自己有时候也是,半斤八两,说起来真是惭愧得很,所以我们都还不能算是真正的修行人。
这个实际上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后人的慈悲提醒,很严重!严格讲起来,我们都还算不上是什么善男子善女人,都还不够标准、不够资格,所以大家一定要各自反省警惕,因为这些毛病是我们一不留神就会犯的,要认真忏悔。
(164)守护和加持的誓愿
「弥勒菩萨闻说是已,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佛所说,我当远离如斯之恶,奉持如来无数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弥勒菩萨聆听了佛陀的教诲,就向佛陀禀告说:世尊!这样了不起的实相经典,真是太稀有难得了!请您放一万个心,我会遵照您的教导,远离所有过失,我一定会好好守护如来无数亿劫所累积的无上大法。
「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求大乘者,当令手得如是等经。与其念力,使受持读诵,为他广说。」这是弥勒菩萨在发愿,他说,在未来世中,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希求大乘佛法的,那么我会保证让他们得到《维摩诘经》,得到这一类的大乘法宝,我也会以神通力加持他们,让他们能够受持读诵,并且能够广为他人解说。
「世尊,若后末世,有能受持读诵,为他说者,当知皆是弥勒神力之所建立。」这句话很重要!在未来世中,那些能够受持读诵本经,并且广为他人解说的人,都是得到了我——得到了弥勒菩萨不可思议神通力量的帮助,完全是因为得到了弥勒菩萨的加持,这是弥勒菩萨自己说的。
这个是真的!不然,你们以为师父为什么会莫名其妙地给你们重复开讲这部至圆至顿的了义经典啊?说实话这完全是因为弥勒菩萨在冥冥中地驱使和加持,所以师父只是一个传声筒而已。大家现在能听到这部经典,我们能把这部经典顺利讲完,中间没有什么太大的魔障,这完全就是因为弥勒菩萨的加持,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好好地感谢他老人家!
「佛言:善哉!善哉!弥勒,如汝所说,佛助尔喜。」对于弥勒菩萨的承诺,佛陀听了就赞叹说,善哉!善哉!你所立的志愿,诸佛都会成就你,你的发心,诸佛都会随喜你。
「于是一切菩萨合掌白佛:我等亦于如来灭后,十方国土,广宣流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复当开导诸说法者,令得是经。尔时,四天王白佛言:世尊,在在处处,城邑聚落,山林、旷野,有是经卷,读诵解说者,我当率诸官属,为听法故,往诣其所,拥护其人。面百由旬,令无伺求,得其便者。」在场的所有菩萨也都发愿要尽未来际,大力弘扬无上解脱之道,弘扬这部经典,这个也是我们的愿望,是所有佛子责无旁贷的责任。四大天王则发愿要守护研读、讲说这部经典的人,不让妖魔鬼怪有伤害修行者、伤害善知识的机会。这个四大天王其实就是你们,你们只要发愿护法,那就都是四大天王,或四大天王的眷属。这里的文字比较简单,一看就懂,没有什么太多的深义,我们就不过多解释了。
「是时,佛告阿难:受持是经,广宣流布。阿难言:唯!我已受持要者。世尊,当何名斯经?佛言:阿难,是经名为维摩诘所说,亦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如是受持。」因为阿难将来是负责讲述经典的人,所以佛陀最后就吩咐他说:你要好好地受持这部经典,将来广为流通。阿难就回答说:遵命,我已经领会记住这些甚深法要了。那么,世尊!这部经应该叫什么名字呢?佛陀就说了,这部经应该叫做《维摩诘所说经》,也可以叫做《不可思议解脱法门经》,阿难你要好好记住了,要好好受持。所以,我们这部经的名字是佛陀亲自起的。
下面到最后一句了,「佛说是经已,长者维摩诘、文殊师利、舍利弗、阿难等,及诸天人、阿修罗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佛陀讲经完毕,大家都皆大欢喜,信受奉行,向佛陀作礼后就都散了。几乎所有的佛经到最后都是这八个字“皆大欢喜,信受奉行”,我们现在也是“皆大欢喜,信受奉行”,皆大欢喜是真的,信受奉行就未必了。我们平时念经念到这里的时候,往往都很开心,因为终于可以解放,可以去Happy了,对不对?你们敢说不是?
(165)最后一颗宝石
不过别着急,老衲比你们还更想去游山玩水呢,这些天把我累的。再免费奉送大家两个小故事,不知诸位大德意下如何?(众鼓掌)的确,没人鼓掌讲起来就没劲了!
有一天的凌晨,太阳还没有出来,到处都还黑乎乎的,有一个渔夫莫名其妙睡不着,就一大早来到了海边。他走在海边的时候,突然感觉自己脚下好像踩到了什么东西,他捡起来一看,天黑看不见啊,但是摸得出来,原来是一袋小石头。他就拿着袋子,把渔网放在了一边,坐在海边的悬崖上等待日出。他要等待黎明来了,才能开始一天的工作。等待很无聊,所以他就懒洋洋地从口袋里摸出小石头开始丢到海里玩。“咚”,一块,“咚”,一块,一块接一块,他慢慢地丢着,借此打发时间。
渐渐的太阳升起了,大地一片光明。这个时候,渔夫的手里只剩下了一块石头,最后一块,其它的都丢光了,这最后一块石头就在他的手里。在他将丢未丢的时候,他借着阳光看清了他手里的石头,哇,他的呼吸、他的心跳一下就停止了,为什么?因为那是一颗宝石,一颗非常珍贵的宝石!但只剩下了一颗。原来在黑暗中,在不知不觉中,他把整袋宝石都丢光了!那渔夫当然是后悔万分,顿足捶胸,嚎啕大哭,他难过得几乎想杀了自己。他在无意中碰到的财富本来足够让他的生活变好几万倍,然而在黑暗中,他居然把它们都丢光了。不过他还算是幸运的,还有一颗宝石留了下来,在他将那颗宝石丢掉之前,天已经亮了。一般来说,绝大多数的人都没有他那么幸运。
那么我们——诸位菩萨,我们就是这个渔夫。我们的世界一片漆黑,一片无明,时间又过得飞快,在心灵的太阳升起之前,我们往往已经浪费掉了生命中几乎所有的宝石。生命本来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但是由于我们的无知,由于我们的无明,我们却自己把它丢掉了。等到我们知道生命的重要性,等到我们想要珍惜的时候,所有的宝石却已经快丢光了。生命的奥秘、心灵的真谛、生活的满足、爱和梦想、自由、健康、快乐、解脱、天堂——所有的宝石,一切都几乎丢光了,我们的一生就这样过去了。幸好,不幸中的大幸!我们还留下了一颗宝石,我们还有最后的机会!“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还能碰到伟大的佛法,我们还能碰到这么究竟圆满、禅净不二的解脱法门,说实话,真不知道我们是哪辈子烧了高香了,所以这最后一颗宝石大家要把握住了,自己珍重!
《维摩诘经》讲到今天,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应该讲算是划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划了一个大圆。那么,在缘散曲终、表演完毕之前,师父要最后再跟大家罗嗦几句。从前,有一个国王叫做阿克巴,他在印度建造了一个小小的、很美的城市。当时城里修建了一座大桥,阿克巴在桥上做了一个很漂亮的门。但他拿不定主意,他不知道应该在门上刻什么字,他为此就特意去请教了当时的很多大师,请他们送他一句话用来刻在门上。于是很多人就给了他很多建议,阿克巴后来选择了他最喜欢的一句话,那句话被牢牢地镌刻在了门上。那句话很美,意思也很棒,据说是一个很伟大的圣人说的,好像是耶稣还是谁? 那句话说:人生就像是一座桥,经历过它,但是不要将你的房子盖在它上面。
我们这部《维摩诘经》,我们讲的所有东西也是一座桥,大家要经历过它,把它融会贯通,消化在心里,但是不要将你们的房子盖在它上面,不要执著,明白吗?
佛陀尝言:“我所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弹指)所谓“月照千峰江山静,自笑一声天地惊。”有人了解吗? 其实了不了解都没有什么关系,世事如棋,一切不过都是颠倒梦想,一场游戏而已。
那么,师父的风骚终于卖弄完毕,大家回家睡觉去吧,下座了!(众鼓掌)
(完)